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着力“四个关注”提高作业实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校本作业是基于学校学生实际编写的适合于校情的学科作业,是教师自主设计、关注学生原有基础和成长所需的作业,是学校实现“减负提质”目标的重要切入口。教师在设计校本作业时应做到“四个关注”,即关注教学目标,设计针对性作业,促进目标达成;关注学习体验,设计过程性作业,积累学习经验;关注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作业,实现不同发展;关注生活实践,设计拓展性作业,培养实践能力。
关键词:校本作业;教学目标;学习体验;个体差异;生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9-0061-04
校本作业是基于学校学生实际编写的适合于校情的学科作业,是教师自主设计、关注学生原有基础和成长所需的作业,它是学校实现“减负提质”目标的重要切入口。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校本作业的设计和实施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重视。但是在推行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一是“拿来主义”,即从课本或众多教辅材料中信手“搬来”,校本作业成了教辅材料的“复制”或堆砌,缺乏目标性;二是所设计的作业更多地是关注结果的应用,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三是作业设计依然重视面向全体,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四是作业形式单一,多为书面作业,缺乏实践性作业。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在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中,应着力“四个关注”,提高作业的实效性,以此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一、关注教学目标,设计针对性作业,促进目标达成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起着导向作用。《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配置习题时,应考虑其与相应内容之间的协调性。一方面,要保证配备必要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理解所学知识内容;另一方面,又要避免配置的习题所涉及的知识超出相应的内容要求。”因此,教师在设计校本作业时,必须深刻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精神,认真研读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知识点所涉及的范围和要求,理解和领悟每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符合教学目标的校本作业。为达到“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的目标,可以设计阅读分析的作业;为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标,可以设计探索规律的作业;为达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设计具有实际背景问题的作业;为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标,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的作业……如“乘法分配律”一课,为达到“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教师设计了“灵活的你来用一用”的作业:
1.为庆祝厦门改革开放建设三十周年,园林工人可忙开了,他们在一块长64米、宽26米的长方形地上种草。你能帮园林工人算算这块草地的周长是多少米吗?
3.希望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学生人数情况如下表:
(1)四年级比五年级少多少人?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道作业的设计不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第1题学生根据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可列出不同的算式,这是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第2题“购物”这一素材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可根据生活经验列出不同的算式,深化对乘法分配律的运用,除此之外,这题还有一个隐含条件“一套”,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找信息的能力;第3题是乘法分配律的变式,即通过列式计算发现乘法分配律对减法也适用,第(2)题主要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三道作业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来进行,不仅帮助学生巩固、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关注学习体验,设计过程性作业,积累学习经验
现行教辅中的作业多体现学习结果的应用,关于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体验的作业设计较少。《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合理设计与实施书面测验”内容中指出:“在书面测验中,积极探索可以考查学生学习过程的试题,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在作业设计时,教师也应该设计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作业,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为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可设计如下作业。
如此设计,不仅让学生进一步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了数学思想,更让学生积累了探索平面图形面积的经验。
又如,教学“分数乘分数”一课时,发现:经过教学,学生都会根据分数乘法的法则进行相关题目的准确计算,但对于“为什么这样计算”经常是说不清楚,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可设计这样的作业。
三、关注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作业,实现不同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但是,学生由于先天因素、后天所处环境及不尽的家庭背景,所以每个学生在思维角度、解决问题的方式等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如果本来有差异的学生做着没有差异的作业,那必然会导致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下”的现象。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可以多设计一些有层次的、弹性的作业,比如,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将作业设计成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三个层次,“一星级”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三星级”作业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二星级”则介于二者之间。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对其发展要求的不同进行作业数量的增减,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校本作业中,可以这样设计:
1:制作一个长方体(如图)的灯笼框架,至少需要多长的铁条?
2:用一根长48分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体框架,它的棱长是多少?
3:用一根彩带扎一种礼盒(如图),如果结头处的绳子长30cm,求这根彩带的长度。
以上作业,每一层次难度虽有差异,但仍然反映的是同一知识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是阶梯式的,有利于低层次学生向高一层次目标迈进。教师要引导学生能落实“基础”、实现“发展”、争取“创造”。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星级作业,体现自主性;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在引导他们完成第一、二星题后,可以鼓励学生向三星题挑战。
四、关注生活实践,设计拓展性作业,培养实践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而现行教辅材料中的作业形式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书面作业,重知识轻实践,远离学生的生活。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师应该拓宽作业形式,既关注课内又关注课外,既重课本知识的学习,又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可根据课型和实际情况设计操作型作业、调查型作业、日记型作业等等。
例如,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可设计这样的“实践操作作业”。
智力游戏,我会玩:拿出一张纸,和伙伴们一起折一个角,并比一比,想一想:①怎样折才能比伙伴们折的角大?②怎样折才能比伙伴们折的角小?
学生通过“玩纸”折角,在“折”和“比”中,理解了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张开的大小有关系。这样的作业形式学生喜欢,乐于完成。在“玩”中体验,在“玩”中收获,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又如,教学“密铺”一课时,课上教师将学生带到电脑室,利用软件让学生充分动手画,感受能密铺的图形的奥秘,最后,教师布置如下作业:请根据密铺的秘密,设计一个你喜欢的图形。此项作业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作业设计得非常精美(如图)。
再如,2013年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一课安排的“你知道吗?――恩格尔系数”的内容,在课上教师让学生初步了解恩格尔系数的内容和计算方法后,布置了如下作业:同学们,经过老师的介绍你们对“恩格尔系数”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回家后请你在作业纸上完成下面的问题:(1)请计算你家现在的恩格尔系数;(2)访问你的爸爸或妈妈,了解他们小时候的生活情况,计算出当时的恩格尔系数。(3)比较两个数据,请你写出自己的想法或感受。
以往的作业更多地停留在解题训练上,即运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一些固定的情境模式,有的离学生的生活太远。而“计算你家现在的恩格尔系数和父母小时候的家庭恩格尔系数”这一内容,学生理解恩格尔系数的计算方法后,必须搜集整理有关数据,算出食品支出总额与家庭消费支出总额,然后算出百分比。这是对书本内容的延伸和拓展,拓宽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视野,是一次对“百分数”知识的良好运用。其次,当学生算出现在和父母亲小时候的恩格尔系数时,学生不仅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如一名学生写道:我家现在的恩格尔系数是32%,属于富裕,而妈妈小时候家庭恩格尔系数是76%,属于贫困。这说明现在的生活条件比以前优越了很多,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很感谢爸爸妈妈给我这么好的生活……从作业的效果看,学生对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形式非常感兴趣,它极大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取得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教育仅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有爱的艺术,我以为设计学生喜欢而富有成长意义的作业就是师爱艺术的一种平实呈现。”(周彬语)因此,在设计校本作业时,教师应该关注课标要求、关注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学习规律、关注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并由此设计学生喜爱而又有意义的作业,让学生作业以趣味训练、体验成功、探索创新为主,让学生的知识在校本作业中升华,技能在校本作业中掌握,能力在校本作业中形成,思维在校本作业中发展,真正做到“减负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