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高三生物复习的能力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高三生物复习的能力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全国已有一半省份进入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三复习,学生和教师都面临着较多的困惑,要适应商考就要“依纲靠本”,认真体会课程标准和考纲的能力要求,重视课本的正确使用,教会学生看书的方法。重视实验教学中观察、分析和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还是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克服被动和厌学,培养综合能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关键词:知识

能力

能力培养

现行高考理科综合考试是处在新课改大背景下的一种选拔性考试,它对人才的选拔,一方面通过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性、综合性来体现,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来体现,但更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考查。2007、2008年高考理综生物学部分的能力要求是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而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我对考纲最深的感受却是:它把生物教学中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提到了一个更高、更不容忽视的层次。

下面我就谈一下我对新课程下高三复习的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的体会:

一、重视课本在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强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忽视和放松对基本知识的教学,基本知识在中学阶段的地位永远是不容动摇的,能力的形成建立于基本知识掌握的基础上。

1,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生物课本的习惯

课堂上要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思考的空间,指导学生阅读,使他们明白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在某些关键知识点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逐字、逐句、逐节阅读,反复琢磨、认真思考,尤其是教材中的图示,从中提炼出重点、要点……,如2009年高考中,全国II卷32题就是考查学生对实验步骤图表化的能力,而这恰恰是新课程教材与以往的变化之处,这样的变化只有老师教,学生才会知道,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更何况生物学科的不少是专业术语,字面上丝毫马虎不得。关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在教学上很忌讳的一点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满满黑板地写,这只会促进学生的依赖心理,忽视能力培养。

2,重视课本知识的归纳

在复习完教材一个板块内容后,根据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有重点地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归纳,这种归纳不是概念的重复与罗列,也不是单元复习,而是一种源于书本而又高于书本的知识概括:根据生命活动的连续变化,把知识串联起来,既使知识贯通,又对知识有了系统的认识。如蛋白质代谢: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氨基酸的吸收――氨基酸的运输――氨基酸在细胞内的转变――代谢终产物的种类――废物的排出;根据知识普遍联系的规律,把知识连成网络,生物本身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按其内在联系的程度可总结成--网络,如以染色体的变化为线索,可将遗传物质、基因突变、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染色体变异等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在理清知识的同时,使书本变薄,在知识归纳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重视实验教学,加强能力培养

生物学上很多重要理论、定律的获得,最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实验,高考非常重视实验能力的考查,如要求学生对生物学问题进行验证及探究的能力,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等。实验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因此,加强实验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1,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能力培养的―个重要方面,只有具备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才能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及时地发现问题,只有发现了问题才会有疑惑。爱因斯坦也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个问题更重要。”那么,我也这样想。课堂教学中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诱导学生得出结论、掌握知识,这不失为―种能力培养的方法,而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观察、阅读思考,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由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探求知识,则属于更高层次的能力培养。

2,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在实验内容的教学中不能“按方抓药”,然后期待一个已知的结果,而是让学生了解与掌握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培养探究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分析每一步骤的作用、每一个处理的意义及各步骤间的联系,既要知道怎么做,又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某实验失败后如何查找、分析失败的原因等等,在实验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特别是要使学生感悟到实验探究的一般规律,经过几个实验的复习,学生对“观察并提出问题――分析并提出假设――设计和完成实验―分析讨论一得出结论”,这种研究过程在学生眼中已不再只是一个公式。

3,在实验后培养学生处理、分析数据,并作出合理的结论

生物学科是门实验科学,作为教者,我们不仅要领学生设计、实施实验,更重要的是合理分析结果,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我们国家的研究事业做出贡献,这也是我们新课程改革的初衷之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三、重视主体性在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充分引入新课程的理念,联系实际,精心设计问题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能力培养的过程,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各种能力,如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等。教师只有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不断地展开思维,同时不失时机地进行启发、诱导和训练来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能力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性,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和创造欲,将学生的思考引向“开放化”“多元化”的方向,特别是引向实践的方向,将现实问题的解决引入课堂,在某些情况下教师切不可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将知识框死,而否认学生的积极思维。

如:在某一实验题中的最后一小题,它要求学生改进实验装置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标准答案只有一个,而课堂上学生各持己见,最后经共同分析,将各种方法略加改进,得到了解决问题的多种答案,且让人信服。在得到我的充分肯定后,马上又有学生提出能否在“u”形管中加入碱性条件下的焦性没食子酸,根据其遇氧变色的原理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你们说呢?”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其他同学。

“不可以,装置中有空气,没法证明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氧使其变色。”同学甲发言。

“也可以先作黑暗处理,除尽装置中的氧气就行了。”同学乙通过前面的分析显然已深受启发。

“还是不行,这儿用的是u形管,即使除去了里面的氧,u形管的另一端不是仍与外界空气相接触吗?”丙同学的思考往往比较严密。

通过师生积极的讨论,同学们终于对这个问题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几年前当我给同学们介绍疯牛病的爆发时。有同学马上举手站起来诧异地问我:“既然这种朊病毒只是蛋白质,它的遗传物质也是蛋白质,那我们的课本上说‘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这句话不就是错误的吗?”

“是的,这说明人的认识是在不断发展的,在多姿多彩的生物界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着我们去探索。

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固然重要,但教师没有全部答案,教师也不代表标准答案,教师也会有错,书本知识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更新。而学生的能力培养却是校园里永恒的主题,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永无止境的追求。

面对课程改革后的高考,我们要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