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美学科服务团队比较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美学科服务团队比较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学科服务已成为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图书馆服务机制,以大团队的形式开展学科服务则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高效能工作模式,中国和美国图书馆界在该领域的发展各有千秋。文章通过对中美两国具有代表性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两国学科服务团队建设都存在个性化和大团队化发展的共性特征,但在团队人员组成方式和管理模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关键词:学科服务 学科服务团队 比较研究 美国图书馆 学科馆员

中图分类号: G25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4)02-0077-05

Abstract Subject service has become the common library service mechanism, the team conducted in the form of subject service is a kind of efficient work mode that appears in recent years, China and American librar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eld Each has its own merits. This paper is a comparative study by a team of subject service representative of the two countries, found the common features between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services team has individual and team development, but the composition mode and management mode that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team.

Keywords Subject service; subject service team; comparative study; American library; Subject librarian

随着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发展,学科服务团队成为学科服务的主要形式和工作机制,对于中国学科服务现状来说,学科团队建设也是解决当前学科服务问题的突破口[1]。目前,我国学科服务组[2]、泛学科化学科服务体系[3]等学科团队形式不断涌现,团队怎样发展也成为一个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美国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较为完善,将中国与美国学科服务团队现状进行比较,在实践上,我们可以对国内团队发展现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和定位,也为不断优化改进团队机构和提升团队效能提供有益的参考,为全面提升学科服务、推进图书馆服务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由于我国对国外学科服务团队的模式关注和研究较少,国内外比较研究更是少见,对中外学科服务团队的比较研究可以为学科服务的发展及图书馆未来发展的研究提供新的视野。

学科服务是广义上的学科馆员服务,学科服务团队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科馆员,另一部分是常常有责任或者义务支持学科馆员或者参与部分学科服务的非学科馆员的个人及组织,所以学科馆员团队也可以称为学科服务团队,但是学科服务团队并不一定仅仅是指学科馆员团队,它是一个更加广泛意义的团队称谓。由于每个学科服务团队学科馆员是基本人员,成员的差异主要是其他成员,因此本文偏重于研究团队中非学科服务成员。为了区别学科馆员团队,本文将加入非学科馆员的学科服务团队称为学科服务大团队。

1 中美两国学科服务团队发展的现状

1.1 美国学科服务团队发展的现状

美国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在世界上开展的较早,学科馆员的素质普遍较高,服务制度发展较为成熟。但早期的美国大学学科馆员的管理较为自由、分散,学科馆员分属公共服务部或馆藏管理部等部门,图书馆规定了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每个人平时的工作方式是各人自主式,只有特殊情况才会一起协调工作。

随着信息资源的海量增加和学科服务发展的深入、新学科的不断产生,读者信息需求更加多样化,学科馆员的任务日渐繁重,其工作逐渐成为图书馆服务的重点工作,需要更多的协作支持和指导。在前期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近年来一些图书馆根据本馆的服务状况,开始注重学科服务团队建设,并改变以前分散的管理模式,开始成立专门工作机构。

马里兰州大学图书馆(University of Maryland Libraries)的学科服务工作在2006年以前就已经开展了,学科馆员分属馆藏部、特藏部、公共服务部。2006年马里兰州大学图书馆委员会关于学科服务工作的调查报告指出:学科馆员(Subject Librarian Liaisons)的工作是“孤单地工作,孤单地努力”;学科馆员的个人服务存在较大的距离,服务水平的差异值得关注;学科馆员工作的成功与这个工作团体无关;另一方面,许多好的工作内容无法完成,因为学科馆员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完成[4];另外,学科服务人员少,院系联络人(Departmental Liaisons)也常常被人忽略,据此,图书馆委员会2008年成立了由六位成员组成的学科服务执行工作小组(the Liaison System Implementation Group) [5],对学科服务系统进行专门的研究,并在制度上规定了馆内领导层、大学图书馆委员会、院系联络人等对学科服务的支持协作,扩展学科服务团队,并成立独立的学科馆员团队,学科馆员团队协调员(Libraries' Liaison Coordinator)每两年由开展学科服务的三个院系中的学科馆员代表轮流管理,加强各项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图书馆(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Libraries)1989年开始实施学科馆员制度,1997年根据学科服务的发展需求,成立了学科馆员指导小组(the Library Liaison Advisory Team),对学科服务进行指导和管理[6]。它下属的联络委员会(Liaison Council)包括所有的学科馆员、院系联络人及支持其工作的所有人员,联络委员会每年举行的三次会议向所有的人开放。

另外,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 , ACRL)等也成为学科服务团队中重要的力量。如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的咨询服务(ACRL Consulting Services),尤其是ACRL制订的一系列高等教育图书馆执行标准(Standards for Libraries in Higher Education),内容包括了学科馆员所涉及的信息素养教育、馆藏、对外联络等各种问题,标准详尽和指导细致,也是学科服务团队中重要的支持力量。

无论马里兰州大学图书馆,还是康涅狄格大学图书馆,通过其学科服务的成员组织就可以看出加强学科服务人员的指导和支持是学科服务团队管理的特色,学科服务的团队规模及其管理也在不断地扩大与加强,学科服务大团队已经逐渐形成。

1.2 中国学科服务团队的现状

我国学科服务团队在图书馆实际工作中的推广方兴未艾。近年来,许多大学图书馆开始组建学科服务组。学科服务组是将一个大学科或者相近学科的学科馆员分为一组,注重小组内学科馆员之间的合作。这些大学图书馆既有实力雄厚的985高校:南开大学图书馆[8]、武汉大学图书馆[9]等,也有实力一般的扬州大学图书馆[10]、东北电力大学图书馆[11]等,他们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各个学科馆员面对的复杂问题,在实践中,这样的团队服务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值得研究和发扬。

另外,一些馆开始扩展学科服务队伍,一些非学科馆员开始加入到学科服务之中,形成学科服务大团队。如清华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清华大学图书馆除学科馆员、图书馆教师顾问外,在馆内还建立有一支基础雄厚的学科服务支撑团队,其中包括承担科技查新、代检代查、馆际互借等服务的参考咨询部人员,也包括系统部、采编部、流通部的馆员。“学科馆员与支撑团队共同构成了广义的学科服务群体,相互之间密切合作、无缝衔接,体现学科服务的整体性” [12];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建立了以泛学科化服务体系为核心的组织机构、管理策略与运行机制,“学科馆员―学科咨询馆员―阅览室咨询馆员”组成三级学科服务梯队[13],扩展了学科服务人员的范围及空间,为读者提供更加广泛的学科服务,但是这样的馆非常少。

学科服务团队服务模式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学科馆员服务的重要方式,通过团队建设,及时地为这些学科馆员提供更多的帮助,促进学科服务的发展,成为学科馆员服务的总趋势。

2 中美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的相似点

2.1 根据图书馆的情况不同,各个学科服务团队形式呈现个性化

根据各个馆的条件、学科服务的重点和难点不同,每个馆的学科服务团队组成各不相同。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图书馆围绕学科馆员,在馆内形成了指导组、学科馆员、馆内各部门支持人员的上、中、下三级团队组合模式,强调图书馆内相关单位对学科馆员的全方位指导、支持和帮助,认为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成功依赖于全馆的支持” [6];马里兰州大学图书馆有四个层次,学校图书馆委员会和院长会议―图书馆馆长―学科馆员―院系联络人,尤其强调学科馆员与院系联络人的合作和支持,强调学科服务的核心就是“学科馆员和院系联络人一起工作,加强交流,改进图书馆资源和服务” [5]。

我国学科服务团队大多数以学科服务组为主,人员组成是单一的学科馆员。但清华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等我国一些学科服务较为先进的个别图书馆则是扩充了学科服务团队,在馆内建立了一支基础雄厚的学科服务支撑团队,学科服务团队大于单一的学科馆员团队。

总之,无论中国的还是国外学科服务团队,不因国家相同而完全相同,国家相异而相异,而是因馆而异。

2.2 团队合作不断加强,并出现大团队趋势

中美学科服务团队都是从无到有,并逐渐扩大到全馆,甚至得到所在学校和行业的支持。学科馆员的工作已经不再是“孤单地奋斗”。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图书馆认为“学科服务本质上是团队的,并且依赖于图书馆各个区域的支持和合作” [6],马里兰州大学图书馆认为学科服务的核心就是“学科馆员和院系教工” [14],将院系联络人放在学科服务的重要位置,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脚色。

我国学科服务注重学科馆员之间的合作,学科服务组存在普遍,同时在一些个别图书馆扩展了学科服务团队,即学科服务大团队。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无缝连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全馆协同服务的‘泛学科化服务体系’” [15]。

在今天的西方图书馆界,联合、合作、协同、共享,已经成为每一个图书馆的生存方式和发展之路[16]。通过合作寻求双赢,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成功,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团队服务模式,顺应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已经逐渐成为国外图书馆在信息资源海量增加的条件下满足读者需求的有效服务方式,同时也成为中国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2.3 各层图书馆组织也不断加强支持力度,成为学科服务团队中一支重要的支持力量

除了图书馆的重视外,图书馆行业的各级组织也对学科服务越来越重视。美国图书馆协会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为学科馆员的个人发展及其工作给予了指导和要求,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曾出台了一系列的学科馆员(联络员)的指导政策。最近几年,中国图书馆各级学会也多次举办学科服务主题培训班、研讨会。CALIS已经将学科服务作为“十二五”的重点工作,为此,CALIS三期项目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举办了5期学科馆员培训班,共有200余所高校图书馆的326名学科馆员(或未来的学科馆员)参加[1]。学校内部的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对学科服务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强。

3 中美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的不同点

3.1 团队组成人员及其职能的不同

3.3.1 美国

面对学科馆员服务的支持不同,团队人员构成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层次分明,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指导者、学科馆员、其他工作支持者。指导者重点在指导、培训,关注学科馆员的建设和工作,其他工作支持者重点是为学科馆员的工作提供必需的帮助和便利,有可能的话参与学科服务的工作。指导者、其他工作支持者,根据各个学科服务面临的问题,组成人员有所不同,但都是围绕学科馆员所需;二、重要的支持者规划到学科服务的团队里。团队明确指出这些重要支持者的组成与选拔,并制定相应的职责,始终关注学科馆员的需要及其学科服务的发展,这些重要的成员贯穿学科服务的始终,对学科服务质量贡献较大。

以康涅狄格大学图书馆为例,他们按照读者服务、馆藏发展、交流等三大方面的学科服务工作组成了指导组,规定指导小组成员五名或五名以上,分别由研究和指导服务部门的主任、编目学家、特藏馆长、资深学科馆员及其院系联络人各一名。分别对这三个方面进行重点指导和帮助等;其他支持人员有馆藏工作人员、信息技术人员、特藏人员、借还书人员、研究和信息服务人员、管理人员等,这些人员对学科馆员的帮助多是信息的提供和工作的支持。

马里兰州大学图书馆虽然没有固定的指导组,但是根据需要设定的一系列制度为学科馆员直接提供各项指导,如“学科馆员指南”,联络会议[17]。馆长、学校图书馆委员会、院系联络人等有指导的责任,同时院系联络人支持学科服务的工作并承担了一些学科服务的工作。学科馆员之间的帮助与支持主要是通过设置交流平台、会议等的方式,强调一种思想、智慧的交流。

3.1.2 中国

学科服务组成员是纯粹的学科馆员,人员组成相对单一。他们之间的交流除了思想和智慧以外,还有身体力行的相互帮助和合作。如南开大学图书馆在2010年建立大学科服务组,分为人文学部,社科学部,数理学部,工学部,生物、化学、医学部五大部分进行相互的支持和帮助。

个别图书馆建立的学科服务大团队主要是横向联系,分为两个层次,学科馆员,院系联络人(或者学科教授)和图书馆的其他支持人员,他们的工作是对学科馆员工作的补充和加强。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泛学科化服务体系”、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无缝连接”等,学科服务团队相对广泛,强调数量的“泛”,对学科服务工作量的支持贡献较大。

3.1.3 分析

中美学科服务团队人员组成的差异,反映了对学科服务支持的力度和重点不一样,体现了学科服务的差异。美国强调学科服务的深度,“今天,学科馆员已经是他们服务区域整体中的一员,并定期要求他们在院系的学术研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6]。国内强调的是学科服务的范围,体现了我国当前学科服务的一些现状,用南开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王娟萍研究馆员的话可以概括为“顶天立地”。“立地”,是指由于学科馆员本身能力的局限,图书馆自身的条件限制,踏踏实实做好基础性的学科服务工作,尽量扩展学科服务的广度;“顶天”,是全力支持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科馆员开展深入学科的高层次服务。在我国,以学科服务组形式为主的学科服务团队,反映我国学科服务普遍为基础性工作。

3.2 团队管理的不同

3.2.1 团队独立与否

团队是否独立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个团队的级别,也体现它在图书馆各个部门的地位,管理的强度也不一样。

美国学科服务多为一个“program”,是一个独立的工作系统,管理者多为某一个部门的主任兼职,但是团队不属于这个部门。例如康涅狄格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的领导者是研究和指导服务部门的主任(长期),他也是指导组的管理者。马里兰州大学图书馆的学科服务系统由服务某一个院系的学科馆员的代表轮流管理和协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团队。

中国学科服务团队普遍挂靠某一部门,学科馆员多为兼职,领导者大多也由部门主任承担,许多学科服务团队大多挂靠在信息服务部等。只有个别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团队较为独立,有专门的管理,一般由学科馆员或者副馆长兼职,例如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团队管理服务的副馆长兼任,团队里按大学科组建相应的学科馆员服务团队,各学科馆员团队由资深专业背景的兼职学科馆员与符合兼职学科馆员标准的人员组成一个大学科服务团队,资深专业背景的兼职学科馆员担任该学科服务团队的主要负责人[8]。相对而言,南开大学学科服务在与院系的联系以及学科服务的各方面工作支持上相对畅通一些,管理的强度较大,但是这样的图书馆较少。

3.2.2 职责制订的普及状况

美国学科团队层次明晰,涉及的人数也多,除了学科馆员的详细具体职责,其他每个人、每个层面也都有详细的职责。例如康涅狄格大学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指导组,具体职责有十一项,如推荐委任学科馆员给院系或者研究中心,指导、设计、培训新的学科馆员,了解工具和培训,给个体学科馆员和学科馆员小组提供支持等,同时也对指导组成员的选拔、构成作了规定,指导组的领导任职也进行了单独的规定;其他相关支持学科馆员工作需要的人员也有相应的职责。馆藏服务人员向学科馆员提供馆藏发展、数据库管理、以及网页信息的支持等,特殊馆藏人员帮助学科馆员主要的和稀有馆藏库的使用,馆藏借还书人员在资源借还过程、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多媒体的流通等方面支持学科馆员,研究和信息服务人员提供教材资料、研究指南、宣传资料等,管理人员支持每一个学科馆员在加强他们所服务学科领域方面的努力等。

在马里兰州大学图书馆,其他给予学科馆员支持和帮助、以及参与学科服务的团队成员的职责以及行动方式也进行了一一制订。例如院系联络人的工作指南(Guidelines for Departmental Liaisons),院系联络人需要经常约见学科馆员,积极与学科馆员交流院系信息,如人员变化、新课程安排、研究兴趣等,还包括提早告知新增课程项目的计划,以便图书馆能够即时评估资源等共计十六条。馆长的职责是将新的学科服务指南分发给院系领导,包括教务主任,让他们知道这些信息;同时馆长应该强调这个工作已经被学校图书馆委员会授权,因为这对学校是重要的;当可能时,浏览一下学科服务的网页,希望能够做出影响读者的决定;当需要时,寻求学科服务的帮助,以便实施和促进新的图书馆服务等等。

中国的学科服务团队对于学科服务组而言,只有学科馆员的职责,相应的团队合作的职责很少有;对有其他支持者、领导者组成的学科服务大团队而言,也是只有学科馆员的职责,院系联络人的职责仅有部分图书馆有,其他人员的职责更是很少见。

3.2.3 分析

美国学科团队每位成员职责的拥有,意味着团队管理的加强,也是团队凝聚力、战斗力的较强的体现。我国学科服务团队成员相关人员相关职责的缺失,意味着虽然也有团队的存在,大团队的趋势,但是管理相对较弱,团队或者大团队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

4 结语

从中美学科服务团队总的发展趋势来看,学科服务团队不断扩大,团队的管理也日趋加强,美国学科服务团队相对成熟,我国学科服务团队发展迅速,团队建设逐渐引起重视,一些较为先进的学科服务团队规模日益扩大,但是总的来说仍然处于发展初期,需要在许多方面进行努力和改进。另外,深入学科的服务已经开始渐渐为人们所重视,“嵌入式”[18]学科服务已经逐渐被用户所拥护、学术界所倡导,更加需要借鉴美国学科服务团队的建设经验,扩展学科服务团队的规模,如增加指导者等,加强对学科馆员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直接支持,同时加强团队管理,尤其是职责制订方面应该顾及到主要的团队成员,尤其是团队领导。

参考文献:

[1]初景利. 我国图书馆学科服务的难点与突破[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4):1-4.

[2]洪跃.学科服务组――学科馆员发展的新模式及其实践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应用版),2011,(3):94-97,63.

[3]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学会.2012年学科化服务会议综述[EB/OL].[2012-08-04]..

[12]邵敏.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架构与学科馆员队伍建设[J].图书情报工作,2008,(2):P11-14.

[13]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学科馆员[EB/OL].[2013-08-04].http:///view.do?id=1589.

[14]University of Maryland Libraries. Library Liaison System[EB/OL].[2013-06-05].http://www.lib.umd.edu/services/liaisons.

[15]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IC・创新支持计划.[EB/OL].[2013-08-04].http:///list.do?articleType_id=178.

[16]初景利,吴冬曼.图书馆发展趋势调研报告(四): 图书馆管理、人员发展及结论[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4):3-8.

[17]Sue Baughman, Tim Hackman, Tanner Wray et al..The Liaison System Update to University Library Council [EB/OL].[2013-06-05].http://www.lib.umd.edu/binaries/content/assets/public/services/liaison-system/liaisons-.

[18]李桂贞.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探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3):30-32.

作者简介:闫小芬(1964-),女,河南大学文献信息研究所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