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条件迁移法在VB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条件迁移法在VB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编号:1962-5913(2008)11-0047-02

摘要:VB程序设计是很多院校的第一门编程类课程,它功能强大易于掌握。对初学者来讲,例题选取是否恰当对于学习效果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在例题选择和讲解过程中如何使用条件迁移法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活学活用。

关键词:vb程序设计;教学法;条件迁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条件迁移法

条件迁移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在某个例题的基础上逐步改变或增加条件,过渡到新的例题,以此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VB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性强,需要学生对于例题深入理解而不仅是死背程序。同时,VB作为一门程序设计语言,其语法结构是固定的,但应用到各种题目中是灵活多解的,故对一种结构需要多道例题讲解,这就需要学生掌握各例题的异同,而不是独立去记忆。而应用条件迁移的办法进行例题之间的过渡,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理解透彻,同时一步一步地引导让学生融会贯通,从而克服了程序设计难学、枯燥的问题。

2实例

VB中的循环结构部分因过程不直观且语法结构中参数较多,故此较难掌握。在FOR语句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使用条件迁移法设计例题,效果很好。

首先让学生做一道习题,用print语法输出一个“*”。写出程序后该练习题稍做修改:输出10个“*”又该如何?同学们会发现修改后的题目做起来很烦琐,于是教师可引出FOR循环结构。

讲解完FOR循环的语法结构,设计两道例题。例1为刚才的练习修改题,循环输出10个“*”,例2为输出1~9这9个数字。如果只是一个例题讲完就直接抛出第二个例题,学生掌握的可能仅仅是两种题目的做法。若调动学生的思考,对例1进行层层修改进行思考、讨论和演示,那么学生掌握的将是很多种题目的做法。为了体现对例题的修改,例1的第一个修改题目标为例1.1,以此类推。过程设计如下。

例1讲解过程略。得出程序为:

Fori=1 to 10

print "*"

next

运行该程序,观察结果会发现确实输出了10个星号,且排成了一列。

思考题:若希望10个星号输出格式是排成一行而不是一列,该如何修改程序?

学生通过回顾print语法,就可以得出结论――print语句后加上分号。

例1.1 若是输出30个星号,该如何修改程序?

对照例1,学生可以一眼发现修改数字10为30就可以。由此可以得出小结1,FOR...to...这句控制输出的个数(也就是循环的次数)。

例1.2 若不是输出星号,而是输出数字“0”,如何更改?

学生也很容易找出将星号改为0就可以了。由得可以得出小结2,Print这句控制输出内容。

现在引出例2,输出9个数字。根据与例1的对照,分析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再根据例1.1和例1.2的结论便可得出结果。例2讲解过程略。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思想是不断产生新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到对例1的总结中,不但巩固了该例题的理解,而且慢慢转向第二个例题的分析,从而掌握抓住解题的本质,而不是就题论题。

学习完循环语句的结构,最难的就是循环语句的嵌套使用问题。循环语句已经较为复杂,循环套循环更会让学生晕头转向。故对循环结构每部分作用的理解非常重要,而例1.1和例1.2的讲解已经做好了铺垫。

例3将例1的结果输出10遍。

根据练习1和例1的学习,学生已发现学习循环语句的目的,就是解决需要反复处理的操作。那么参照从练习1过渡到例1的解题过程,可容易地写出例3的程序。

思考题:若是将例1的结果输出5遍该如何修改程序?

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得出总结3:外层的循环控制行数,内层的循环控制列数。

例3.1 或作为练习题:输出4行5列的“*”。

有了前面的例题层层铺垒,学生做该这道题没有难度,只要对照着题目修改行数和列数就可以了。

例3.2 输出一个10行的图案:

*

**

......

**********

紧紧围绕总结3,再参考例2的解题思路,做相应的修改就可以得出结论。

若还要逐步深入增加难度,可以继续设计例题,如:

1

12

123

......

123456789

若再加上空格的输出,可以继续更加复杂。如将例3的结果向右移动,即“*”的前面加10个空格,写成print “ ***....*”。书写程序的过程中可发现空格的输出也可套用循环,于是程序又可改成两个循环语句并列的格式。

3总结

整个过程是教师对例题做总结,然后将根据总结中的细节部分对例题进行对应的修改,形成新的题目,让学生解题抓住两道题目之间的异同。因为有参考便降低了解题难度,同时又因为灵活改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会更加深刻。可见,条件的迁移,目的就是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牵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不停的跟着教学内容思考,而不是一味的坐着被“灌”。其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点如下:

(1) 应多多抓住各知识点的联系,整体的系统的研究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按章节内容讲,比如控制结构讲完FOR结构然后再讲While结构,两节之间的例题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两个结构之间的最大差别在于循环次数的控制,其他都类似。利用条件迁移法,可设计一道例题循环次数可以控制,用FOR结构,再条件稍做更改变成循环次数不可预知,就引出了While结构。这样不但掌握了两种结构的用法――即“记忆”,而且对于各种涉及循环的题目何时用何种结构也不易混淆――即“活用”。

(2) 将其中的关联变成各种问题,根据题目的难度来设计成例题、练习题或思考题,一环扣一环的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马上就能看出结果的,可以设计成思考题;若需要动手试试或多点时间思考的,可以设计成练习题;改动较多的或需要学生特别记忆的,可以设计成例题来强调。

(3) 还可根据学生特点和时间情况,设计成学生个别回答、一起回答或个别黑板演示。通过多样化的解题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但注意一定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和总结,让学生重点关注不同题目的解题关键。

总之,对教学活动的安排,体现在例题的讲解和例题的过渡上。若设计的好,整个教学过程就会丰富流畅,时间紧凑有节奏且一气呵成。

参考文献

[1] 赵晓华,鲁明珠. VB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 中国成人教育,2006,(4):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