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的“筒子楼”岁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的“筒子楼”岁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宽敞明亮的厨房、简洁实用的卫生间、中西合璧的客厅……看着女儿女婿为我们老俩口精心设计的“安乐窝”,不由得我心潮澎湃、感概万千,眼前浮现出20多年前入住“筒子楼”的岁月。

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四年的“爱情长跑”,我和妻子终于携手步入了婚姻殿堂。那时结婚可不象现在“无房免谈”,自然也没有房奴一说,多数新婚夫妇都是“蜗居”在父母家等待“论资排辈”分房,往往是孩子满地跑了才能拿到新房钥匙。

父母家是套50多平米的“三开门”老房子,六七张床、七八个箱柜塞满了三个房间,洗漱似打架、上卫生间要排队的镜头每天都会回放,拥挤程度可想而知。

随着女儿的呱呱坠地,我们只得在“螺蛳壳里做道场”了。爱面子的老爸无奈地拉下脸,向他的战友――我的车间主任提出了分房要求。

几经周折,一间建厂初期盖的“筒子楼”集体宿舍钥匙总算到我手里了。虽然房间小、隔音差、设施缺,但排骨也是肉,有总比没有好。那年头无房户能分到筒子楼,已经是脑壳上顶门板――好大的牌子了。

搬家那天,老妈特地把一个烧得旺旺的煤炉小心翼翼地搬上车,说是讨个吉利,象征我们今后的日子红红火火、事业兴旺发达;牙牙学语的女儿也跟着跑前跑后的妻子直嚷嚷:“韦韦搬家了、韦韦搬家了。”

满载的拖拉机一摇三晃地出发了,我深深地长出一口气:总算有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尽管我们对筒子楼的环境差早有耳闻,可当大家兴高采烈地涌进来时,还是被这里的糟糕情况吓了一跳:设施残缺、门窗破烂、墙皮大块脱落、猫崽大的老鼠跑来跑去,如入无人之境;楼层盥洗室、公用卫生间,没有厨房,处处彰显出集体宿舍的特点。

看来非动大手术不可了。

无需动员,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到半天,走廊里就雨后春笋般冒出了一个个小碉堡似的土灶台,宽敞笔直的走廊顿时变身为逼仄弯曲的“乡间小路”;公共厕所一分为二,门窗整修一新、墙面粉刷如初……邻居小郑笑着对我说:“伙计,不知咱这算不算是违章建筑?”我一脸无奈地回答:“算又能怎样?活人总不至于让尿憋死吧,再说‘法不治众’嘛。”

夜幕降临,间间小屋透出昏黄的灯光,不时传出女人说话的声音和孩子的嘻笑声,让劳累了一天的男人们抖落了一身疲劳,惬意地徜徉在幸福的港湾里。小屋虽小,可藏得下幸福和欢笑,也容得了痛苦和失落。

都说邻居好,赛金宝,筒子楼里有堵墙是两家,拆了墙就是一家。捧着饭碗往家门口一站,就知道哪个邻居今天“改善生活”;蹦蹦跳跳越过走廊,准能一网打尽近来车间的要闻轶事、人员变动;炒菜炖汤缺根葱少块姜什么的也总能在邻家灶台上找到救急;晾晒在外面的衣被也不用担心天气突变没人收……

一个电闪雷鸣、暴雨如注的夏日,因为担心灶台旁刚买的煤基被淹,没等雨停我就从三里外的车间向筒子楼一路狂奔。当我气喘吁吁地赶到家门口时,却惊喜地发现200个煤基站在我家的“小碉堡”上安然无恙,走廊里汩汩流淌的泥浆水似乎在告诉我这里刚才还是洪水通道呢。当我四下打听谁是活雷锋时,邻居小王的一句话“我上夜班在家,总不能无动于衷吧”令我唏嘘不已。

随着集体宿舍易地重建,车间为筒子楼住户们“扩容”了,增加的房间由开始的“四分天下”逐渐变成三家共用、两家平分、独家享用,直至最后彻底告别了走廊厨房和“多功能卧室”。

十多年前,筒子楼终于完成了历史使命。随着最后一批住家户的乔迁,筒子楼悄然消失了。但邻居相遇,楼友照面,说起筒子楼里的故事,大家总是眉飞色舞、两眼放光,逢年过节,昔日的好邻居也不忘欢聚一堂、重叙旧情。

想起我的筒子楼岁月,多象品味苦丁茶,阵阵苦涩里泛出丝丝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