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策略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策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作为我国监控体系重要的构成部分,承担着对单位内部的财务状况、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监督的职能。怎样提高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水平和质量,推进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可持续与稳定发展将是我国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监督管理体系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简述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为基础,提出助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水平与质量的针对性策略,以期为事业单位完善审计监督体系的规范化提供现实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审计 必要性 现状 对策

1、前言

内部审计是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它既可用于对内部牵制制度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又可用于对资产、会计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以及单位经营业绩和经营的合法规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价[1]。内部审计具备的排查隐患、控制风险以及促进管理等多重功能,就像是人体中的白细胞,在机体内部形成自我完善、评价与发展的免疫机制,是确保事业单位经济发展的重要“安全卫士”[2]。然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体系仍需完善,开展审计工作仍然存在着多重弊端,未能在事业单位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全面的保障作用。所以,必须不断强化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职能,完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以为事业单位的经济创造安全发展的环境。

2、事业单位开展内审工作现状分析

2.1、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工作内容趋于单一,无统一化规范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事业单位开展的经济活动其范围以及各项职能出现显著性变化,要求审计工作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变化的要求。然而当前部分事业单位未能建立起关于内部审计的制度体系,使得审计工作的流程与模式尚需优化。多数的事业单位其内审工作主要负责对财务收入与支出状况的审核,只重视事中控制,而忽视了事前执行规划与事后执行效果评价环节,内审工作的内容趋于单一,未能形成统一化规范,这难以满足事业单位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2.2、审计工作的模式与范围、方法与技术等内容需要不断完善

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的模式与范围、方法与技术等内容需要不断完善,这主要体现在:当前的内审工作的内容主要是针对信息的统计与排查,监督等初期内部行为,审计涉及的部门范围较小,加上内审组织人员岗位混乱,对自身的职责不清,缺乏风险管控意识;内审人员未能确定审计工作的难点与重点,对财政数据监督和分析不足,不利于发挥审计真正功能;审计方法过于传统化,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较低。

2.3、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

内审机构具备的独立性特点,是本机构同单位内部财务以及会计监督部门相互区别的本质特征,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而言,独立性直接影响着审计机构职能发挥的有效性。当前部分事业单位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由于受到层级机构利益以及其他因素的干扰,难以做到审计职能的真正独立,假如有些单位的审计机构能够实现形式的上独立,在实际的审计活动中也难以完全排除本单位对审计工作的影响,这些都不利于审计机构的职能发挥到最大。

3、助推事业单位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水平与质量的对策

3.1、准确定位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与职能,推进工作内容的丰富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繁荣,事业单位内部开展的工作范围和职能也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的工作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传统内部审计的工作模式难以满足新经济环境的发展要求,所以应积极推进审计工作流程与模式的调整和升级,建立起领导民主决策与支持机制,审计质量把关与控制机制,合同高效化管理的机制,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机制以及绩效科学考核机制等多样化内容,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借助科技的力量提高财务审核的质量和效率,减少人力审核的负担和误差。事业单位内部经济绩效攸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与水平符合事业单位强化日常管理的要求,也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内部审计提出新的要求。此外,事业单位必须准确定位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与职能,用目标指导审计工作的方向,确保审机构在的有序性和规范性,让内部的审计职能惠及单位内部各大发展与经营环节,为事业单位提高总体经济效益做出应有的作用和贡献[3]。

3.2、合理划分内部审计的范围,提高审计技术的使用率

事业单位开展内部的审计工作时,应以市场经济的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为导向,积极推进自身经营观念的科学转变,形成先进的科学的内部审计的工作思路,优化审计流程,合理划分内审的工作范围,规划好审计工作的难点与重点。根据经济发展新形势的要求,事业单位的内审工作应由传统的查账审计转变为确立以财务审计作为主要审计重点的工作模式,确立以风险的管控为主导的审计流程,将审计的功能深入到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中,以内控制度体系为内审工作的基本服务范围,加强对内控执行成效的监管审计力度,提高对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三大环节的审计力度。此外,事业单位内的审计部门应积极推进审计技术的普及和创新,充分利用信息科学技术预测与防范审计风险,实现内审工作的高效化。

3.3、不断推进内审工作制度体系的完善

按照我国政策与法律的相关规定,以自身单位的实际发展状况为出发点,建立健全适应单位内部发展特点、符合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规律的审计模式和制度体系,充分让审计职能为本单位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监督保障,为更好地发挥领导决策机制提供参考,确保审计功能得到高效发挥和利用。此外还需完善相应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明确审计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范围,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实现内审工作的高效率。

3.4、准确定位内审计机构部门的独立性

事业单位的内审机构部门人员,主要负责的职责是本单位工作的落实情况给予实时的监督与评价。基于有效保障内审机构具有充分行使权力的独立性的目的,事业单位需要从审计人员的配置、机构的设置以及业务和经费的使用等多个内容给予规范,设置独立化的内审机构部门,以维持该部门工作职能的权威性和规范性。这就要求:审计部门的机构设计应站在单位发展的高度,以顺利在单位内部各大部门开展审计工作;负责审计人员具备足够职能独立权利,与本单位的其他部门无利益瓜葛、纠纷和联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做到秉公处理,依法办事,具备专业化的审计技能,能有效及时处理相应的内部事件。

注:(通讯作者:曹晓燕)

参考文献:

[1]杜靖,彭超君.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7(07):117-128.

[2]杨月洁.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彰显审计工作效能――以水利科研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为例分析[J].中国工会财会,2014,9(01):199-220.

[3]刘佩,王扬.论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法规依据[J].科技致富向导,2012,6(32):13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