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同一商圈的旅游节点与商业设施协同效应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同一商圈的旅游节点与商业设施协同效应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城市旅游业发展过程来看,在实际的城市旅游开发与规划过程中,对于空间邻近的旅游节点与商业设施关系尚缺乏多角度的研究,随着对游客空间行为的关注的提升,在国内外游客的目的地空间行为与模式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邻近的旅游节点与商业设施的空间布局模式和游客空间流动特征,构建旅游节点与商业设施协同效应评价指标体系。

旅游资源的分布通常是呈现空间离异布局的,镶嵌于城市不同区域的旅游景点(区)是城市旅游节点的形成的推动力。伴随着旅游节点开发和人气的聚集,邻近旅游节点处往往会吸引商业设施的进驻,值得注意的是,在旅游经济效应和人气聚集的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一方面,商业活动在旅游节点空间内的过度开展与旅游节点容易产生难以协调的矛盾,例如,由于商业设施不断进驻旅游地,旅游空间受到挤压,休闲游憩场所也被过多地挪用于商业销售行为,从而使得游客感到拥挤与不适,并导致其旅游行为难以完全释放;而另一方面,一些邻近旅游节点的商业设施却得不到游客的青睐,旅游节点与周边商业设施网点的关系松散、连带效果较弱,导致商业设施旅游功能和效应不明显,无法从旅游节点导引客流。目前从旅游协同的研究现状来看,主要集中在协同的经济效用和区域旅游资源的空间协同方面,对于微观尺度的节点协同关系研究尚未不足。区位相邻的旅游节点与商业设施如何便利往来,进行联动发展,互利协作,模糊界限是本文研究中的重点。

一、旅游节点与商业设施空间布局模式分析

(一)相关概念界定

Dredge(1999)指出城市旅游节点包括两个相互联系基本的组成部分:旅游吸引物聚集体和旅游服务设施。从城市旅游供给方面来看,城市旅游的旅游区、住宿设施、饮食设施、购物设施、交通(区内、区外)设施及娱乐设施等都可以作为旅游设施的提供者。本研究的旅游节点主要界定为以接待旅游者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旅游吸引物聚集地,吸引游客,获得旅游经济收入的旅游资源供给方。本文研究的“商业设施”即邻近(同一商圈半径内)于旅游节点,在广义的商业范围内的商品流通,主要以出售旅游商品或提供旅游服务的场所。

(二)旅游节点与商业设施空间布局模式

商旅联动应以主动协作、优势互补的形式实现利益共享,对于两业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是一个有益尝试。旅游空间优化,要充分重视旅游节点与商业设施的规划和布局,通过旅游节点聚集人气作用,吸引游客前往,结合合理的商业设施规划,为旅游节点发展提供相应的辅硬件设施,为游客的驻留消费提供有力吸引要素。

Pearce在1995年曾提出区域旅游供给的五大空间影响要素:即吸引物、交通、住宿、支持设施和基础设施。国内对于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认为旅游空间结构形态主要由三大要素组成,即由节点(junctionpoint)、通道(path)和域面(domain)的要素集合。其中节点要素,一般是旅游活动最密集、最活跃的地方。节点以其自身的功能在各个方向上构成一个空间吸引域,即节点区域;通道要素,是指在城市地域空间上具有确定线段的旅游交通线路;域面是节点和通道要素赖以存在的空间基础,具有确定的空间范围,域面作为各种旅游活动的场所,其空间范围和内部要素的密集程度等都会随它们与节点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状态而变化。在借鉴城市旅游空间理论与形态结构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城市旅游节点与商业设施的空间布局模式,从微观的位址尺度来探讨城市的旅游节点与商业设施的空间关系,从形态上,可以认为旅游节点是“一个面”“静态的”“停顿的”;商业设施是“一条线”“动态的”“行进的”,采用场所观察分析法,旅游设施节点与商业布局节点的空间组合位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如图1所示,对各组合模式类型的分析如下:

类型一,紧邻型(如图1a):即旅游设施与商业节点在空间上是紧密相连的,游客可以通过步行实现不同节点的转换。距离接近的无缝结合优势通常使得两者在功能区位上能实现较好的互补,旅游旺季时利于游客的分流,同时避免景区内部的商业附加建设破坏景区的环境和景观。

类型二,边缘环绕型(如图1b):即商业设施以街道形式环绕旅游节点,旅游节点与商业设施之间通过大于一条的连接通道实现往来,距离为游客可以通过步行或直达的公共交通工具到达。在此类型,连接通道的空间路径的设计显得十分重要,不仅有明显的标识,同时应向游客提供最为便利的交通工具。

类型三,内部嵌入型(如图1c):即在旅游节点内部,为满足游客需求和商业利益的追求规划发展商业节点,通常表现为商业街、纪念品特产店或小吃一条街等。内部嵌入型的旅游企业由于所处位置接近游客而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但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其价格通常会高于旅游节点外部的商品价格,对价格敏感的游客可能选择不购买,位于旅游节点内的商业设施应以符合旅游节点内部的景观主题进行有特色的设计,塑造和谐的空间景观。

类型四,组团互补型(如图1d):即空间上联系相对分离的旅游节点和商业设施借助连接通道彼此衔接,在空间上形成互补带动的关系,应强化区域空间的功能分工以形成整体性的空间结构体系。通过便利的交通提高两者之间的紧凑和顺畅,降低游客的心理距离。

以上四种区位邻近的旅游节点与商业设施的空间布局模式是城市区域旅游设施与商业节点的空间组成一般模式,不同的布局达到的组合效果也有所不同,并且在旅游线路中发挥的作用也有所区别,尤其是空间上联系相对比较松散的节点,连接通道的顺畅与否决定游客行程节奏是否紧凑,可达性的高低决定游客是否具有更多的活动自由和空间选择,当然各节点的空间位置是不变的,外部环境的改变或可达性的变化都可能使其呈现一个相对的动态的过程,同时旅游者由旅游节点向商业设施空间转移的实现易受到其对邻近节点可进入性感知的难易,是影响其做出决策的关键影响因素。

二、游客空间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游客空间行为是人类一种复杂的行为过程,游客在地域空间上移动的形式,不仅受到外部条件如旅游资源吸引力、空间距离和交通可达性等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其游客自身的个体特征的影响如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和闲暇时间等因素,这些因素交互作用均衡的反应在游客偏好上,即游客期望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