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马铃薯育苗移栽密度试验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马铃薯育苗移栽密度试验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为了研究马铃薯育苗移栽密度与产量、晚疫病和退化株(两病)之间的关系,寻求产量最高、病害最轻的移栽密度,进行了马铃薯育苗移栽小区对比试验。通过统计分析得出:马铃薯育苗移栽密度667 m2最少不低于5 000株,最多不超过8 000株,在此范围内,若品种植株高大要少栽,反之可多栽,可获得最高的产量和繁殖率,且感病最轻。

关键词:马铃薯;育苗;移栽;密度

平利县地处陕西南部,气候冷凉,光照充足、生长期长,是马铃薯适宜种植区域之一。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以耐瘠抗灾、高产稳产、粮菜饲兼用、营养丰富等优点深受种植户和商户的欢迎,平利县每年马铃薯播种面积都在8 000 hm2左右,平均单产18.75 t/hm2,年总产量15万t左右。马铃薯大面积重茬种植导致土传病害频繁发生,为了研究马铃薯育苗移栽密度与产量、晚疫病之间的关系,笔者安排了以下试验,以期选出产量最高、病害最轻的移栽密度,为马铃薯新品种育苗移栽生产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马铃薯品种为克新1号,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选育。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11个处理,即每667 m2移栽2 000株起,每增加1 000株为1个处理,最多的处理为每667 m2移栽12 000株。小区面积30 m2,3次重复,小区间距、重复间距及周边走道均为50 cm。

试验于2010年在平利县广佛镇秋河村二组农户承包地进行。试验地海拔700 m,土质砂壤,肥力中等。栽培技术按《早排薯育芽育苗移栽技术规范》(本《规范》由平利县农业技术部门制定)实施,1月28日播种,4月6日移栽,苗龄70 d,苗高17 cm,6月28日收获。收获时分别测产,并记录。

在马铃薯开花期即5月18日调查与统计晚疫病感染株,收获时统计退化薯株数。实际收获的商品薯量除以用种量即繁殖系数。对试验数据进行新复极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移栽密度马铃薯的产量比较

11个密度处理中,产量最高的处理是每667 m2移栽8 000株,密度每减少1 000株至每667 m2移栽2 000株,减产1.9%~72.3%,平均减产37.2%,密度每增加1 000株至每667 m2移栽12 000株,减产6.6%~62.7%,平均减产36.3%,见表1。

经新复极差法分析,每667 m2移栽8 000株马铃薯处理的平均产量较每667 m2移栽7 000株处理增产程度未达显著差异水平,比其他处理增产程度均达极显著差异;每667 m2移栽7 000株处理的平均产量较每667 m2移栽9 000株处理增产程度达显著差异水平,比其他处理增产程度达极显著差异;每667 m2移栽10 000株与每667 m2移栽5 000株之间、每667 m2移栽4 000株与每667 m2移栽11 000株之间平均产量均无明显差异,其他处理平均产量按照高低顺序增产程度均达极显著水平,见表2。

2.2 不同移栽密度马铃薯的繁殖系数比较

每667 m2移栽2 000~7 000株马铃薯处理之间繁殖系数差异不大,均在70左右。每667 m2移栽8 000株处理繁殖系数下降至63.9,移栽12 000株时,繁殖系数降至15.5。结果见表3。

2.3 不同移栽密度马铃薯晚疫病和退化情况比较

从表4中可以看出,马铃薯晚疫病和退化株均从每667 m2移栽7 000株处理开始发生,随着密度加大,病株数逐渐增加。

3 结论

马铃薯育苗移栽密度试验中,产量以667 m2移栽8 000株处理为折点,繁殖系数、晚疫病和退化株发生以每667 m2移栽7 000株为折点。综合分析表明,马铃薯育苗移栽生产中最小密度应不低于667 m2栽5 000株,因为5 000株以下至2 000株,单株(窝)产量保持静态水平,说明即使密度减小,个体产量不会增加,反而浪费土地;最大密度超过8 000株时,田间通透性差,马铃薯个体生长发育受到严重限制,群体产量下降,同时繁殖系数大幅降低,晚疫病危害和退化程度随之增大;因此,667 m2种薯育苗移栽应在5 000~8 000株之间。在此种植密度范围内,若品种植株高大要适量少栽,反之可多栽,以获得最高的产量及繁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