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张译戏里戏外的两种离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张译说,哭戏给了他一个释放离开部队的悲伤的出口。
在电视剧《士兵突击》的几个主要演员里,张译是唯一当过兵的。戏里的史今,发掘了许三多,自己却最终转业回家。戏外的张译,在出发之前,交出了自己的转业报告,即将离开拼搏了九年的部队。
从《爱尔纳突击》到《士兵突击》
2001年,那时候的张译刚刚提干,团里第一个话剧就是《爱尔纳突击》。在那部戏中,张译既是场记、画外音,又是群众演员。他为它倾注了全部心血,里面每个标点符号都烂熟于心。现如今,六年过去了,“这部作品在我心里存了六年,也感动了我六年。”从小说、话剧再到电视剧,张译见证了《士兵突击》的成长历程。同时,《士兵突击》也见证张译从初进战友话剧团到转业离开的全过程。
张译坦言,最开始的时候,他是非常想演许三多的。因为 “是演员都想演许三多”。但是后来,张译还是觉得自己相对来讲比较适合史今这个人。史今和他的性格、外貌很相近。“我没有老A的外形,所以我演不了袁郎。也没有伍六一特别轴的那种劲,我更演不出来张国强塑造连长的那种霸气。挑来挑去,我还是最喜欢自己史今的这个角色。”
他跟导演康红雷要求出演“史今”的方式也很特别。没有请客吃饭,没有软磨硬泡,没有拉关系走后门。张译竟然写了一篇致康洪雷导演的“请战书”,把自己身上所有具备的优势和劣势,对照剧本,附加注解,一一列了出来,然后在人民大会堂门口,庄重的递到了导演康洪雷的手里。这完全是一个“军人”的方式!后来,康红雷接了他的“请战书”微微一笑,什么都没说就走了。当时,张译一下子以为自己完蛋了。可是过了没几天,张译接到了康红雷的邀请。史今是他的了!由此,张译成了整个《士兵突击》剧组里最早定下来的演员。
“哭的都是我自己!”
张译在电视剧《士兵突击》里最后一场戏是:史今班长退伍前和高诚说,咱保卫北京的还没看过北京呢,我想看天安门。高诚带着史今坐车去看天安门,二人在车上抱头痛哭。因为看完天安门以后,史今就永远的脱下军装了。很多观众曾为这一场戏掉泪,这场戏与张译本人的真实经历也有着惊人的相似。张译在战友话剧团做学员的四年,过着完全军事化管理的生活,平时很少上街。他虽然身在北京,却没见过首都什么样儿。四年后张译提干了,可以自由在北京城活动了,才突然感觉到不适应。“那时候上个街,心里头都发慌,得和战友结个伴儿才觉得踏实。一条很窄的马路,都觉得很繁华,几个人虽然没有像齐步走那么夸张,但真感觉差不多了!”
就是因为那场“真情告别”,张译也留给观众“爱哭”的印象。“其实不光这最后一场戏,还有和许三多分别的那场戏,以及擦坦克那场戏,哭的都是我自己。我们有一样的兵龄,一样的不舍!”张译对外总说自己穿了十年军装,但他实际上只当了九年的兵。多出来的那一年,是他自己因为太想当兵,买了一身迷彩服在街上溜达了一年。张译说,哭戏给了他一个释放离开部队的悲伤的出口。“天安门”那场戏,既是他的最后一场戏,同时也是全剧的杀青戏。在此期间,张译送走了一个又一个演员。那场戏拍完以后,他就蹲在地上哭得起不来了。后来剧组整队回八一厂解散。张译本来想大家一起再坐坐,可是导演康红雷“头也没回,上车就跑”。张译觉得非常奇怪:“怎么能就这么散了!”事后,康红雷亲口承认说他是怕自己舍不得离开,哭出来太丢人,所以才飞快离开。一年以后,《士兵突击》的收视率刚一开播就一路飘红。尽管如此,导演康红雷已经明确表示:“见好就收,不拍续集”。这恐怕是转业军人张译的另外一种离愁。
本组文章图片由中国三环音像社、华谊兄弟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