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傈僳族\汉族群众抑郁状况比较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傈僳族\汉族群众抑郁状况比较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比较傈僳族汉族群众抑郁状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28名傈僳族和149名汉族群众的抑郁状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傈僳族群众的抑郁状况显著低于汉族群众(t=4.26,p

关键词:傈僳族;汉族;抑郁;;心理调适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6-0205-02

抑郁症又称为抑郁性神经症,除具有神经症的共同症状外,突出表现为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伴有焦虑、认知障碍、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1]。美国《Science》杂志曾发表文章指出,抑郁是 21 世纪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2]。抑郁症被称为“心灵的感冒”,它不仅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而且对其社会功能造成重大损害,严重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本研究通过对傈僳族和汉族群众的抑郁状况进行对比,试图寻找维护个体心理健康的文化内涵和要素。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从云南省怒江州随机抽取傈僳族被试,培训傈僳族当地学生为主试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4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128份,有效率为91.4%。从云南省石林县抽取汉族被试,发放问卷16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149份,有效率为93.1%。

2.工具。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进行施测,该量表有20个项目,每一个项目均按1、2、3、4四级评分。抑郁指数在0.5以下者无抑郁;0.5~0.59为轻度抑郁;0.6~0.69为中度抑郁;0.7以上为重度抑郁[3]。

3.统计方法。采用SPSS 17. 0 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

二、结果

1.傈僳族群众与汉族群众抑郁状况比较。傈僳族被试与汉族被试在抑郁自评量表上的得分显示(见表1),傣族被试的得分显著低于汉族被试(t=4.26,p

表1 傈僳族汉族群众抑郁状况比较(x±s)

注:* p

2.傈僳族、汉族群众抑郁程度比较分析。SDS评分结果显示(见下页表2),傈僳族128名被试中71人(55.47%)无抑郁,52人(40.63%)有轻度抑郁情绪,5人(3.90%)抑郁程度达到中等水平,0人有严重抑郁情绪。

在149名汉族被试中45人(30.20%)无抑郁,40人(26.85%)有轻度抑郁情绪,59人(39.60%)抑郁程度达到中等水平,5人(3.36%)有严重的抑郁情绪。

三、讨论与分析

傈僳族是云南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云南丽江、保山、迪庆、德宏、大理、楚雄等州。傈僳族信奉原始宗教,崇拜自然。有的也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和藏传佛教。宗教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人类智慧成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内涵,宗教对人的心灵的改造过程,本身就是心理调节和治疗的过程。对傈僳族群众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在傈僳族的宗教观念中,主宰一切自然现象的精灵称作“尼”。对精灵“尼”的崇拜通过傈僳族传统的祭祀仪式,吟诵祭歌和跳神的舞蹈,形成傈僳人神灵信仰的特点,以此达到祈福祛灾,获得保护的目的[4]。从这个意义上讲,原始宗教崇拜具有强大的心理暗示作用。

傈僳族的节日、民俗无不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节日中的祭祀活动和祭祀歌舞,有着特殊的宗教功能[5] 。民族节日是个体情感宣泄的良好时机。同时,傈僳族民族节日具有心理暗示功能,体现在消灾和求吉两个方面。第三,傈僳族民族节日满足了人们社会交往的需求,增强了个体的民族凝聚力、族群认同感和归属感。

除信奉原始宗教外,傈僳族还信仰基督教,虔诚的对信教徒的心理具有约束和调适作用。《圣经》[6]中提到“心中安静,是肉体的生命”、“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忧伤的灵,使骨枯干”;“保住你的心胜过保住一切”等,说明心理状况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教导我们要有一颗宁静的心,保持心情愉悦。此外,基督教教导教徒要具备的三大美德,即“信、望、爱”,这对加强个人修养、美德,维持祥和,安乐的社会氛围有一定的作用。

藏传佛教的教义思想、修行方式和宗教经验对信教的傈僳族群众有深远影响,藏传佛教虽然具有错综复杂和玄秘深奥的思想, 但实质上它是由一种心理范畴、伦理范畴和认识范畴所组成的文化价值体系[7]。从其教义思想结构来看, 是由戒、定、慧三学构成的。其中戒是禁制罪、性罪的守护之心, 定是寂静心理背景上的思虑, 慧是随修习的不断发展而获得的心理之慧[8]。即藏传佛教的教义通过认知调适和行为调节规范个体的社会心理行为,有利于信徒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楚更五,秦竹.医学心理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3.

[2]伯恩斯(Burns. D. D).郁情绪调节手册―十天改善你的自尊[M].汤臻,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3.

[3]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

[4]张泽洪.中国西南的傈僳族及其[J].少数民族宗教研究,2006,(3).

[5]秦竹.傣族佛教节日的心理调试作用及其价值初探[J].云南中医学院学院学报,2011,(3).

[6]卢龙光.圣经[M].中国基督教教协会,2007.

[7]杨文法.论藏传佛教信仰对藏族社会心理行为的影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20.

[8]杰端智.藏传佛教心理学内涵与文化更新[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收稿日期:2014-04-18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傈僳族宗教文化的心理调节作用及社会价值研究”(2012Y069);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中医心理学”项目

作者简介:马定松(1980-),女,云南大理人,教研室主任,讲师,从事民族心理学研究;通讯作者:秦竹(1964-),女,云南昆明人,教研室主任,教授,从事临床心理学研究;向泰(1979-),男,云南大理人,研究生部教学管理科科长,助理研究员,从事民族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