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走进拜城原生态自然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走进拜城原生态自然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听说拜城县亚吐尔乡有一个原始生态自然村,而且这个自然村有一片古墓地时,到拜城县采风的新疆知名作家、艺术家们的心动了,他们纷纷要求去看一看。

2006年10月20日,中巴车出了拜城县城往北走。远处,天山山脉白雪皑皑,在秋日的阳光下闪着银光。车穿过一个个村庄,一片片树林和农田,十多分钟后,车窗外满目都是青灰色的戈壁滩。往远处望去,一座座山峦蜿蜒起伏、盘亘逶迤。太阳升起来了,蓝蓝的天空飘着几丝浮云,使我们的心情豁然开朗。

车走着走着,一座高约五十余米的红色圆锥形山突兀在眼前,山周围没有其它山与之相连。红色的山体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熠熠夺目的红光。“这座山很有特点,应该给它起个名字叫‘独乳峰’。”新疆著名作家董立勃的一句话逗笑了全车人。

过了“独乳峰”一转弯,一片盆地出现在大家的眼前,盆地呈弯月形,里面树木色彩斑斓,秋意昂然。红色、黄色、绿色的树叶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曳,一弯清澈的山泉从林间的草地缓缓流过,使整个村庄显得宁静而优雅。

“天山峰峦耸峙,雄奇中不失秀美。站在泉边,可以凭岸赏巍巍雪峰,青青草地。这就是拜城原生态自然村――亚吐尔乡14村的自然美。”拜城县文化馆副馆长任克良说,由于亚吐尔乡14村地处偏远,村民的住房都有20到60年的历史,很多劳动使用的工具都有上百年的历史,村子边保存的古墓、水磨较为完整,现代人为影响的痕迹少,因此,通过拜城县文化部门及自治区有关专家鉴定为原始生态自然村。

古墓地墓葬遗址的震撼

我们首先来到村庄旁的古墓地。

古墓地在一片2000多平方米的土坡上。大家下了车穿过一大片铃铛刺和沙棘来到土坡上的古墓地。放眼望去,一座座古墓在千百年风雨的侵蚀中变成了一个个小土堆。但墓葬遗址内到处是风化的盘羊角和经幡杆,土陶、彩陶等,古代陶瓷的残片让我们摒住了呼吸。

“简直太神奇了,太震撼了,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盘羊角!湮灭在这片荒凉的土坡上究竟有一段怎样的历史?”大家兴奋地打开镜头“咔嚓、咔嚓”地拍了起来。

“看!还有土陶片。”我们像发现了一个很大的秘密。拿起土陶片仔细地端详着。这片被风雨侵蚀严重的古墓,露出了用石头摆出的方形和部分骨骼,很多腿骨都比现代人腿骨长,特别是坍塌的土崖上可以明显地看到是多层墓葬。自治区文联党组书记刘宾经过仔细观察后说,这里埋葬的很可能是中国先秦史料中提到的塞人或欧罗巴人。这里很有考古价值,一定要好好保护起来。

“从墓葬来看,这里很可能是一处古萨满教墓葬群遗址。”刘宾说,萨满教是比较原始的一种宗教,信仰图腾鬼神,原始萨满教在新疆分布很广,在历史上对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满、锡伯、达斡尔等都曾经产生过较深的影响,他们崇拜以太阳和高山为代表的自然万物,和伊斯兰教、喇嘛教(藏传佛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道教等多种宗教构成了新疆丰富的宗教文化。

面对古墓地,历史的幻影仿佛又在我们眼前浮现。历史是一个独具魔力的万花筒,风云百年,瞬息万变,也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听我祖父说,他小时候这片墓地就是这样的,他们祖辈对这里很敬畏。大人孩子从不轻易接近这片古墓葬群,从没有人破坏墓地,就是放羊也从不到这里来。”村子里年愈90高龄的吐鲁洪・木沙说,现在村子里死了人也从不敢埋葬在这里。

这块浑厚、原始,散发着自然幽古气息的墓地,墓顶摆放的盘羊角,散落的土陶片,究竟埋的是什么人?究竟洒下了多少血泪?留下了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我们不得而知。但,当我们走在这片毫无昔日踪影的墓地上,耳边仿佛恍惚听见战鼓咚咚、杀声阵阵,眼前似见烽烟四起、血流成河……

古老的水磨的遥远记忆

“谁机触心将磨置,雪花玉屑付盈器……”,在14村,当我们看见一座古老的水磨时,不禁想起了清代著名诗人史善长描写的水磨磨面时的情景。

这座古老的水磨房,磨房屋顶倾斜而立,屋面之上铺设人工编织的稻草,磨房四周墙壁糊满了泥巴。在水磨房内有两个直径分别为1.5米和4米的仿古式木轮水磨,远眺水磨房水轮随流水轻快飞转。透过层层绿荫,使人仿佛觅见古代农家置身世外桃源的自在生活。

村子里有一条弯弯曲曲一年四季流水不断的水渠。

玉米是主食,而水磨就是加工玉米最主要的工具。现在水磨基本上绝迹了,都让现代的机器给代替了。有时下乡偶尔看到一个水磨,就会产生一种亲切感,但看到它破败的样子又徒生几分感慨。

“水磨是由上下两个磨盘组成的,固定上面的磨盘,下面的磨盘转动加工粮食。”任克良说。有水磨就得有磨房。磨房是建在小河沟上的,水磨,顾名思义,就是用水作动力。水磨是通过水漕冲转水车,水车带动水磨。这建磨房是有讲究的,水漕得有一定的坡度,水漕进水口很大,而下端出水口就很小,看上去只有碗口那么大,这样才能增大冲击力量。

“水磨转起来时发出‘吱吱咯咯’的声音。”村里的一位老人说,20多年前他从没看到过水磨有停下来不叫的时候,因为村民都依赖这座水磨,每天来这里磨面的人很多。而现在好了,村子里有了粮店,村民们都不靠这座水磨了。

“这座水磨斑斑驳驳,看起来,有很长的历史了,这个村庄村民千百年来是听着水磨‘吱吱咯咯’的声音生活的。县里应该好好的保护它。”董立勃说。

原始生态村亟待保护

接着我们来到村子边的一段山坡。山坡顶端是一个狭窄的山脊,山脊的东侧是陡峭的山崖。一条山泉水顺着山坡流进村里。越往下走,泉水越宽,水流也平缓了许多。

一片一片一人多高的芦苇丛映入了我们的眼帘。走进一看,芦苇丛下是清澈的泉水,泉水中密密麻麻的小鱼在游动。悠闲的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水中游弋,成群的水鸟在水面翩翩起舞,芦苇在水中亭亭玉立,醉人的风光让人着迷。

放眼望去,四野极为开阔,漫步泉水边,聆听着潺潺的水声,呼吸着洁净的空气,感受着和暖的阳光,一种舒适的感觉油然而生,而远山悠悠,水面如镜子般倒映着芦苇丛,眼前的一切仿佛一幅天然瑰丽的画卷。

而来到村子边一片陡峰上却是另一番景象,只见近10米高的土质城墙赫然肃立,垮塌下来的土堆骇然散落出一片片白骨,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白骨?

“这里久远的过去,有可能发生过战争,所以会有很多白骨。”任克良解开了大家的疑惑。

拜城县历史悠久,察尔其之西的喀拉玉尔滚一带发现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遗址多处,证明拜城盆地自远古以来就有人类活动。到先秦时期,已发展为‘城郭诸国’,分属龟兹(今库车)、姑墨(今阿克苏)管辖。汉神爵元年(公元前60年),朝廷设立西域都护府,遂随龟兹、姑墨归属汉朝中央。唐代为安西都护府姑墨州管辖,唐宋之间则为回鹘汗国活动区域。元明为察合台汗国和叶尔羌汗国辖地。清乾隆二十五年(1706)设‘拜’和‘赛里木’两城,隶属阿克苏办事大臣管辖,光绪八年(1882)年设县。”刘宾说,拜城亚吐尔乡自然原始生态村是个好地方,这个村保留的路非常窄,完全是一个很原生态的东西,古墓地的盘羊头保留的非常好,是见证拜城历史不多见的地方,是个值得开发的地方,一定要把这里保护好,保持好原生态的东西,对当地旅游和文化发展都有很大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