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环境科学教改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环境科学教改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环境科学专业教学现状

传统高等教育的“逻辑起点”是“高深学问”。在前苏联专才教育的影响下,环境科学专业的传统教育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例如:在教学体系上,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试验;在教学方法上,满堂灌,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全面能力的提高;在具体课程的安排上,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在各相关课程的内容上缺乏沟通,彼此重复、繁琐,学生听课感到乏味,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改革

教学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设施、教学管理诸多要素,其中,应把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同时考虑到各要素之间互相牵制、互相影响,教学改革还应以各个要素协调发展、系统最优化为目的。

(一)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方面,改革脱离行业实际的学科型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过去比较单一的以理论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重组课程结构,重点突出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围绕培养目标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专业技能素质结构的要求,制定既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又让学生具备一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学计划。按专业岗位群的需要,采用模块化的形式,将专业技术课程拓展为污染治理工程技术、环境监测和环保产业技术、生态环境保护及恢复、环境管理等应用领域,使专业教学计划具有柔性,更加体现行业特点,所设课程涵盖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应大大提高所培养人才的适应性及加强具体岗位的针对性,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还应尽可能辐射到相关的专业。

(二)教学内容改革

环境科学历史资料不多但发展迅速,现代环保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如何在学时相对减少的条件下,处理好原有理论与现代科技的发展及最前沿的研究内容间的关系,是教学改革中首先遇到的问题。课程性质决定教师在授课时内容深浅、新旧等问题,这在课程设置时要考虑。不管是培养哪一方面的环保人才,基础内容必须扎扎实实地教、学,包括基本理论、基本的知识、基本技能,这是当前高等教育中的立足之本,必须做到厚基础。而作为培养学生某一方面才能的课程才可以针对性较强地讲授某些知识,就水处理工程来说主要介绍处理方法技术,最重要的还是这些方法技术应用的案例,而对环境管理来说主要就是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等这些管理方法。环境科学快速发展的特点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事实使得环境科学的热点不断变更,在课堂上介绍热点问题、前沿动态及新思想、新工艺、新手段,可以缩短教学与环境变化、技术进步的“时间差”。环境科学作为一门涉及面广的学科,各课程具有交叉性,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各门课程之间的协调性。环境科学专业的课程杂、多,像《环境学概论》、《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毒理学》等,这些典型的专业课在教材内容上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复的,如何减少内容重复,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地在现有的学时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成了一个难题。笔者作为一线教师,深切体会到成立一个专业教研室的重要性。教师常常交流教学内容及心得,从而可以删减无用、少用、重复、过时的内容和知识点,合并部分内容。比如,我们可以将生态学知识、人口、资源问题并入《环境学概论》与《环境科学概论》。

(三)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理工科课程重要组成部分,是如何实现理论———实践———理论这个认识过程的一个必经途径。实践教学的改革与优化,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重要保证,是教育质量的关键保证。从实践的特点来看,主要包括三部分:依附理论课进行的实验;与专业有关的单位实习;反映整个学习过程的毕业论文设计。传统的实验往往是对理论课上某些原理或现象而设计的简单型,绝大部分是验证性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减少示范性、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平时所有的环境专业实验室都开放,学生随时可以进入实验室,观摩高年级的同学实验,学习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作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在该实验过程中所有的环节都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在这中间他们碰到的困难,任何一个教师都有义务和责任进行指导。通过这些实验,学生掌握了环境方面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综合性的实验一般是针对某一个比较复杂的环境问题,实验教材上没有现成的方法,要求学生查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方案,常涉及多个环境理论与方法,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结果表明,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了过去学生单纯依赖试验教材做实验的现象,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于提高型的设计性实验,主要是在前两个层次实验基础之上,按照知识、技能、思维综合的原则,结合现代科技和环境手段的最新发展,选择一些更具有实践性或应用性的实验题目,进行综合训练的实验。每门实验课要求至少做一个实验,最后要求学生以课程论文形式写出实验总结报告。这类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其综合素质。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实习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是专业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从实践工作经验来看,环境科学专业的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初的第一个月比较合适,这样学生实习的时间往往不止一个月,他们可以在第七学期末就开始考虑实习事项。实习宜采用集中和分散两种方式。集中实习都是在与学校签订的实习基地进行的,学生常是分成几个组,到不同的实习单位实习,一般一个星期后再交换实习单位,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见识,拓宽其知识面。开放式实习最适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是一种分散实习的方式。进行这种实习的同学首先必须根据实习要求,结合自己的特点和兴趣,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有的已经签约的学生可以在以后的工作单位进行实习,提前接触以后的工作环境,尽快熟悉以后的工作内容,找出自身现有的知识能力结构与今后所从事的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之间的差距,以便在毕业前夕有针对性地对自己所缺的知识进行补充和完善。未签约的学生可以找到一个合适的单位认真实习,锻炼自己,证明自己,同时争取单位的认可,为最后签约单位创造机会。从实习的过程和结果来看,开放式实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成效明显。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学生整个本科阶段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指导教师常常在第七学期初就开始制定论文题目,最迟该学期中期学生可以见到导师公布的题目。学生此时便可以选择导师及题目,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准备论文。但有一种情况例外,低年级开始协助教师进行科研的同学,他们具有一定的科研思维,有的同学对自己一直研究的课题比较了解,此时我们鼓励他们发现科研点,提出研究方向,报相关导师审批后可以作为其毕业论文题目。这项工作应长期坚持,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做毕业论文时容易上手。

(四)其他教学要素改革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推行启发式、发现式、讨论式为主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尽可能采用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技术服务等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教学变得“鲜活”起来;大力推广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用幻灯、实物,CAI课件提高教学效果,尽可能实现教学互动。在教学管理上,完善以学分制改革为主的开放灵活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从刚性、大一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向具有弹性、灵活性的教学管理模式转变,加大实训项目、选修课、课余活动学分所占比重,贯彻标准学制与弹性学制相结合的原则。改革考试制度,建立专业课程试题库,实施考教分离;逐步将实践项目单列考核,与理论教学同等对待;尝试用口试、答辩、现场测试、查阅环境资料、撰写环境调查报告、环保小论文等新的考核方式,取代过去一张试卷论成绩的考试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