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纳米比亚 人类的起源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纳米比亚 人类的起源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纳米比亚(Namibia)位于非洲西南部,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最迟摆脱白人殖民独立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后一个独立的殖民地。纳米比亚现在已成为中国行游者热门的旅游目的地,她除了拥有全球最古老的沙漠、最后的原始部落、动物王国的美称外,更是全球摄影师所向往的摄影天堂。

8000万年前的古老沙丘

从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Windhoek)乘车前往苏丝斯黎(Sossusvlei)沙漠公园攀登世界最高的沙丘。苏丝斯黎沙漠公园属于纳米布沙漠的Namib-Naukluft 国家公园,纳米布(Namib)在当地语中是“遥远的干燥平地”的意思,纳米比亚(Namibia)的国名就取自于此。这里的沙漠含有丰富的铁,经氧化后,沙漠表面就变成了红色。因为光线的变化,红色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照下呈现出多样的红,风情万种。

然而,在这个沙漠中还隐匿着一个具有恐怖名称的景点——“死亡湖盆”(DEAD VLEI)。这个粘土质湖盆是雨后形成的,但随着气候的变化,该区域气候变干旱,沙丘蚕食湖盆,阻挡了河水的注入。由于缺乏足够的水源,只有少数动植物存活下来,它们都以晨雾为生。死亡湖盆周边散落着骆驼刺的残骸,大概已有900岁的高龄,在烈日的焦烤下已变成了黑色。因为气候太干旱了,这些残骸至今都没有腐烂。众多电影、广告都曾来此取景。

湖盆中一棵棵屹立了几百年的骆驼枯树孑然矗立,苍凉壮美,伴着昔日河床泥土的遗迹和层层红色的沙丘,有一种凄美的壮观。死亡湖盆的名字虽然让人感觉很绝望,但不经意间,从身边纵身而过的野兔,为这一片死寂凭添了活力。

就在这片湖盆中,世界最高的沙丘——45号沙丘(因为这座沙丘距离公园大门45公里,所以就取名为45号沙丘)盘踞于此,它的高度为325米,有8000万年历史,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沙丘之一。简单的名字挡不住45号沙丘的魅力,历经千万年的洗礼,沙丘的造型呈现出优美的曲线。由于太阳射下的光线,沙丘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面。朝阳的一面如血般殷红,背阳的一面则是深邃的黑,红与黑互相冲撞,在山脊交汇。

与野生海狮亲密互动

离开苏丝斯黎沙漠公园,奔向大西洋海岸线。在蜿蜒曲折的地形中穿行,终于到达沃尔维斯湾(Walvis Bay)。

沃尔维斯湾位于纳米比亚西海岸的中部,随南极寒流而来种类繁多的浮游生物和鱼、虾,因此引来众多鲸群,所以沃湾又称鲸湾港。沃尔维斯湾是南部非洲西海岸最大的浅水咸水湖,周边栖息着众多鸟类,以火烈鸟和鹈鹕居多。

沃尔维斯湾乘船出海观看海洋动物的活动最为有趣,航行在湛蓝色的大海上,遥看鲸鱼、海豚、鲸鱼,还有一堆堆肥肉堆积的海豹,更可以近距离接触野生的海狮和鹈鹕。游艇上还为各位行游者准备了一餐红酒、生蚝的饕餮盛宴。

Catamaran公司的游艇又大又漂亮,它们的“出海巡游”活动最受欢迎。早上九点左右起航,持续三个多小时,开到附近海域找寻各种海洋生物,品尝特色美食。根据游艇的大小,活动费用在250纳元-450纳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90元350元之间。

游艇刚刚靠岸,上面就来了第一位客人——一只肥硕的海狮。因为“出海巡游”是这里的常规项目,所以聪明的海狮们都知道上船就有早饭吃,早早的就候在上面迎接客人了。刚从水里跳上来的笨重家伙,浑身湿漉漉的,黑色的皮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它跟人类已经是好朋友了,丝毫没有对人类的惧怕。走到哪里都像个大明星般,派头十足,昂首阔步。向导用桶装了一袋鱼过来,大家伙立马扭动着肥胖的身躯快速跟上,丝毫不笨拙。公司规定,喂食同一只海狮不能超过10条鱼,这样是为了避免它们丧失野外生存能力。每到喂食结束,向导会引领它从船舷边跳回海里。这个途中一些冒失的行游者总能跟这些大家伙撞个满怀,被大海狮挥动双鳍的时候踩到脚,被一个重达几百公斤的家伙踩到足以让你的旅行刻骨铭心了。

馋嘴的家伙还不只海狮,随着向导一连串清脆嘹亮的哨响,霎时从薄雾中窜出若干鹈鹕和海鸥,像箭一般从船弦两侧飞来。接着,向导潇洒地把鱼抛向空中,鹈鹕长开大嘴,准确无误的在空中直接拦截。它们就徘徊在人们的头顶之上,你总是会有它们下一次扇翅膀时就会打到头的错觉。鹈鹕的大嘴直接接鱼尚能理解,小小的海鸥也上来凑热闹。整个身体都不比鱼大多少,但一次也要吃一整条鱼,贪心十足。

数万海狮占领十字角

十字角(Cape Cross)距离斯瓦科普蒙德仅100多公里。关于十字角的名字至今流传有两种说法:1486年葡萄牙探险家Diego Cao(第一位踏上纳米比亚的欧洲人)在此竖立一个2米高的十字架,以彰显葡萄牙国王的尊荣。另一有关十字角的说法是,Diego Cao依照指引航海方向的南十字星座外形而得灵感。

1980年于原处重新设立一个辉绿岩制的十字架,刻有拉丁语、葡萄牙语及德语的碑文。但这里现在聚集着的8-10万只海狮则成为了标志性景观,也是在纳米比亚最值得看的生态动物风景之一。

十字角的开放时间是上午十点到下午五点。来这里的游客比较少,而且通常只逗留半个小时,也是因为这里奇臭无比的味道很难让人久留。这里没有正式的大门,施工队正在修路,一个破旧的小屋就是管理处,在这里买门票,墙上有些资料介绍。

再向前一段路,眼前横着一长条栈道,供行游者行走,也起到阻隔海狮的作用。这里其实没有任何指示牌规定行游者的行为,但大家都自觉地行走在栈道上,尽量不打扰海狮的生活。

远处一段残墙上趴着几只小海狮,行游者们都兴奋得大叫,哪知向导一脸镇静地指着前方的栈道,这才发现,栈道下面黑压压的一大片全都是小海狮!一个个黑黢黢的小家伙蜷缩在行游者脚边,伸手就能触摸,如果想要抱走一只,都没人阻拦。但出于对野生动物的尊重,人们并没有触碰过它们,只是在一旁静静观看。

海狮作为海洋动物,通常生长在较为寒冷的地区,因为这里大西洋沿岸风浪巨大,气温寒冷,加上因为海流带来的丰富水产,所以吸引了如此数量众多的海狮。我们去的时候正逢繁殖季节,几乎每一只成年母海狮都生了或者将要生一只小海狮,所以海狮的数量顿时增加了几万,非常庞大的家族。成片的海狮群,顺着海岸线绵延,与沙滩的黄色融为一体。凑近点就可以看到一只只海狮,各种姿态,有仰卧状的,趴着的,半躺半趴的,水中嬉戏的,岸上晒太阳的,相互依偎的……

很多的成年母海狮都在海里觅食,把自己的宝宝丢在沙滩上。小海狮也聪明,知道长期被太阳炙烤会小命不保,就蹒跚着往栈道方向爬,一个个躲在栈道底下的阴影里睡大觉,等着妈妈回来。走在栈道上,一直能听见小海狮发出的“咩咩”声,有置身于羊群之中的错觉。更多的小海狮正在朝栈道爬过来,脸上身上都是沙子,睁着硕大的眼睛,楚楚可怜的模样。在栈道最北端,有一个给客人的休息室,但现在已经挤满了几十只小海狮,完全没有给行游者留任何余地。还有些负责的海狮妈妈,叼着小海狮往栈道这边送。但海狮毕竟不是用脚走路,行动很吃力,再叼上一个小海狮负担更重。不知道是哪个海狮妈妈发明了“甩”的办法,叼住小海狮,往前一甩,只听到卡通片里那种夸张的“啊”的长音,一只黑乎乎的小海狮就飞过来了,落地后惊恐地望着妈妈,引得看客们发出阵阵笑声。

世界最大的岩刻画群

告别海岸线,返回非洲内陆的区域。在探访世界最大的岩刻画集中地——颓废方丹(Twyfelfontein)的途中,可以途经臭名昭著的骷髅海滩(Skeleton Coast)。

从西海岸休闲国家公园往北就是骷髅海滩。骷髅海滩一面临海、三面为沙漠环抱,经常大雾弥漫。19世纪德国人大举入侵纳米比亚,但从未占领骷髅海岸。据说一支德国部队进入骷髅海岸,却因为迷失方向而全军覆灭。一些外国船队也企图在这里登陆,由于浪高滩险,这些船只大多触礁沉没,葬身鱼腹,因此得来这个不好的名声,但这里的海滩和沙海相连的壮观还是吸引了无数游客。整个骷髅海滩的面积非常大,一直绵延到纳米比亚的最北端。

一路欣赏着海浪高速前行,出现一个大门,画着两个骷髅图案,这就是骷髅海滩公园的大门。进入骷髅海滩公园,没有看到沉船和浓雾,依旧是汹涌的浪涛。

颓废方丹是世界上石制雕刻最多的地方之一,也是非洲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岩画遗迹,总计约有2000个岩石雕刻。1952年,纳米比亚宣布颓废方丹为国家历史文物区,2007年被列为世界遗产地,这是纳米比亚的首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地。

离开骷髅海滩,驱车前去欣赏这一史前人类精美岩画的露天博物馆。尽管顶着世界遗产的头衔,参观岩画的门票价格很便宜,只需30纳元(折合人民币约21元)。

说到颓废方丹,大家脑海里第一反应出来的照片不是岩画,而是一块风化的巨石,像一张巨大无比的嘴,有锋利的牙齿,这张经典照片成为颓废方丹的标志。问询管理员才知道,山上的一块巨石便是著名图片的原型。而那块巨石,不是在观赏线路上,也少有人前往。

有岩画的巨石散落在峡谷的各处,向导将这些巨石连成了几条观看线路,有些地方还搭上铁架平台,方便大家攀登。这个峡谷里长期生活着两个人类族群,根据发掘的遗物表明,狩猎者和采摘者是第一批居住者,他们的手工制品是数千年前石器时代后期的典型代表。石器时代的狩猎者和采摘者制作了大部分石刻和全部的绘画:动物和人类的描绘。然后在2000-2500年前之间第二批居住者来到这个峡谷:放牧羊群和制作陶罐的Khoekhoen人。牧羊族制作的岩石艺术完全不同于狩猎者和采摘者,它们看来完全是几何形状,包括雕琢的一行行圆点。这里大约有2500幅石刻,但现在人们估计有5000多个独立的刻画。

大多数保存完好的岩刻是犀牛、大象、驼鸟和长颈鹿,以及人和动物的脚印画。最有名的例子是“狮人”,一个狮子每个脚爪上有五个脚趾头,该雕刻说明岩刻艺术与狩猎采集者的信仰体系相关。该遗址连贯、广泛、高质量地记录了至少2000年南非这块土地与狩猎采集者社区相关的礼仪习俗,而且它令人信服地说明了狩猎采集者的礼仪和经济习俗之间的联系。

据讲解员介绍,雕刻岩画是为了教育世世代代子孙如何捕猎而开始的,在这些巨石上几乎雕刻了在纳米比亚看到的所有野生动物。长者通过图案告诉子女哪些动物是可以捕猎作为食物,哪些是危险的。很神奇的是,虽然这里距离海岸有几百公里距离,但是在岩石上仍然发现了海狮、企鹅的雕刻,这也说明当时原始部落曾经去海边挖盐食用,看到了海狮后回来按照记忆雕刻的。

辛巴族“红人”部落

辗转几百公里,来到辛巴族部落的所在地奥普沃。纳米比亚是非洲大陆上最后一个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这里广袤大地上除了珍稀的野生动植物外,还有一个行将消失的特殊土著族群——辛巴族。

辛巴部落是纳米比亚最具特色的传统部落,辛巴人17世纪从安哥拉高原迁徙至纳米比亚,一度成为非洲大草原上最为富庶和强大的游牧民族之一,但如今,他们依旧停留在原始状态,生活在远离现代文明的偏远地方,聚集在一个个孤立的小村落里,维持着500年前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其独特的原始人文景观,令人赞叹。

辛巴族女子常年袒露上身,最特别的是,她们喜欢把一种红色石粉和着奶油涂抹在身上,就连头发也要用这种“红泥巴”裹着。因此,辛巴人的皮肤永远都是红色的,所以又称他们为“红人”。辛巴女子身上的红色颜料是用一种采自山区的红石做成的。制作方法很简单:把石料磨碎,然后加入水和从牛乳里提取的脂肪。这种颜料能保持一周不褪色。她们这么做,一是为了抵御烈日暴晒,二是蚊虫不会叮咬。由于缺水,辛巴女人一生都不洗澡,一辈子都会裹在“红泥巴”中。

如今的红泥人部落,人数不足两万,除了脱离了母系氏族,一切还都保留着原始的生活形态。他们以畜牧、种植为生,过去男人常年外出放牧狩猎,女人留守,现在男人们也开始外出打工挣钱了,女人依然在家里操持家务。辛巴人崇拜祖先、崇拜火,祖先和火是维系民族的精神核心。一个家族结成一个部落,一个村子基本就是一族人家。他们居住的房屋,大多是用树枝和掺有牛粪的泥巴搭建而成的,屋内面积一般只有三、四平方米。

由于一种神秘遗传基因的缘故,很多辛巴男孩在15岁之前就夭折了。这导致多数辛巴部落的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因此辛巴人的男女关系非常随意,三头牛就可以换一个老婆,但是必须是一头公牛两头母牛。这里的男子一般都要娶三、四个妻子来保证人口的繁衍,即使这样,辛巴人的人口仍然在锐减。

TIPS

1.机票:纳米比亚与我国无直航。主要路线有两条:北京—香港—约翰内斯堡—温得和克;北京—法兰克福—温得和克;第一条路线较为经济,南非航空公司和纳米比亚航空公司有从约翰内斯堡飞往温得和克的航班

2.签证:纳米比亚驻华使馆,地址:北京朝阳区塔园外交人员办公楼1单元13楼2号 ,费用600元人民币

3.酒店:如果想在首都温得和克品味一下殖民地时期的西南部非洲,你可以去豪华的赫尼兹堡宾馆(Hotel Heinitzburg),那是一座1914年建的城堡。费用为双人间2014纳元含早餐,折合人民币约为1585元。经济舒适的小旅馆,其中最好的一个是维拉·沃迪旅馆(Villa Verdi),距市中心不远,双人间带早餐630纳元

4.饮食:在温得和克,乔啤酒屋(Joe’s Beer House)以它的热闹的户外气氛而闻名,晚餐每人320纳元,折合人民币约为251元,酒水免费。吃午饭最好的地方是镇中心动物公园(Zoo Park)里的咖啡园(Cafe Zoo),一顿简单的午餐每人80纳元,折合人民币约为62元。当地吃牛羊肉为主,羚羊肉是他们的特色肉食,味道和牛肉差不多

5.汇率:1RMB(人民币)约等于1.27NAD(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