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智慧地经营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智慧地经营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明白,靠一本教材,一本参考书和一叠卷子打天下的课堂是平庸的教书匠的课堂;用智慧经营、走进学生的内心,活在学生精神发育的世界里,才是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精彩课堂

这样的课堂是灵动的想象、飞扬的激情、创意的碰撞,无论是沉思的静默还是纷争的激昂,每一个生命的个体都能在这样的课堂里绽放出美丽的光彩,从而汇成漫天的璀璨。

一、打破旧模式,提倡“新概念”

我认为,首先,语文教师不应把语文教材看成是一种死的文本,而应将其看作是师生共同探讨、开发的学习资源。语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活动过程。学生与课程文本应是一种互动关系,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关系,这是对视教科书为圣经的课程制度的挑战。

其次,语文教师应切实树立学生主体观念,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位置,心中有学生的课堂,才是有温度的课堂、有思想的课堂、有分量的课堂、有个性的课堂,才是活的课堂。

第三,教学内容应能吸引学生的兴趣爱好,求知欲,探究欲,支离破碎的分析不讲,学生已懂的不讲,学生自己能讲的不讲,重点挖掘语文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比如要确定鲁迅的《拿来主义》这篇课文的核心教学价值,首先就应考察为什么要学《拿来主义》。是因为“拿来”的思想深刻吗?是“理性对待外来文化”的观点具有独创性吗?是今天我们还缺乏开放的心态吗?不是。其实鲁迅的《拿来主义》写于20世纪30年代,其“拿来”的思想,并没有超越其前辈魏源、林则徐等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蔡元培的“兼容并包”主张和“洋务运动”的实践;甚至论述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早在李斯的《谏逐客书》里,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政策里,已经基本上说清楚、论明白了。再退一步说,如果我们的确要学习这样的思想,到政治课、历史课上去学习也许更好,为什么非要通过语文课来学习呢?许多人喜欢鲁迅的这篇文章,更主要的不是因其思想深刻,而是因为他的“表达方式”与众不同,在这篇文章中,大家看到的是作为文学家的鲁迅――更精确一点说,是杂文味的鲁迅。因此“形象说理”“个性表达”才是《拿来主义》主要的语文价值。

再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文,如果把教学价值确定为“我”与命运的抗争,对母爱的忏悔等结论的理解,这当然也无大错,但是用一句话就能说明白的道理,为什么需要花许多时间来完成呢?如果把文章价值定位于“精神家园”与“我”的关系,则失之空泛,缺乏具体的依据。因此,如果细读文章,会发现我对“地坛”的描写明显选择了三个时间段,这三个时间段中,“我”的处境不同、心态不同,对生命理解的境界也不同,“我”眼中的地坛的景色也不同――“我”观察到的对象、色彩、意义,很多都是随着我的心情而变化着,前面多是衰败的、颓唐的、无意义的,后面多是鲜活的、积极的、有意义的。也就是说“作者的眼中之景,乃心中之景”。于是,本文的教学思路是否可以这样来设计:让学生对比三个阶段中作者的心境与其眼中景物色彩的关系,明白我国古代文论中重要的“境由心生”的美学主张。而这样的一篇文章的学习,就可以归纳为阅读同类文章――借景抒情散文的基本图式,并迁移到对其它同类文章的阅读理解当中。教《过秦论》,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弄懂秦亡的原因,而是文章的逻辑关系和表达气势。由此看来,备课时确定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教学中凸显其语文价值,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二、重视诵读,强调听说

思考并实践如何构建一种回归生活教育的生活课堂,让学生有身心发展的更大空间,是我对高效课堂的又一理解。我始终把学生有进步或有发展当作高效教学的唯一指标,积极引领着他们去接触外部那异彩纷呈的世界,了解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社会,引导他们主动地思考探究,从而经营一种开放而有活力的生活课堂。

在课堂诵读与听说能力的培养方面,我非常重视引导学生诵读、美读与泛读,回归语文教学规律,努力开创高效率的语文教学新局面,我有意识地以课堂为主战场展开多角度的训练,对优美的诗歌散文大声朗诵之,对引人入胜的小说戏剧形象描述之,对思维逻辑性强的议论文条分缕析之,对层次条理清楚的说明文列点归纳之,日日训练,天天讲坛,创设良好的语场,使学生克服思想、心理的障碍,每课一人,轮流登台,内容自由广泛,形式灵活多样,极受学生欢迎,长期锻炼,很多学生都可以出口成章,学生能在一种浓厚的语文气氛中快乐有趣地训练口语表达的技能技巧。

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人。我发动全班同学,开设班级“百家讲坛”,人人轮流上讲台,讲身边人,评国家事,抒内心情。我先后以“向你推荐一本书”“我的最美一篇文”“我最崇拜的一个人”“小某说事”为序列,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学生应该有的口头能力与个性素质,在生动的语文课上得到提高,同时在思想的碰撞中更懂得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和姿态去面对人生。

三、提倡探究,培养美感

语文教学应重视文学欣赏,把目光投向美的文字之中,让文学欣赏成为枯燥沉闷的课堂气氛中的一道鲜亮的风景。中学课本中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展现的是一个充盈着美的世界:鲁迅笔下的童年天堂百草园,老舍勾勒的古朴典雅的济南冬景园,朱自清如痴如醉的春风春雨和淡雅绵长的荷塘月色等;优秀作品所塑造的典型人物更是栩栩如生浮雕般的矗立在面前,如窦娥、林冲、王熙凤、孔乙己、祥林嫂、周朴园、别里科夫、桑地亚哥;那一首首字字珠玑的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朗朗上口的古典名篇散文,都是对学生进行文学欣赏指导的绝好的审美对象。语文教学对美的文学作品进行审美体味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去探究,主动去心领神会。教师或深情并茂地朗读,或绘声绘色地描绘,或充满激情地剖析,或循循善诱地启发,或创设情境地品味,目的是使学生进入角色,进入情境,进入一个心旌摇荡的世界,从而得到妙不可言的审美享受和“润物细无声”的情思熏陶。

高效课堂的关键词是思考:思考文本的思想内涵和语言精华,思考学生的读写现状和心理需求,思考诗意的课堂教学立意和方法,思考与学生、文本对话的途径,思考如何把文字孕育为激扬生命活力的音符……思考使我思想拒绝平庸,使教学中那些可遇不可求的灵感频频造访,思考使我的课堂生机勃勃。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如果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让伟大的语言文字在我智慧的课堂中转化为一股股富有诗情画意的永不枯竭的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