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同一课题,不同的精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同课异构”中的“课”是指教学内容,“构”是指教学结构。同课异构就是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安排,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这一概念借鉴化学中的同分异构,同分异构体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同课异构也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体现教师对课程改革思想的不同理解。一位名人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教学设计一定要具有独创性,它要求教师克服思维定势,摆脱旧的思路,对教材再创造(“宜善用教科书而不为教科书所用。教科书,死物也。教授国文,舍而用之固不可,用之不当,其害立见”――1918年有识之士就提出这样的主张),对教学参考资料再创造,对以往的教学经验再超越,使自己的设计新颖独特,超凡脱俗,这样进行设计才有意义,这样备课才能常备常新,学生才能越学越受益。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深入,以听课、评课为活动越来越频繁。近来,我校就开展了以“同课异构”为专题的教研活动,目的是通过同一课题下不同设计加强对比研究,通过比较,引发思考,智慧碰撞,实现资源共享。活动中,同年级同科目的老师在同一堂课中表现出了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授课风格:有的老师内蕴深沉,有的老师热情奔放,有的老师睿智洒脱,还有的老师简约幽默……孩子们也在课堂上因老师的表达方式的差异而各显特质。他们有的在老师诗一般的语言浸润中熏陶感染,有的在老师的睿智引领中收敛内隐。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一、异彩纷呈的导入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有一句名言:“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好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为了成功地敲好这第一锤,老师们匠心独具。如在教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第一位老师是这样引出课题的,“同学们,当你完成了一件自己很满意的手工艺品时,你希望得到别人怎样的评价?”第二位老师是观赏实物揭示课题:师:(教师出示两幅画,一幅画得很精彩,另一幅画得很糟糕)同学们请看,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品价?第三位教师是直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板书课题)。对这个课题,同学们有什么认识或者有什么要问的呢?我想,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切入课文,都是为了整堂课做好铺垫。
二、引人入胜的教学环节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传授较大的知识量?如何使一堂课能让大面积的学生受益而不是“优生当代表,中等生当陪衬,差生当‘南郭先生’”?如何使大面积的学生既受益而且受益程度高?这些问题的解决无不依赖于教师在备课中精心设计有效的教法和学法。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这个道理。如何设计才有效呢?合理的教学环节和手段,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通过听、画、品、研读等多种方式感受文本理解文本,关键是凸现语文的本体地位。如在教课文《月光曲》的过程中,课文有这样一段文字:“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这段话描写的是当盲姑娘和她的哥哥听着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脑海中浮现的美妙画面。它犹如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又似一幅富有动感的画,同时,它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老师们如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第一位老师他让学生们闭上眼睛,聆听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并要求他们边听边想象: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学生沉浸在这优美的旋律中。一曲完了,他让学生把刚才聆听时脑海中出现的画面用语言描绘出来。另一位老师则要求学生把音乐所表现的情景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下来,在音乐声中,学生兴趣盎然,有的描绘风平浪静的大海,有的勾勒银光跳跃的海面,有的表现海浪拍打的礁石,还有的展示月光下波涛汹涌的大海……第三位老师则一边播放音乐,一边在大屏幕上打出这样的画面:一轮皎洁的明月,正从水天交接的地方升起来/月亮跳出海面,大海像撒了片片碎银/月亮越升越高,一缕缕薄纱似的微云从天空掠过/大海波涛汹涌,浪花飞溅……在音乐和直观画面的配合下,教师开始声情并茂地朗读.此时,学生已完全融入了诗一般的意境中。
我想,无论是“诗意语文”,还是“情智语文”,都在唱着同一首歌,追寻着同一个梦,那就是让孩子在语言与精神共融的舞台上编织绚烂的底色。
三、强化记忆,如痴如醉的结尾
要让课堂教学更高效,我们更需要关注课前课后的技术运用。如教《秦始皇兵马俑》时,几位老师分别是这样结尾的:第一老师补充了许多名人名言来赞美秦俑:“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____李光耀”;“中华第一帝,世界第八奇____胡绳”;“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中国____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等;第二位老师则引用诗句来赞美:“昨天/在长城上/点燃烽火台狼烟的士兵/没有死去/今天/他们列队长安/有了一个新的名字___兵马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第三位老师则向学生提供相关的网站,继续查找秦始皇兵马俑的有关资料,做好笔记。我想,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引领学生进入一种如痴如醉的课堂生活之境。
这次活动,给了我深刻的启迪: 同上一堂课,把每一位执教者推向主人的位置,它促使教学者去思考:这篇课文我怎么教?我将给学生留下什么?它让执教者经历了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的全过程。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备课。怎样和文章对话?怎样“披文入情”?如何“扣词析句”?怎样通过语言的咀嚼去品味人物内在的思想情感?怎样抓住重点?怎突破难点?通过听课和评课,让我们在同一时间段领略了别人的风采,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科研能力的提高,“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让教师体会到科研就是平时教学活动的分析和研究总结,我们的科研是来源于教学,又服务于教学。一份份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就是一个个研究案例;一篇篇课后反思不仅可以促进教师成长,更是撰写论文的真实素材。从一次次课堂实录的分析中,教师学会的是科学全面地分析问题的方法,从一个个交流研究的平台,教师的科研能力快速提高。因此,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在我们的教研活动中应多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