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激活问路 激发创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研究表明,教学过程是教与学辩证统一的动态过程。反馈是对这一过程实施有效的系统控制的重要手段,而提问则是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反馈方式。《学记》中曰:“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提问的作用。“思维自疑问始。”疑问是学习遇挫与期待提高的“双刃剑”。一则疑问错误,学习遇挫,兴趣“回潮”;一则疑问正确,期待成功,信心倍增。因此,以问分散难度,唤起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辅以讨论开阔思路,启迪思维,激发学生迁移性、探究性、自主性的创新潜能,这是数学讨论式教学与实践最佳的结合状态。
一、过渡导问,激发迁移
在过渡性环节,教师提问要紧扣新旧知识的衔接点,精心设计“桥型”过渡性提问,引导学生由质疑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思维困境,然后分组讨论。为便于控制,提高效率,可确立讨论小组组长、记录员、汇报员,使之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群体作战,自然迁移学生的认知水平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学境界,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迁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处理好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教师可借助旧知的铺垫作用,让学生在旧知帮助下,保持“清醒头脑”接受新知。教学倒数的概念,可设计这样一组过渡性口算题:1/7×7/9=1/9;5×1/5=1;10/7×7/10= 14/5×5/4=l。
首先,教师提问:“通过这组口算题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得出(积为1,不为1)的结论,继而在观察中分组讨论“积为l的算式中两个数各有什么特点?”最后趁热打铁,快速迁移到“乘积为l 的两个数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的课堂讨论中,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到此由问引论的新旧知识迁移水到“渠”成。
其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在学与用之间完成迁移,这是学生认识水平的能动飞跃。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学生认识米、分米、厘米的基本长度单位,可以通过以下这样一组以问引论的题目引导学生带着书本知识走向实践这个层面。
1.我们学了哪几个长度单位?(巩固阶段)
2.你能找出带有这些长度单位的事物吗?(尝试阶段)
3.你能借助尺等工具测量一些生活中的事物长度吗?(实践阶段)
学生的认识在不留痕迹的引导中走向实践这个层面,不但主体学习兴趣盎然,而且效果颇为显著。
二、展开分问,激发探究
展开是讨论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逐层分解,连续提问,分步讨论,攻克疑难,获取新知,在教学引导与主体内化的互动过程中,撞击出探究的思维火花。不仅有利于新知识生长点的形成和巩固,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孜孜不倦地探本求源,由此及彼津津有味地弄清并掌握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如教学“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以下面的例子切入:50米电线,剪去2/5后,还剩多少米?
教者先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首先应求出什么”作为破题性提问,破题性提问激活了学生的惰性情绪。然后指导学生分为5人1个小组,退出2/5之后,还剩几人。学生结合实际讨论,探究的难度迎刃而解,实例通俗易懂。学生很容易得出这题的结论: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首先应求出对应分率(1-2/5),然后由主体探究(1-2/5)的根源,即“1”指什么。这样学生既理解了新知识,又掌握了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感性认识也上升到了理性阶段。
实施探究,必须始终坚持三个统一:1.主导和主体的统一,主导始终处于调控全局的地位,不可放任自流,即使主体完全确立,主导也不能可有可无:2.提问和讨论统一,有问必论,论必及问,相辅相成;3.思维和实践统一,思维与实践必须紧密联系,统一到讨论式教学的全过程。
三、总结巧问,激发自主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围绕所学内容巧妙提问,放手让学生概括结论,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寻找讨论式学习中的解题思路,构建讨论学习的知识结构,这是讨论教学目的和归宿。
在这—环节中,课堂总结必须与学生思维同步进行。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自主总结,以问导思,以思作结,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本环节的学习目的,深化理解学习内容,学会自主提问、归纳,不断积累学生自主学习内部势能,在自主学习的牵引过程中转化为创新性数学学习的强大动力。
如—位教师在教学加法运算定律时,设计了这样几个巧问主题。
1.练中问——以练代问:想一想方框中填什么数字
45+35=35+ (38+62)+64=48+(+)
72+67=67+ (38+60)+64=38+(+门)
2.思中问——以问促思:下列等式运用什么定律
82+18=18+82 120+430=520+30
47+(53+8)=(47+53)+8 (84+68)+32=84+(68+32)
3.结中问——以问成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内容
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自主性创新意识得到培养,解题能力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以提问贯穿教学始终,以讨论建立课堂结构,处处渗透创新思维品质的训练,讨论式教学必将取得理想的效果。
(责编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