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矿山景观生态环境恢复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矿山景观生态环境恢复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矿山公园作为一种新型的园林形式,其旅游特色、发展定位和运作模式等均与其他类型的公园有所不同。采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核心在于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而提高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稳定性。同时在人文景观上要着力开发,使矿山公园更有文化底蕴。

关键词:景观、生态恢复、矿山

中图分类号:S891文献标识码: A

矿山公园是国土资源部于2004年新推出的评审项目,旨在有效地保护和利用矿业遗迹资源,弘扬悠久的矿山历史文化。矿山公园是以展示矿业遗迹景观为主,体现矿业发展历史内涵,可供人们游览、观光和科学考察的特定空间境域。矿山公园作为一种新型的园林形式,其旅游特色、发展定位和运作模式等均与其他类型的公园有所不同,无先例可循,无范例可依。

一、采矿废弃地的景观生态特征

从景观生态学来讲,采矿地是剧烈人为干扰下的一种特殊景观类型,是人类为获得矿产资源而对土地进行剧烈改造的区域。采矿废弃地的形成就是因为采矿活动破坏和占用了土地,并且非经治理而无法使用。因此采矿废弃地具有如下特征:

1.采矿废弃地表现出比采矿前更大的景观异质性。采矿活动实际上就是将原来较为均质的景观进行异质化的过程。开采后的采矿地往往包括采矿点、尾矿、堆场、排土场、采空区、塌陷地等景观类型和厂房、矿井、采掘设施以及道路、水渠、积水坑等景观要素,原本均质的景观变得破碎化,同时具有斑块、廊道和基质的典型镶嵌格局特征。

2.强烈的干扰会超出了当地景观生态系统本身的自我恢复能力,干扰甚至会导致生态系统的退化。随着干扰加剧,生态系统自身的生态平衡和稳定性会受到破坏。

3.由于采矿地及其周边环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采矿活动势必会影响到区域生态格局与各种生态过程的连续,如水的过程、物种迁徙的过程,同时造成污染扩散。

二、矿山公园规划中要注意的问题

矿山公园因受到矿种性质、发展历程、生态环境状况和地域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与普通园林类型不同的景观特点,在规划时应当密切联系矿山的实际情况进行,并对以下问题特别关注。

1.对生态环境的治理

对于各种类型的旅游地,良好的生态环境都是吸引旅游者的前提条件,但是,在大多数矿山中,我们常常见到的是寸草不生的污染土地、高低错落的废渣石堆、凌乱嘈杂的生产场地等场景。面对糟糕的环境状况,规划师应充分运用先进的科学理论,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为游客创造良好的游憩空间。

2.对矿业遗迹的保护

矿业遗迹的最大价值在于它本身,因为它的存在体现了矿业遗迹所承载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矿业遗迹景观是矿山公园的核心景观,如果各类矿业遗迹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那么矿山公园的特色、矿业发展历史及当地的悠久文化都无从谈起。

3.对公园特色的体现

作为一种新的旅游资源,矿山公园想在众多的旅游项目中异军突起,就一定要突出其特色和亮点,确立主题,树立品牌,扩大宣传,努力拓展客源市场。

4.对旅游设施安全性的重视

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旅游项目的开展在矿山公园的建设规划中都必不可少,如游览地下博物馆、参观采空区矿洞、乘坐观光索道等。开展这些项目的前提是务必保障游览设施的安全性和游客的人身安全。

此外,对于一些仍在生产的矿山,要协调解决好旅游开发与矿业生产的矛盾。尽量创造条件让矿业旅游在矿山生产区以外的安全地区进行,旅游开发应适度。

三、规划措施及内容

1.矿山生态恢复与重建

美国生态重建学会将生态重建(恢复)定义为将人类所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成具生物多样性和动态平衡的本地生态系统(indigenousecosystem),其实质是将人为破坏的环境恢复或重建成一个与当地自然界相和谐的生态系统。可见,采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核心在于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而提高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稳定性。因此,通过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等措施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使之恢复到可以再利用的状态,是采矿废弃地可持续景观设计的基础。

利用乡土植物来恢复植被群落十分重要。通过观察什么样的植物在废弃地最先自然的生长出来,而不是人工引种的,可以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尤其那些在矿业废弃地上自然定居的植物能适应极端条件,具有很强的忍耐性和可塑性,与栽培植物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可以形成多结构的生态系统,应该作为优先考虑的植物。往往采矿业关闭之后,恢复需要以低成本和有效的方式来进行,因此利用自然演替是可行而有效的途径。

2. 矿区的人文景观开发

采矿地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表现在生态学恢复与重建上,同时还必须满足地方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结合的问题。这是对人类利用与自然资源保护两者的一种平衡,也体现了可持续景观设计的目标。

(1)功能上的结合:指物质规划、经济规划与社会规划之间的结合。矿山企业作为一个企业实体,其开发矿业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只有共生才能共存、共赢。

(2)空间层次上的结合:指国家、区域、城市、地方之间不同地域空间层次的结合。建设矿山公园的举措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国家、各省市、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矿山公园的总体规划工作应响应国家有关文件号召,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框架下进行,这意味着矿山公园的总体规划应与区域、城市的总体规划结合起来,不能分割。

(3)时间上的结合:指规划阶段划分、规划时限确定、规划工作时间和同步运作等基本问题的结合,其实质是规划工作的时效问题。矿山公园总体规划同样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远期的规划目标应与近期的规划目标相结合,以远期分析为基础,近期分析应尽量客观翔实。

(4)地域和部门的结合:指地域规划和部门规划的结合。矿山公园建设是项极其复杂、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但是每个部门都有各自的一套自下而上的垂直联系的机构,遇到问题时,就会得到来自各部门的指令、建议和要求,因此,在规划过程中,应将各部门纵向上的建议与横向的地域空间规划联系起来,在同一个规划思想指导下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四、存在的问题和启发

矿区开采虽然破坏了土地和地面景观,但景观生态重建为人们合理规划土地用途,建立新景观提供了机会。因此,景观生态重建的理论研究更多地放在对地面景观的重塑和休闲场所的建立上。采矿地类型多样,应根据实际问题采取措施。相关生态和工程学科的协作可以对废弃地退化景观进行处理,而通过景观设计学,可以达到重新利用和“变废为宝”的目标,并且平衡生态退化带来的土地资源不足,遏制环境进一步恶化。因此,采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可持续景观设计涉及生态、工程、美学、经济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国的采矿废弃地的退化景观规模巨大,针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应力求通过对退化景观的治理与可持续利用来达到缓解人地矛盾,争取更大的社会经济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宋书巧,周永章.矿业废弃地及其生态恢复与重建.矿产保护与利用,2001,(5).

[2]束文圣,张志权,蓝崇钰.中国矿业废弃地的复垦对策研究(I).生态科学,2000,19(2).

[3]李传义.近代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问题[J].华中建筑,2003,(21)

[4]刘海龙.城市边缘区复兴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工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利用――以北京石花洞风景区为例.日本造园学会学报(国际版第二期),2003,10.

[5]包维楷,刘照光,刘庆.生态恢复重建研究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