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上海金融界风云人物(十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第一个嗅出国库券的商机
中国从1981年开始发行国债,按国际惯例称为国库券,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由于缺乏流通性,很不受国民欢迎,不少地方政府以党性为号召,要求所有党员和公务员必须购买,有的政府和企业索性强行摊派发售。由此,很自然地出现了国库券地下交易,一些人以低价收购国库券。由于各地的收购价格不同,便形成了一个有利可图的“黑市”。此行为虽属违法,但已成无法遏制之势。到1988年3月,财政部被迫作出《开放国库券转让市场试点实施方案》,允许国库券上市流通交易。4月,上海、深圳、武汉等七个城市率先试点开放,6月又开放了54个城市。管金生是第一个从国库券流通中嗅出商机的机构券商。
当时,全国银行并未联网,所以各地国库券的价格相差很大,万国只有10多个人,管金生率众倾巢而出,跑遍了全国250个城市和偏远乡村,到处收购国库券。有一次,他亲自到福州去采购,一出手就吃进200万元,这些从无数散户手中收来的券额都是5元、10元的,塞满了几个大麻袋,他租了一辆汽车直送上海,两个大旅行袋因为装不下,他一手拎一个坐飞机回来。到上海的时候,袋子的底部也已经撑破了。到1989年,万国的营业额已经做到了3亿元,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证券公司。其中,绝大部分的业务来自国库券的倒卖套利。
杨百万在《做个百万富翁》的自述中,写到当年一个细节:1989年元旦刚过,管金生告诉杨百万,他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管处串门,看到处长桌子上压着一份文件,内容是1988年国库券准备在不久后上市。如果谁知道这个消息,黑市价75元买进,一上市可能就是100元,获得暴利25元。这是个发大财的机会。于是,杨百万成了万国证券的授权代表,拿了一台万国的点钞机,在海宁路1028号办公室内大张旗鼓地收购,短短几天内竟买走了上海市面上1988年国库券的一半。管金生、杨百万的行动引起了金管处的注意,派人赶到万国突击检查,谁知管金生早想出了对策,把所有的国库券从地下室的金库转移到自己的办公室里,从地上一直堆到天花板,硬是让来人一无所获,让万国证券躲过一劫。数月后,1988年国库券上市,价格为104元,万国证券公司终于完成了原始积累。
俯瞰世界金融证券中心
凭着管金生接受教育的背景(欧共体),加上他回国后的一系列金融实践,他所订的目标――要把万国打造成中国的美林,自然为国际金融证券界所青睐,他们将他看成了中西融通的新桥梁、西方价值观在中国传播的一条新渠道。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美国梅尔・林奇等六大证券公司,日本野村、大和等四大证券公司、欧洲银行的证券机构等,都先后派出了代表,走访了中国这家从一开始就显示了强烈市场意识的证券公司。
最引人注目的,是当代世界金融大本营――美国纽约华尔街的美国全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盛情邀请他到华尔街访问。管金生于1989年1月成行。这个坚信“向东”才有出路的穷苦农民的儿子,这一回却在华尔街刮起了一股旋风。华尔街的金融家们热烈欢迎这位来自东方的同行。最使管金生激动的,是请他坐上专用直升飞机,从华尔街升空,然后从空中俯瞰世界金融证券中心。
管金生明白,金融证券及其流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可低估,它的发展也必须有一个过程――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起步到繁荣,从粗放到精致,直至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它有着必须遵循的自身规律。从上海到世界金融心脏,使他加深了这一认识。对于这个把与命运抗争溶进了血液的农民儿子,华尔街给他印象最深的,乃是一个未必被人注意的细节:交易所大厅地板上的一双双脚印。这是进入这里交易的各种各样的人用鞋底磨出来的――他们对金融证券的行情关注到何种程度!这场所,这精神,造就了千千万万亿万富翁,同时也造就了世界上最富有、最强大、操纵了世界经济上话语权的美国!如果拥有这种精神,谁的命运不会改变?
管金生把这一双双脚印印在了心里。他回匡以后,简直像个传教士,他四处演讲,把当时银行、财政、计委、经委各个部门的人员都拉出来,绐他们免费培训,做了大量的市场培育工作。此后,在上交所的建设中,从其交易规则的制定到交易员的培训,几乎都是万国一手操办;深沪两市能异地交易首先由万国开通;它最早开始在国内推动和实施无纸化交易。管金生也因此一度被称为中国金融市场之王、“证券教父”。
然而,管金生却变得越来越痛苦了,与自忆命运抗争的意识越来越强烈了。
与风车的对抗
为什么?因为在万国成立的过程中,管金生坚持两点:第一,公司必须实行股份制,而且各大股东的股权比例,不能相差太大。他使万匡成了中国第一个股份化的证券公司;第二,他坚持证券公司必须与银行分开。异地套取国库券差价,毕竟是无奈之下采取的权宜之计,他必须不断扩大证券业务,游说、培育一些企业上市。可是,一个接一个事实,让管金生感受到,他仍然像低人一等的乡巴佬。因为,他们花了大量力气培养的企业,即使已经签订了协议,由他们作为主承销商上市的,也突然会从横里伸进来一只手,把所有劳动成果掠走!是谁呢?是这些企业的开户银行所办的证券公司!有些公司甚至使用这样的手段,对一些企业施压:如果不委托我们承销,我们银行将终止与你们资金往来!
万国证券公司在管金生以后,有一位副总经理在提到当时那种受企业欢迎的程度,以及与专业银行间发生冲突时,他说:“在一级发行市场上,我们曾经一天出席四个发行仪式。企业一下子全跟我们签了承销协议……最后,政府不得不出来协调,分配给其他券商。”
“梗”脾气的他,决心与之抗争!甚至准备把自己的命贴进去!我结识管金生,是在他们公司初创,还挤在北京西路那个低矮又没有窗子的仓库里办公的时候。管金生约我做了几次长谈,都是从午夜到凌晨,那不是叙述,而是沉痛的申诉。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样几句话:我不会后退。我随时准备让他们撕成碎片!或许,他们会把你和我绑在一起。你怕吗?……那情景总使我想到堂・吉珂德与风车的对抗。
所幸,管金生不是堂・吉珂德。改革开放的政策,决定了社会的大趋势,这趋势,是符合管金生期待的。尽管阻力重重,但已成主流。当时,在证券交易的二级市场,交易量前10名的证券营业部中,有七、八个都是万国的。万国证券一度持有国内上市公司70%A股和几乎全部B股。1992年底,他与李嘉诚合作,一举收购香港上市公司香港大众,创造了大陆证券公司首次收购境外企业并成为控股人的历史纪录。1994年万国已在新加坡、伦敦开设分公司,并责成副总经理卫哲筹建美国分公司。公司内部机制建设,也逐步地走向完善。1994年底,管金生将公司核心层的三分之二抽调出来,脱产进行业务流程和机制改造,目的就是实现从人治到法治。内部职工将它称之为“五大机制转换工程”,该计划原本于1995年推出。
凭借专业精神,万国终于迎来了自己的辉煌。可惜,造物主太欢喜玩弄物极必反的游戏了。
这就是“327国债”事件。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