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研发一辆汽车要多少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研发一辆汽车要多少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最近看新闻说,上海通用汽车计划投1000亿元研发新产品。感觉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很好奇汽车研发到底需要多少成本?

―Walker

汽车研发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研发全新车型,包括发动机、底盘和变速箱等在内的每个模块都是全新开发设计的。这种研发耗费的时间比较长,一般在3年至5年。另一种情况是只开发部分新模块,从原有车型中照搬一些模块,比如将底盘的很多零件从原有的车型中复制过来。这种耗费的时间比较短。快的半年可以完成,慢的项目大概一年半。同时,在工程开发之前经常还要花费半年时间选择供应商。因此,从主机厂开始研发,到最后投产,一般要经过1.5至2年时间。

研发汽车的过程中,成本主要来自于3个方面:人力成本、车间的设备模具成本、研发试验消耗的材料和动力费用。

一个汽车企业的技术研发人员规模通常在万人级别。比如通用汽车公司在美国的沃伦技术中心(Warren Technical Center)拥有约1.6万名员工。因此,汽车企业仅研发人力费用一年就可以达到上亿元。

车间的模具和设备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例如,购买一把30Nm(力矩单位)的Atlas电动扳手的价格是2万美元。长安福特的生产线上至少有200个这样的电动扳手,总价格超过400万美元。而这仅仅是整个汽车生产线上的一个小环节。

研发试验还会消耗大量的材料和燃料。制作样车时需要快速成型的塑料样件,这种快速成型的手工件成本很贵,往往是量产工装件价格的2000倍。比如一个量产成本只需要0.5元的零件,在样件快速成型的时候单价是1000元。

还有一部分钱会被汽车企业投入到基础研发上,像新材料和新能源。这一次上海通用总计1000亿元的新车研发投资中,有265亿元将用于向中国引入绿色环保技术―包括高效动力总成和新能源技术。

根据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的研究,全球汽车制造商的研发支出占销售额的比例通常为4%至5%。上海通用公司在2014年的营业总收入为1673亿元,而这1000亿元是未来5年的研发投入,即平均每年200亿元―研发支出占销售额的比例达到了12%,算是很大的投入力度。

但比起它的研发目标,这笔投入不是特别大。上海通用表示,这笔1000亿元的投资将用于2015年至2020年的5年间,每年研发至少10款全新或改进车型。也就是说,这笔钱至少要研发出50款新车型。汽车行业的普遍情况是,研发一款全新车型的成本在2亿至20亿元。上海通用扣除引入绿色环保技术的265亿元,平均一辆新车的研发投入是14.7亿元,在汽车行业内属于中等偏多的投入。

《第一财经周刊》记者 吴杨盈荟

微博互动专区

宫海N:#第一财经周刊#都开始用大白的肥手了……技术And医生!

RE:基本年度虚拟形象就是它了吧。

蓝的裙:在书摊卖书时一个男生付钱时硬是和他对视了有5秒,被帅哥帅到了。帅哥买的是《第一财经周刊》,也是我最喜欢看的。

RE:确定是5秒?5秒一般都有下文的。请详说。

liulian高崽:周一晚上坐103的时候,屏幕上在推周杰伦《哎哟,不错哦》的一首新歌。这张专辑好像没听过,想问旁边大脸听过没,想说“好听么”,结果屏幕歌词显示四个字“奶油拉花”,我指着屏幕脱口而出“好吃么”。周二买了今年第一本杂志,《第一财经周刊》,封面上四个字:吃的半径。#社会的恶意#

RE:别担心,吃货是社会主流群体。

思考着4:对@第一财经周刊 说:何必焦虑于赚钱多少,你们杂志多少年后还会有人记住,那些国企富豪早就烟消云散。

RE:谢谢抬举。

读者来信

读《失意之路还得走一截》有感

你好!

《失意之路还得走一截》这篇文章通读之后,有两句话想表达。

1.他乡遇故知;

2.我一定不是这城市里唯一的怪人,一定有一个人和我一样,空虚时对着夜空唱歌到天明,也许我永远也遇不到他,但我熟悉他的心情。

再来句套话,祝商祺。

―宋旭刚

RE:谢谢发来的这两句感想。查了一下,第二句原来是那个画漫画的几米的句子,而且看起来搜索量还挺大,百度找到相关结果约1.68万个。这城市里不唯一的怪人一定不少。大家各自珍重啦。

广告的黄金时代?

对《广告狂人》的资深观众来说,最近这个黑+红的封面非常令人心情愉悦。当然这种愉悦来得很低调,属于会心一笑的类型。等翻到内页时,发现你们的设计也很精心。看到底部的Home键,都想伸手去按一按。

好了,夸赞的话不多说。说回内容,总的来说,这篇文章提到了一种属于广告业态的焦虑。

消费者的注意力变得越来越分散,慌乱又焦虑的广告主则希望抓住每一个渠道俘获人心,节奏越来越快,要求越来越多,从业者疲于奔命,但是能有什么办法呢?

你们给出的一些建议,比如“别陷在大数据里”“放轻松,渠道只是工具”,这些对从业者来说没啥用,因为形势不由他们决定,客户铁了心要占领各种渠道,要收集各种数据,他们就会指使乙方去做。

乙方唯一能决定得了的是,生产创意,这又回到了起点,创意一直都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呀。当然跟过去也有点不一样,眼下得是高频率地生产创意了,日子更不好过了。

所以说来说去,貌似有点无解。祝广告从业者们保重身体吧。

―王木木

RE:呃,人艰不拆。

亚投行的未来

一财:

您好。这次尝试说说大话量―吐一下舌头,深呼吸一下。

先说说历史,从这次石油危机说起吧,跌到40美元/桶―无话可说,原因很多不一一说了,也可百度一下,但趁这个机会说说我的观点―假设全球经济是由石油和美元主宰的。2010年,美国页岩油气爆发,明摆着一副左手拿着货币利益,右手又来抢实物利益―鱼和熊掌兼得之态,沙特老大哥地位眼看不保,肯定不服,于是乎一下子就把油价打下来―连委内瑞拉等兄弟也不顾及(嘻嘻),就是要看看谁在泳―无论页岩油气还是绿色能源,也以此保证既得的实物利益和大哥地位。

另外,中国高速发展了30多年,遇上全球需求不足,导致国内GDP破7,国内的资本及过剩产能急需找到出口―一带一路概念,实物以高铁为主,而货币则是本文想说的亚投行。亚投行的壮大必然加快人民币全球化,最终,将会出现两个强大的货币―美元和人民币。在我看来,情况恰恰是与大热的互联网经济极其类同,就像优酷遇到了土豆,滴滴遇到了快的,赶集遇到了58同城......最好的结果是合而为一―无论是合并还是兼并,否则,就没有了对上下游的话语权和控制权。

如果真的合而为一,加上与金和/或石油重新挂靠―货物的实物本位应该也到了重新挂靠的时间点了吧。除了可以给油价重新上升一个比较体面的说法,估计也会促进全球经济的新一轮重新启动。祝好!

―ARTDENG

RE:转发一下观点。

能搭建一个平台吗?

你们好!

前一阵在贵刊的“编读往来”栏目里看到观点相似的来信,你们能创立一个平台,让读者沟通么?

―Innulrm

RE:暂时只能说骚瑞。如果像你这样的读者比较多的话,我们可以搞个微信群。

读后感

2015年4月17日这期的特写里提到了“外婆家”,这的确是一个都市餐饮热点品牌。虽然已经火了几年,不过此时出现在周刊上,仍是合理的。

看下来,让我对这个餐饮品牌的扩张和子品牌建设有了不少了解。比如烤鱼类产品容易标准化、利润率较高这样的信息,对想要开小餐馆的人来说,也是蛮有用的―店还真不是随随便便开起来的。

让人有点意外的是除了主打品牌,没想到它旗下还有8个副牌。看起来,不容小视。像“动手吧”这种标榜概念―无餐具、纯靠手戴塑料手套,主打年轻人市场的餐厅形式,虽然我没有去体验过,但料想应该会容易得到吃货们的认同。我个人感觉这类题材接近大众,阅读起来比较轻松,谢谢你们亲民的选题意识。

不过还有一点,想直抒胸臆一下。文中提到了“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挑剔”“新鲜度需求大”这件事,但是接下来就顺着饭店经理的嘴说到了他们如何开拓品牌线的事情上,以我这种挑剔型顾客来说,北京的“外婆家”没有特殊情况是不会再去吃第二回了。因为价格便宜,看起来温馨的“小田园”就餐环境这类元素对成熟的食客来说没有吸引力。好不好吃,这个是比较本质的问题,子品牌拓展得再多,只是显得繁荣,归根结底它还得靠菜品。

菜品跟不上,排那么长的队,显得这堆人集体没见过世面。

―鸿叔

RE:呃,说得还蛮犀利的。

被你们文章中的图表吸引

最近几期突然发现你们的图表做得真是很棒啊!之前的也棒,可能是我没留意,特意把之前的浏览了一遍,在笔记本上简单记了下来,留着以后自己可能会用到。想问一下,这部分工作是有专人负责的吗?采用什么工具呢?灵感从何而来?

―Leif

RE:专人负责,灵感主要来自学习。工具就是常见的InDesign。

本周我推荐

小笼包指南

一名叫克里斯托弗・圣卡维西的老外近日红遍魔都美食圈,因为他花了16个月去了52家小笼包馆子,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小笼包,写成了一本《上海小笼包索引》。圣卡维西在文中解释称,有一套专用的公式来给售卖小笼包的餐馆打分。具体公式是:得分=(汁的重量+馅的重量)÷皮的厚度。根据得分,所有的小笼包被分为3个等级,A级是最好。

推荐人:pinkplane

上榜理由:太走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