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说“九” 第3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说“九” 第3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说文》:“九,刚之变也。象其屈曲究尽之形。”《易》以阳卦为九。《易・乾》:“初九,潜龙勿用。”孔颖达疏:“以其阳爻,故称九。”古人又以“九”指南方。乃因《易》卦的“离”配南方,其数配“九”。《素问・五常政大论》:“眚于九。”王冰注:“九,南方也。”古代记数以绳结,两条绳子交叉,拐两个弯,就象将“九”倒悬起来。这由“九”的甲骨文字形可以看出来。“九”尝从左,音zuo,是人的左手的象形,是“左”的本字。所以“九”与人的手臂有关。丁山《数名古谊》:“九,本肘字,象臂节形。……臂节可屈可伸,有纠屈意。”因同声借用来表示“九”这个数目。在甲骨文、金文中已将九用为数目字。《玉篇》:“九,数也。”《六书故・疑》:“九,数。八而加一为九。”《素问,三部九候论》:“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

“九”是个数目字。而且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一个重要的数目字。《汉书-京房传》:“九年不改。”注引张晏:“九,阳数之极也。”

“九”用作基数,张养浩《登泰山》:“万古齐州烟九点。”《孟子・梁惠王上》:“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九”也可单独表数量,不必加量词。

也用作序数。《左传,僖公五年》:“其九月、十月之交乎?”《周礼・地官》:“八日以誓教恤,则民不怠:九日以度教节,则民知足。”

古代的“九”,往往表示虚数,言物之多。汪中《述学・释三九上》:“因而生人之措辞,凡一二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三以见其多:三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九以见其极多。此言语之虚数也。”实数可稽也,虚数不可执也。刘师培《古书疑义举例补》:“《楚辞,九歌》本十一篇,而以九数标目,则数之不止于九者,也可以九为数。盖‘九’训为‘究’,又为极数,凡数之指其极者,皆得称之为九,不必拘泥于实数也。”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刘良注:“九,数之极也。”宋赵鹏飞认为“葵丘之会……叛者九国”有误,指出“葵丘之会实惟六国……宁有九国乎”,其实是将虚数“九”看成实数了。“九死”指多次濒临死地。《公羊传・庄公四年》:“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九世”形容历时久远。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九曲”指黄河多次转弯。“九九”则表极多数。《平山冷燕》第六回:“曲径逶迤,三三不已:穿廊曲折,九九还多。”

古人常以“九十”表多数。《诗经・东山》:“亲结其缡,九十其仪。”郑玄笺:“女嫁,父母既戒之,庶母又申之,九十喻丁宁之多。”

有趣的是,人们还以九的倍数来表示多数。甚或刻意凑成九的倍数。又如泰山有十八盘,形容山路弯曲说十八弯,形容姑娘成人后变化多说“女大十八变”:言行业分工之多说三十六行、七十二行、三百六十行;说宫殿多称三十六宫,说计谋多称三十六计;泉城济南有七十二泉,孙悟空育七十二变,水泊梁山有一百零八将。又分为天罡星三十六将、地煞星七十二将,等。三三如九,是以也常用三来表多数。如三思,三折肱等。

以“九”打头的双音节词,多与数目有关。但也有实指和虚指两类。实指的如“九州”指禹治水后中原地区设置的九个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锡”是帝王尊礼大臣所赐的九种物品:“九伐”指周代制裁诸侯违反王命行为的九种办法。等等。虚指的如:“九仙”犹说诸仙;“九光”指多种色彩;“九合”指多次会盟等。但有的与数目无关。如“九五”,出自《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言九五气盛至于天,故云飞龙在天,此自然之象,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后遂称帝位为九五之尊;“九百”(又作“九伯”)乃是称痴呆者,犹如今之“傻冒”:“九闳”指天庭的大门;“九暑”,称盛夏,“九遐”指辽阔的天空,等等。

“九”表分数,是与其他数词连用。白居易《村居苦寒》:“四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袁枚《独秀峰》:“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八九”即十之八九,百分之八九十。“十九”、即十之九。《塞翁失马》:“近塞之人,死者十九。”“九停”也表十分之九、九分、九成。元代乔吉《两世姻缘》:“玉肌骨减了九停,粉香消没了半星。”

“九”又是时令名,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九”,共九个“九”。民谚:“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镜花缘》第六十四回:“一日,正值腊月三九时分,天气甚寒。”可作“九九”的简称。‘醒世姻缘传》:“今年九里这们冷天,只怕你老人家就是寿长,也活不成。”又作为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的简称。纳兰性德《卜算子》:“青鬓长青自古谁?弹指黄花九。”古代又称每月的二十九日为上九,初九日为中九,十九日为下九。下九日时妇女常群集嬉戏。称为阳会。《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九”又是“久”和“鸠”的通假字。陆德明释《庄子・至乐》“生乎九猷”一语:“李云,九宜为久,久,老也。”陆德明释《庄子・天下》“九杂天下之川”一语:“九,本亦作鸠,聚也。”“鸠”即“纠”也。通“鸠”时“九”读作阴平。

古代有人以“九”为姓。据王士稹《池北偶谈・谈异一・奇姓》云,明代有人名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