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而有疑 第11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而有疑 第11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即“质疑”,也就是提出问题。质疑是学习最大的动力。不会质疑,没有问题意识,对问题缺乏敏感性的个体是缺乏创造性的。教育者肩负着培养具有思想的一代的任务,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促学生想问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提问创设情境,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促使学生有趣想问、有感想问、有情想问。

例如,在讲《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时,我以故事导入: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有一次,他出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让前来考试的人作画。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赵佶都不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倚栏沉思,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听到这里,学生充满好奇,问题也喷涌而出:“皇帝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最后一幅画好在哪?”这样的导入,犹如投石激浪,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问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也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呼吸。”因此,我们应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记得我在教学《草船借箭》时,重点是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作简单的评价。由于学生预习充分,对课文的学习特别认真,最后大家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妒贤嫉能、曹操的谨慎多疑及鲁肃的忠厚守信看法基本一致。正当我准备往下进行时,一个平时不大爱发言的同学忽然站起来说:“刚才同学们在评价人物个性特点时,都说鲁肃是个忠厚守信的人,我有不同的看法。俗话说‘一臣不侍二主’,鲁肃身为吴国将领不与周瑜齐心协力,却与诸葛亮暗地勾结,我觉得他不够忠君爱国。”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与众不同”的声音,大伙儿都愣住了。我先是一怔,继而感到一阵欣喜,我意识到这是一个让学生思维碰撞出火花的机会。于是,我马上微笑着说:“是哦,老师也有这样的怀疑,只是不好意思说出来。现在这位比赵云还有胆量的同学勇敢地站出来挑战了,你们有没有信心应战?”“当然有!”沉静的教室一下子沸腾起来,各小组的同学纷纷展开讨论……学生思维的碰撞再次使鲁肃的人物形象鲜明起来,从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这个课堂小插曲,让我体会到了良好的课堂环境,对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十分重要。民主平等的关系,对学生思维活动有着无形的推动。一旦我们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自由思考的空间,那么他们将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动脑筋,发表自己独特的、新颖的想法,做到敢想敢问,这样才能让学生的灵感和创造得到发展。

三、加强方法指导,使学生善问

教师要教给学生多方面的、行之有效的质疑方法。下面我以《草船借箭》一课为例,谈谈有关这方面的做法。

(1)针对课题质疑。引导学生读课题提出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思维训练方法。俗话说“题好文一半”,经常推敲标题,有利于提高把握文章中心和结构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出示课题《草船借箭》后,我导问:“大家看了课题有什么想了解的吗?”学生提出以下有价值的问题:“谁用草船借箭?”“为什么用草船借箭?”“怎样用草船借箭?”“结果如何?”这些问题,直触中心,为更好地理解课文作了铺垫。

(2)可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质疑。感受人物形象,特别是诸葛亮、周瑜的形象,是《草船借箭》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紧紧扣住文本进行质疑:你从哪儿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接着在学生研读中穿针引线,适时点拨来深化研读,丰富学生对人物的认识。

(3)对重点词句质疑。在初读课文阶段要求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而在精读课文时则要求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我引导学生抓住“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这一个与中心紧密相关的语句进行质疑,从而确立了高质量的探究性问题。

此外,还可以对文章的标点、表达方式等进行质疑,学生在质疑过程中,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个人的语文素养。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想问、敢问、善问,并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享受成功的喜悦,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巨大的生命活力。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高栏港经济区平沙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