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激发学生语文兴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激发学生语文兴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如火如荼的新课改中,随着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与更新,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焕发了活力。然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仍有厌学语文的情绪,认为学语文费时间、费精力且收效甚微,在课堂上表现出事不关己、沉默不语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不能视而不见、袖手旁观,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不仅关系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涉及各学科知识能否更全面的掌握。下面,结合笔者的语文教学实践,总结以下几方面肤浅的认识。

一、课前演讲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学习什么,都需要兴趣,否则就学不好,学语文也是如此。学语文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学习语文,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认为在进入教学之前充分调动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我要求学生利用课前三分钟上讲台当众发言,内容健康,范围不限。具体做法是:时事纵谈、见闻感受、影视点评、读书心得、讲小故事、幽默笑话等等。每节课预备铃后进行,每次一人,轮流发言,务必让人人都有锻炼的机会。通过学生流利、动情、风趣的演讲,把学生的课前学习情绪调动起来,为进入课堂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也为活跃课堂气氛做好铺垫,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接下来的课堂交流、合作及探讨教学中,很多学生踊跃参与,跟原来仅靠寥寥几个“活跃分子”支撑的课堂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言而喻,只要长期坚持课前演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还能锻炼口才,丰富知识,开拓视野,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基础。一个入学时厌学语文的学生,初中三年坚持下来,毕业时取得优异的成绩后,发了一条短信给我:“老师,是您惯用的课前三分钟开启了我学习语文兴趣的大门,谢谢!”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通过说自己“乐”说的话,激发他们“乐”学的兴趣和精神。

二、导入新课激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就像多彩的丝线,把学生的思维串连起来。导入语言新颖别致,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牵动学生的心弦,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导入的方法很多,可以运用讲故事、引诗词、猜谜语、背名言警句等导入新课。如教学《国宝――大熊猫》时,我编了一个谜面:“一位先生八字眶,走起路来摇晃晃;青竹泉水他最爱,山野森林是他家。”学生看了争先恐后地举手,课堂气氛立即被激活,学生学习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创设了良好的课堂自主学习情境。也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听音乐歌曲、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散步》一文的主题是歌颂亲情,提倡尊老爱幼。我在上课时用录音机播放了歌曲《幸福一家人》,用深情甜美的歌声把学生带入一个温暖浓厚的亲情氛围中,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也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很自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去。教师的导入方法要灵活多样,因课文的构思而异,因课文的主题而异,因课文的情节而异。教学契诃夫的《变色龙》一文时,为了突出文章的情节“变”,我把我国民间特技“变脸”用课件来展示,使学生在精彩的杂技中快乐地投入到课文情节学习中来,从而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事实证明,语文教师丰富多彩的导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好的导语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功效。传统的语文教学是靠教师灌输知识,一进入教室就直奔主题,学生容易反感,也就无兴趣学习;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这是新课改下所不愿看到的现象。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堂交流激趣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对话沟通的过程,语文教师带着学生对文本的初次理解及感悟进入课堂,他们之间在教学中必然展开一场多角度、多层次、多主体的阅读教学对话,必然有思想的碰撞和心灵的沟通。可以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交流的教学,没有交流,就没有教育。那么,如何在课堂交流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师生、生生交流激趣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它是师生或生生之间为了协调、沟通、达成一致共识,联合力量完成课堂教学而进行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交流是课堂活动的最基本形式,师生之间交流能体现出平等性、无拘束性、非强制性。活动的主角是学生,只有在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合作、探讨,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没有交流的教学,亦或是“满堂灌”的教学,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这样的教学不仅无质量可言,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求知欲。所以,语文课就要通过师生交流,让学生发现自我和探索真理,让他们的视野由狭隘走向开阔,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精神的发展,使学生学会理解、尊重、接纳、宽容,对于学生交往技能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克服自我中心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此外,在课堂上生生之间以同等学习者的身份进行沟通、交流、讨论,同样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上让学生尽情地畅谈对文本的感悟,交流对文本的理解及产生的疑惑。交流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在交流、合作的同时,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师生、生生之间交往匮乏、封闭内心,长期如此,会导致师生、生生之间情感和精神的不和谐,课堂上不再是人与人之间平等交流的关系,这样下去将会影响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丧失。

2.多媒体教学激趣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更轻松地学习语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感受美、体验美。一方面,多媒体教学更加符合青少年由直观到抽象的认识和感知过程的需要;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操作面丰富活泼,且产生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交流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形成自觉的学习契机。

我在教学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时,把课文描述小姑娘的水罐会变的场景通过课件一一展示出来,尤其是“一股巨大的清泉”――“七颗钻石”――“大熊星座”这一抽象过程的再现,使学生很自然地融入童话神奇的意境中,领悟了文中震撼人心的“爱”的力量,在情感上与文章产生共鸣,接下来进入说说身边“爱”的故事就顺理成章了。

多媒体设施因其强大的音频、视频处理能力,集图像、文字、动画、音响等功能于一体,可体现出静与动、曲与直、繁与简、抽象与具体的对比效果。成功的多媒体教学不仅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创新精神以及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3.文本交流激趣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学生本就是一张白纸,关键看家庭的教育、教师的引导和文学作品的日益熏陶。教师在课堂上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引起他们兴趣的材料,让他们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通过零距离的交流,使学生敞开心灵,放飞思想,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我在教学《父母的心》一文时,设计了“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的小作文,以下是对父母教育不满、不爱学习的学生的作品。生1:“爸爸,我平时老爱顶撞您,认为我们志不同道不合,您对我管教太严,没有给我自由的空间,今天学了《父母的心》,我终于明白您是太在乎我了。我以后不再顶撞您了,其实我也是很爱您的……”生2:“爸妈,我从没想过为人父母的你们为我的成长付出了这么多。今天,我终于读懂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的含义,谢谢你们!我会用实际行动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通过将心比心,心灵获得洗礼,人性的真善美也就凸现出来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与文本进行心灵交流,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这样的交流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影响和发展无疑是深远的。

四、综合实践激趣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对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学生往往产生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就有了学习的兴趣。

要使学生产生兴趣,在实践活动中需要教师精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或主题,创设和谐快乐的情境。有时成年人不在意的小问题,在学生的心灵中也会产生许多好奇和思考,这些常伴随实践的全过程,是学生的已有知识与语文实践相碰撞的结果。碰撞产生的火花就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火花越亮,兴趣就越浓。

著名特级语文教师朱敬本说:“语文实践最重要、最关键的是用。”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用得较多的是“说”,让学生在多说中自觉地对语文产生学习兴趣。我让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开展的活动,如古诗文朗诵比赛、文明礼仪演讲比赛、环境保护演讲比赛、传统节日主题晚会……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语文综合实践还可以从校内拓展到校外,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实践、去体验、去发现、去探索奥秘。在一次“保护野生动物”的实践活动中,我带领学生到“姑婆山森林公园”参观了野生动物猴子。在实地观察后,学生获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还写了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倡议书。不要让学生成为“笼中鸟”,而要让学生对生活这本“大书”多认识、多实践,使他们开阔眼界,渴望生活,渴望创造,这样他们自然会对语文产生学习的欲望。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从长远意义上说,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它需要语文教师“上下求索”,需要语文教师尽职尽责的教学态度,需要语文教师始终有一颗赏识学生的爱心,爱能动人,动人就能产生情感共鸣及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刘墨,欧阳芬.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4.

[2]李洪生.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初中语文[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3]民,颜景山.有效上课[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4]王德俊.新课程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