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黄金的委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黄金的委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虽然人们不遗余力追逐黄金,但你若问:“你最喜欢什么?”一般都不答黄金。为什么?怕你说俗气。

喜爱黄金俗气吗?黄金那么贵气,怎会俗气?

经长期观察,我得出结论:正因为所有人都爱黄金,王公贵族喜爱,村贩野夫也喜爱;阳春白雪者喜爱,下里巴人亦爱。所以当你说喜爱黄金,并不能标示你的社会地位及身份。相反,你与社会最底层的人见识一致。

能囤点黄金的人,急需社会身份的标示,哪受得了这个。“致富”不就是急于摆脱社会最底层嘛。

真替黄金叫冤。它太值钱了,“衡量财富”的功能彻底压倒了其“美感”。

还不仅于此。压倒其“美感”的,还有现代生活方式。

关于黄金,我觉得说得最好的是谷崎润一郎。他在《翳礼赞》中说:“现代人住在明亮的房子里,不知道黄金的美。住在幽暗房子里的古人,在一切外光照不到的角落,摆上金隔扇、金屏风。它们捉住相隔老远的院子里的光线,又猝然梦幻般地反射回去。这种反射,犹如在夕暮的地平线上,向四周的黑暗投以微弱的金光。黑暗的角落能聚攒如此多的光线,皆因黄金那沉痛的美。”

他又说:“古人不是一味奢侈地使用金箔和金沙,而是利用反射补充光明。因为银或其他金属的光泽很容易消退,而黄金能够恒久地发光,一直照耀着室内的黝黯。”

原来,在没有电灯之前,黄金是另一种高贵的光线。一种补光。遥想大唐帝国的女子,华灯初上,她们袅袅婷婷走来,华丽的纺织花纹大部分被黑暗隐匿着,只有金丝线不时闪射着微微的光亮,将象牙色面颊衬得具有蛊惑人心的魅力……

接触古珠古玉之后,又发现一项“黄金的委屈”。

你看,远古时期,不管是北方的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还是南方的良渚文化、凌家滩文化,在祭祀中使用的都是珠玉。珠玉被赋予了神权。当然,那时的“玉”不完全是现代人定义的玉。古人以“美石为玉”,除了透闪石、蛇纹石这类现代矿物学意义上的玉,玛瑙、绿松石、水晶等半宝石在古人眼里也都是玉。

到了夏商周,“神权”渐渐过渡到“君权”。君权时代,珠玉仍是无法用商品价值衡量的奢侈品。它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划分社会等级。西周时期,以佩挂珠玉来标示社会等级的方式,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已发展得极为完备。它是“礼乐制度”的重要部分。凭一身珠玑玉佩就可以辨等级、明尊卑。

甚至,孔子明确总结出玉有“仁、义、智、勇、洁”五种君子的品德。这种对玉的形而上的认知,被我国知识分子深深认同,并在岁月的长河里一直延续下来。这也是玉所以备受文人雅士推崇的理由。

《管子・国蓄》记道:社会上“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这种价值观,其实一直潜伏在中国人的血液里。

也正因如此,中原文明的黄金加工工艺,一直不及西亚各民族发达。

有什么办法呢?在中国这片土地上,黄金出现之前,珠玉已经登上神权的宝座。后来者只能望其项背而叹息。

可是,如果你亲手串过古珠,就会发现,有些高贵的珠子,百般摆弄不成,非得黄金古珠出马,才衬托得出那个架势。

真是又一层委屈。

(摘自《杭州日报》 图/高加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