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水墨人物画笔墨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水墨人物画笔墨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水墨人物画是一种水墨淋漓的绘画,传统的水墨人物画一直把笔墨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在水墨人物画中,人物的结构、动态、表情、气质及一切精神面貌都必须通过笔墨的合理运用才得以表现和传神,而笔墨也是借助表现结构的变化和不同物象的复杂形貌而得到充分的发挥。水墨人物画用笔要求厚重、稳健、力度、浑朴,既注重整体感觉,又注意每笔的用笔效果。笔墨的继承和拓宽,传统文化精华从“传统的”向“现代的”方向发展,历史证明是一条可行之路,也是一条必由之路。

关键词: 水墨人物画 笔墨 意境 运用

导言

水墨人物画从形式上看,是一种水墨淋漓的绘画,相对于严谨、工整、细腻且具装饰意味的工笔人物画来说,水墨人物画则更自由、奔放、概括、洗炼,更强调笔墨的表现性。笔墨的运用在水墨人物画中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发挥。就笔墨而言,水墨人物画有其独特的审美特点,传统中的水墨人物画一直把笔墨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有时为了突出笔墨的表现性,往往只着少许颜色或根本不着色,以显示笔墨表现的艺术效果。笔墨的美具有永恒性,没有笔墨也就没有水墨画,画家对笔墨的追求和锤炼是永无止境的。水墨人物画中,除画面的意境、形象、章法处理外,人们往往对具体笔墨的巧拙如何非常重视,甚至以一笔一墨来认定作者的艺术修养和功力。相对而言,一幅有好的意境而笔墨功夫欠缺的作品算不得上品,不一定能吸引观众,而一幅意境虽平凡,但笔墨精到的作品却极容易受到人们的青睐。这就是中国画笔墨以丰富的艺术内涵游离于所其所依附的物象之外,从而由其自身的形式美而赢得人们共鸣的秘密所在。

一、笔墨在人物画中的地位分析

笔墨的表现大体分为三种形式:第一,以线为主的表现。这是一种“工笔型”线描粗笔化的表现形式,其用线的构成规律和工笔相似,只是用笔略为自由、粗放、夸张,具有水墨画的特点。传统中的许多水墨人物画都是采用这种表现形式。第二,线面结合的表现。这是现代水墨人物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完全打破了工笔画中线描的构成规律,只遵循用笔的本质特征,用笔自由度大,构成灵活,注重感觉,讲求概括、夸张,追求笔墨变化。线面结合,丰富了笔墨的表现形式,提高了水墨人物画的表现力,使画家的激情、才情得到了更为充分的表现和发挥。第三,泼墨式的表现。这是一种高度概括和夸张的表现形式。在尊重物象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完全依照作者主观感受去重塑对象,大取大舍,概括、强化、夸张、变异甚至局部地抽象处理。大泼大写,充分发挥了水墨的性能,构成了一个新的技法和审美领域。

笔墨的运作求“笔力”,讲“笔味”。所谓笔力,即指用笔的功力。具体地讲,它包含着对用笔节奏的控制能力,对用笔形态的掌握能力,对用笔质感的理解能力。笔力培养主要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对笔的功能的理解和不断深化,二是持之以恒的练习,这就要求平时要多想多画。集中的笔力训练一般通过水墨线描进行,因为水墨线描中线完全是暴露的,不允许用其它手段去含混及掩盖表现上的弱点,目的明确、集中且要求严格。另外,还可以辅以其它训练方式,如书法练习,包括山水、花鸟画的学习,平时还可以多画毛笔速写,以增加毛笔作画的实践。所谓笔味,即用笔的美感趣味,指在一定的笔墨审美意识指导下,对毛笔性能的深入理解并训练掌握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笔墨形态的艺术趣味,亦即人们常说的书法入画,是一种书法用笔的形式美感在绘画上的应用和发展。

笔墨的美有其独立存在的审美意味,它能启发人们的联想,使人获得一定的美感享受。但就水墨人物画而言,笔墨的审美价值还必须依附其表现的物象才能得以充分体现。在水墨人物画中,人物的结构、动态、表情、气质及一切精神面貌都必须通过笔墨的合理运用才得以表现和传神,而笔墨也是借助表现人物结构的变化和不同物象的复杂形貌而得到充分的发挥,笔墨的形式美感是以点、线、面的不同形式美感表现出来的,在点、线、面的交织运用中,画家总是在不断制造矛盾,在矛盾中追求笔墨的变化,使画面丰富而多变;又在不断地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追求笔墨风格的一致性,使画面和谐而统一,从而达到充分表现物象的形质,达到以形写神的目的。

周思聪《三个女孩》

水墨人物画家通过点线的质量,即笔性的律动来体现意境的营造,造型的意味和情感的表达。如当代画家周思聪的作品中,她的线在关注造型的同时体现了笔性本身的质感审美,即使很轻很淡的用笔,也饱含了她对生命的热爱和浓情,她对笔墨的运用,以及自然产生的肌理效果,天衣无缝地融汇到意境与情感中,她对用笔的把握、对造型、构图以及意境的经营,真正做到了“若不经营”。在她秀雅的线中蕴含了不媚俗的品格与女性的温情。在她的作品中,没有不负责任的随意挥洒,也没有令人可憎的张扬笔触,在超凡脱俗的线条中,透着画家的人格魅力。①

二、水墨人物画中笔墨的实质运用分析

用笔和用墨,似乎是两个意思,其实在作画时是相互联系的。所谓“笔由墨现,墨自笔显”指的就是用笔要有用墨,用墨须见用笔。水墨人物画的用线是用笔的主要形式,也是最难的课题。古人言运笔作线要“如椎画沙”(用力平均,笔笔送到,且含蓄有力)、“如屋漏痕”(笔迟滞,力透纸背,且出之自然)、“如折钗股”(无往不复,无垂不缩,且转折浑劲),以及“点必如高山坠石”、“努必如弩发万钧”、“含刚劲于婀娜”、“化板滞为轻灵”、“粗而不恶”、“肥而能润”之类的经典话语。②用线问题是解决好点、面、皴、擦、染的基础。线是骨,点、面等则起丰富和补充、活泼画面的作用。线的造型功能是最明显突出的,因为它明确。当然,有时点、面等也可替代线作为主要的造型手段,艺术效果也很特殊,但它们不可能替代线而作为水墨人物画的主要造型手段,因为从总体来看,水墨人物画主要还是一种“线”的艺术。

吴山明《藏族汉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总结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水墨人物画用笔要求厚重、稳健、力度、含蓄、酣畅、凝炼、浑朴,既要注意整体的感觉,又要注意每一笔的运笔效果,笔与笔之间的节奏、力量等。潘天寿在谈笔墨技法中提到:“湿笔取韵,枯笔取气,然太湿则无笔,太枯则无墨。”用笔忌信笔,忌浮滑,忌软弱琐碎,忌单薄甜俗,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严格要求。用笔的方法有中锋、侧锋、卧锋、混合锋;运笔常用的方式有顺笔、逆笔、拖笔、综合用笔;用笔形式可分为钩、皴、擦、点、染等。用笔的技法多种多样,但不论是哪种技法,总的要求都是要做到自然生动而不呆板做作,只有用笔的丰富性,才能造成线形态的多样性即意匠经营。用笔超越了点的移动,是心灵的轨迹,意绪的张扬,在水墨人物画中,线条以各种形态出现,如同人的情性与大自然的万千现象,给人们带来丰富的意境与想象。

潘天寿曾说:“用墨须求淡而能沉厚,浓而不板滞,枯而不浮涩,湿而不漫漶。用浓墨,不可痴钝,用淡墨,不可模糊,用湿墨,不可溷浊,用燥墨,不可涩滞。”用墨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即泼墨、破墨、积墨。潘天寿在谈笔墨技法时还提到:“破墨须在模糊中求清醒,情醒中求模糊。积墨须在杂乱中求清醒,清醒中求杂乱。泼墨须在平中求不平,不平中求大平。然尚须注意泼墨、破墨、积墨三者能联合运用,神而明之,则变化多端,骈臻白彩矣。”用墨的基本要求是要富有韵味、节奏和变化。要注意变化的辩证关系,要在各种墨色的单纯中求变化,在变化中统一,做到丰富而不失整体,淡雅而不显单薄,浓重而不见呆滞。破墨法在水墨人物画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浓破淡、淡破浓、湿破枯、枯破湿、墨破水、水破墨、墨破线、线破墨等。泼墨法和积墨法则多用于山水画的表现中,在水墨人物画中也常用到,多用于表现头发、背景和宽大棉厚的衣物等。在大面积的泼墨应用中,要特别注意适当地留出一些必要的空白,留白的目的是为了更能生动地表现物象,正如围棋中须留有“活眼”一样,有眼则活,无眼则死。同样,泼写中留有空白,则画面生动而有变化,无空白,则画面死板而无生机。留白要以客观事物的结构变化为基础,在充分理解物象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主观的、人为的安排和处理,要做到自然生动、多而不乱、少而不闷,做到局部服从整体,整体归于和谐。

当然,一幅作品中墨法的应用不是孤立的,有时为了表现物象的不同质感变化,往往综合应用各种墨法以达到丰富多变的艺术效果。

吴山明《草原无垠》

分析画家吴山明作品中的笔墨,从整个画面看,处理上偏重墨色,擅以墨色压住画面。作画以宿墨为主,特别是淡宿墨,在白色的宣纸上似化非化,结渗相间会产生晶莹之感,要使墨结而透、淡而明、浓而润,用水是关键。画家吴山明有很好的用水经验,将宿墨法与积墨法结合起来,以大水大墨来使宿墨的韵律变化产生风采。在作品中,宿墨又产生比鲜墨更明晰的水渍,水渍的交叠又会产生一种特有的苍润之感。而宿墨又会因水的作用产生自然而不均匀的大渗化,渗化的同时不能渗化颗粒,又会产生鲜墨所没有的肌理效果,形成常用笔墨不常有的美感。用线非常简练明确,以“屋漏痕”为特色得以鲜明体现,不仅有“虚”的时间感,而且有“实”的空间直观。以不多的笔墨表现丰富的情感趣味,用笔沉稳,多用中锋,少用侧锋,讲究画面气的回旋,用笔在枯湿浓淡中均见力度和节奏,使画面产生一种宁静的美感。用墨以淡墨为主,当把淡墨积至可观处时,再施以浓墨。有时又在浓墨处点以更重的宿墨,使得墨色响亮而明朗,又萧然有拂云之气。有时,即使在密处用墨,也能获得“未尝不劲,未尝不疏”的艺术效果。概言之,老而秀即笔之有神力处,秀不逮则乏神采,老不至则无气概。秀而润,即笔与墨交融之处。关于笔墨,简要地说:“笔精墨妙”,至美至难之意有四:

(一)清楚到历历可见之笔墨众妙众美,笔墨法出神入化,无机流露,弗能复出再造笔墨内蕴,一任品位,无可挑剔。

(二)模糊到深不可测,玄奥隐秘,无穷无尽,发人深思,耐人久看而魅力不减。浑然天成,人莫知其巧。心不感悟,目不可看穿。

(三)凝练、准确地表达作者情怀和独到的认识。

(四)笔墨规律之最高准则是高品位的、最大限度的相反相成。③

三、水墨人物画笔墨应用注意的问题

笔墨的应用还须注意两个问题:第一,用笔宜“写”不宜“描”。蒋兆和强调:“骨法用笔”,“以形写神”,是画好人物画的准则。笔墨是艺术语言,既要表现物象的形质美感,又要流露出真性情,一味描摹是对艺术的扼杀。在《古画品录》中数次提到笔法与画韵的关系:“体韵遒举,风采飘然。一点一拂,动笔皆奇。”这里“一点一拂”,形象体现了“动笔”的变化节奏,画韵也就随此而“风采飘然”了。又如:“出入穷奇,纵横逸笔。力遒韵雅,超迈绝伦。其于挥毫,必也极妙。”人们常说:“画水墨画要大胆,大胆就成功了一半。”这话不无道理。所谓大胆,即是不拘谨、不犹豫、不做作,干脆利落,富有气势。这些特点都是画水墨画必须具备的,唯有这样,笔墨才能流畅,墨气才能贯通。水墨画注重“写”,写则笔墨自然奔放,写则笔墨生动灵活,写则笔墨才有气势而不柔弱。水墨画忌“描”,描则笔墨拘谨、做作、呆板,使笔墨缺乏气势和连贯。笔墨沉着痛快,水墨淋漓,气势磅礴,这是挥写的结果,也是水墨画的追求。

第二,要胸有成竹,随机应变。一幅作品的成功,事先的各种安排和笔墨的设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时,为了把一幅作品构思完美,尽可能地达到自己意想的效果,画家往往不止一次地绘制图稿,反复修改,一直画到满意为止。有的为了确保作品的成功,就连画中的一笔一墨甚至每笔的逆顺变化都完全考虑在内,以求笔笔在胸。唯有这样,下笔才不慌乱,用墨才不偏废,正可谓是“意匠惨淡于经营”。但是不论作者构思如何的周密,多么的完善,当笔落于纸,就有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有的结果可能会出奇的好和出奇的妙,这就完全有可能会打破原先的构想和设置,这时我们就不能再死守陈规,而要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灵活处理,在整个效果不变的情况下作局部的调整,尽可能地保留那些好的有价值的东西。

水墨画的笔墨要求要自然流露,一气呵成。作一幅画就如写一幅字一样,要首尾相应,通篇贯气。但这不等于完全笔笔中锋,不准收拾着补。画画比写字要复杂得多,塑造人物形象往往要反复地画,直到满意为止。因此,从认识上可以把一幅画当作一篇字对待,以取其意。实践时应该恪守这样一条原则:“大胆落笔,细心收拾。”不能因考虑太多而影响情绪,弄得缩手缩脚,不敢下笔。作画时,笔墨应从大处着手,画大关系,画松一些,留有余地,以便进一步加工。在加工调整时要注意整体,要主动,不能被动,要放得开,一方面要对对象形神准确感受,另一方面要对笔墨形式语言的设想“胸有成竹”,并在具体运用中随机应变,因势利导,不受对象限制。

四、结语

总之,水墨人物画一直把笔墨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笔墨有其独特的审美特点,笔墨的美具有永恒性,没有笔墨也就没有水墨画,但就水墨人物画而言,笔墨的审美价值还必须依附其表现的物象而得以充分体现。画家对笔墨的追求和锤炼是永无止境的。但笔墨的追求并非一成不变。清代画家石涛说过:“笔墨当随时代。”纵观历史,画家们的成功无不紧叩时代的命脉。笔墨的形式是相对的,笔墨的发展、变化是绝对的。所以,对笔墨的追求,我们不能墨守陈规,要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求变革、求发展、求时代感。

从20世纪初到21世纪初,中国人物画艺术经过数代人的努力探索,人物画从传统型向现代型变革,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并为人物画向多元化、多层次、多格局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1世纪,将是人物画艺术的发展由传统到现代,由后现代到未来的立交时期。我们将同时迎接绘画方式的巨大变革,这是历史为我们创造的空前机会。面对这个机会,我们不能不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持严肃的态度。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对革新者来说,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和拓宽,对传统文化精华从“传统的”向“现代的”方向发展,历史证明,这是一条可行之路,也是一条必由之路。

注释:

①黄少华.漫谈笔墨.美术研究,1999,(4).

②郎绍君.论笔墨.美术研究,1999,(1).

③贾又福.谈画篇.荣宝斋出版社出版.

参考文献:

[1]吴山明.人物画技法.山东美术出版社,2004.

[2]美术研究(第一期和第四期).1999.

[3]中国名家欣赏第三辑・周思聪.河北教育出版社.

[4]周林生主编.近现代绘画.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5]潘公凯编.潘天寿谈艺录.浙江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