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实行会计案例教学法的有效途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实行会计案例教学法的有效途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会计案例教学法突出了会计教学实践性和实用性的特点,能够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法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毕业后适应能力弱的状况。实行会计案例教学法有效途径主要是建立案例学习小组、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实施课堂案例教学、加强教师实践能力,会计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 会计案例教学法 途径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会计学科性质决定了会计教学中需要实施会计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突出了现场感和实用性,使学生能够密切联系实际问题,缩小课本知识与现实问题处理之间的差距。而会计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案例练习或模拟训练,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实践活动中,从而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会计教学法。会计案例教学法改变了单纯的课堂讲授给学生带来的厌倦和枯燥,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会计案例教学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把知识与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能够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仅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让他们爱学习、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会计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由于案例教学其案例来自于实际,必然存在着信息的不充分性,学生在这样的条件下对复杂多变的形势独立作出判断和决策,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将得到锤炼。会计案例教学是实现会计教学目的、完成会计教学任务的有效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加强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案例学习小组

为了保证会计案例教学方案得以有效地实施,需要建立新的学习组织,在案例教学中作为基本学习组织的小组是推行案例教学的组织保证。案例教学时可将学生分组,学习小组的成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以十余人为宜,注意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熟悉各环节的具体操作程序。采用案例教学法应重视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包括课前的协商准备、课上的讨论、小组观点的阐释、课后的研究总结,在课堂讨论中,每一个小组都要选派一名代表走上讲台发言,阐述本组经讨论形成的观点、理由。小组讨论可检验每一个学生的个人准备情况、为每个学生提供表达其意见的机会、可发展学生的交流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建立学生的自信。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负责指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讨论案例创造合适的环境氛围,包括教室布局的调整、学生分组等。教师应结合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具体表现,并对学生的分析与报告作出恰当的评判,点评案例分析的重点和难点,指出学生分析中的优缺点,对于独特新颖的见解给予肯定,归纳总结,重要问题要给予科学阐释,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化,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会计案例教学法有利于促使学生掌握学习会计的方法,自觉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目的,也会锻炼学生口头表达及沟通合作的能力,使得学生学会尊重他人。

二、精心设计教学案例

会计案例选取设计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精心设计案例教学可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应当在课前熟悉会计案例内容,模拟问题情境,紧紧围绕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精心设计会计案例。案例的选择要有针对性,案例要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其内容必须与会计理论相关联,选编出适合于教学需要的不同会计案例,不同的案例分别采用叙述、表格等不同的方式包装,适应具体教学环节的需要。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实务性,选取案例的基本内容应以会计实务为蓝本,将实务资料进行必要的概括和整理,让学生感受真实事件,提供会计职业实际情境特征,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如何查询、分析、研究、解释相关信息,如何运用职业判断得出科学、合理结论的能力。会计案例的选择要做到难易适度,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内容太简单,问题一目了然,就不需要讨论了;如果内容太复杂,难度太大,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学生将不会积极参与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进而就会使教学工作难以开展下去,达不到预期效果。案例的难易程度应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设计案例应确保案例的时效性,会计案例的内容要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必须选择实践中的最新案例,如果案例选用的内容陈旧、缺少时代特色,就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性及教学效果,会计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对搜集的会计资料及时进行更新和补充。选择和设计的会计案例应当蕴含着创新意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导向、以创新为目标”的教学理念。

三、实施课堂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由教师控制、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围绕典型案例展开的特殊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目的是用典型或简单的具体实例,把复杂枯燥的理论通俗、生动、形象地讲授给学生,并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对案例情节的分析增强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能力。会计案例教学法能利用与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的会计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自觉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首先,教师根据教学要求选好案例并认真准备,分析案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搜集相关资料,以便在讨论中向学生介绍。其次,在讨论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自由讨论氛围,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问题展开,让学生各抒己见,回答问题,让学生唱主角,在课堂上对案例所提供的资料进行细致分析,热烈讨论,甚至争论,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集思广益,敢于提出新的设想。在分析和讨论问题时,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激励和启发学生自主分析、大胆思维,学生之间通过分析、讨论、交流、论证,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共识,才能提交出可行的案例结果。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讨论后及时总结,指出学生讨论的思路是否正确,分析的方法是否恰当,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否得当,做到教学相长。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共同配合,以会计案例情节为线索,使学生自觉进入会计工作的现场,充当其中的角色,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索,将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充分应用,启迪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

他们勤于思考、举一反三,有助于训练学生有效的思维方式,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四、加强教师实践能力

会计教学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实践性与应用性,选择和设计的会计案例教学必须来源于社会实践,加强会计案例教学,必须加强教师实践能力。会计教学案例需要有大量的会计资料素材,要求教师深入实践、积极思考,在掌握大量会计资料的基础上精心挑选,教师在选取设计案例时应注意案例的典型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等特点,不能把会计资料简单拼凑成案例。会计案例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按教学要求设计和编写会计案例,而且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案例教学要求会计案例指导教师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熟悉会计活动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以及具备较强的发现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校在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时,要注意吸收具有丰富的会计实际经验的人才。可以从会计师事务所、大型企业等聘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也可借助于网络优势,建立起校企联系的桥梁,让实务界人士更方便地参与到会计案例教学中来。采用案例教学能促使老师深入到会计的实际工作中,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对搜集的会计实务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整理,选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不同案例,并依据实际经济活动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从而使老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能够不断更新知识,了解会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

综上所述,会计教育目标是由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决定的,即社会需求决定了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会计职业作为服务行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其服务的领域将会更宽更广。会计案例教学法能适用于会计教学,这实质上是会计类专业课程的自身特征及其教学目标客观上所要求的。实行会计案例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会计实际能力,成为既能满足社会需要,又具有发展潜力的会计专业人才。会计教学是一个双边行为,本身包含教和学两方面,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会计教学应改变教师“满堂灌”和“唱独角戏”的现状,应当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会计案例教学创造了全新的氛围,建立了平等和信任的师生关系,能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的目的,使学生敢于发表独立见解,增长学生的创新能力。会计案例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合作共事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许蔚君: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1)

[2]巴雅尔图:会计案例教学若干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3)

[3]谭小平:关于会计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0(13)

[4]杨淑媛:关于会计教学方法的探索[J],北方经贸,2010(5),

[5]张文娟、骈榕:案例教学在高校成人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