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实践提前阅读批注 变革语文教学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概念描述
10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告诉我,文选型的教材编写方式、纷繁芜杂的阅读教学模式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效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我一直试图改进当下的阅读教学过程,以期在科学压缩课堂教学时间的同时大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并着力开展课外阅读和班级读书会。
最近两年,我尝试在课文教学之前,先由学生进行提前阅读,并以文字批注为阅读成果的主要呈现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师教学课文之前,学生先通过自主自能的潜心默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解读文本,咀嚼语言,写下自己的感悟和发现。然后通过课堂上师生对关键语言现象和学生的自主发现进行交流互动,相互印证,共同探讨,最终在教师适时适度的引导下达成对文本内容的准确把握、内涵的丰富感悟、语言的学以致用以及与价值观的视界融合。
提前阅读批注的内容包括文本理解、情感体悟、表达鉴赏和质疑问难等,而其所指向的阅读能力训练即为信息筛选、文本解释、整体把握、比较鉴赏、语言评价等。
二、实践意义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经提出这样的命题:“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实践证明,提前阅读批注使阅读教学的流程悄悄发生了变化――“先学后教”成为必然。于是,找准学生的起点变得顺理成章,“以学定教”也有了实现的可能。
这是因为,在学生提前阅读批注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批注筛选需要重点落实的语文知识,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批注,发现他们普遍关注的语言现象和未关注的有价值的语文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批注,了解他们对文本意蕴内涵和文本语言形式的初步感知。如此,课堂教学就能更加准确地定位学生的学习起点,更加具有针对性地确定语文教学内容,阅读教学的推进也将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断生出新的最近发展区。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以前举步维艰的文本语言形式上的研究、结构章法上的发现,学生也有了足够领会的学习基础。一句话,学生的学习起点明显提高了,课堂也变得更加语文化了。
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践提前阅读批注的过程中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学生的阅读过程从被动的被引导的创造逐渐演变成主动的探究性的独特发现,其间所带来的阅读角色变换、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淬炼和阅读分享喜悦,远比过程本身更有价值。
首先,阅读批注融感性的体验、感悟和理性的思考、评析于一体,能切实提高学生在阅读中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鉴赏力、记忆力和阅读速度,是受益终生的一种阅读方式。其次,提前阅读批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与文本的亲密接触,保证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阅读批注成果的个性化。提前阅读批注的课堂是基于学生的智慧分享和批注交流的,课堂能更加吸引学生关注和参与。如此,阅读教学的多方会话、有效对话也就有了可能。其三,在新的阶段,引领学生实践提前阅读批注,不仅要让学生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对于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通过这样的训练和实践,学生的语文学力素养也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转变。比如学习兴趣、求知欲望的持续高涨,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善于发现、善于思考、主动获取知识、改进学习方法等语文能力的综合提升。其四,基于学生提前阅读批注的语文课堂使得课堂教学明显提速,于是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组织开展班级读书会。如此课内课外循环滋养,可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加快提升。
三、支架范式
在提前阅读批注实施初期,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阅读方式,学生需要有相应的“支架”。因此,在梳理了一段时间的批注之后,我筛选并提供了如下批注样式,为学生的自能自行批注提供范式。有了这样的支架,学生的批注整体质量明显提升,尤其对于批注能力较差、表达水平较低的学生,更是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因为这些范式不仅提供了表达的支架,也提供了思考的支架,更提供了批注落点与方向的支架,这使得他们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①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读了特别感动?它表达出了
②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③这个字、这个词特别有意思,因为
④这里运用的这个标点很有意思,因为
⑤读到这一处的时候,我想说
⑥读到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 我还想到了某句诗、某首歌、某篇文章。
⑦这篇文章采用了前后呼应、一唱三叹的写法。它的好处是
⑧这个题目这样写,它的好处是
……
当然,对于一些批注能力较强的学生,其本身在阅读感受、语言品味和表达能力上就相当出色,所以可以提醒他们不需要按图索骥,尽情释放他们的文本体验,牧养他们的解读能力。
四、形式列举
从呈现方式上看,提前阅读批注的形式可分为题注、眉注、夹注、尾注、总批等形式。
所谓“题注”,即针对题目进行的批注。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接触一篇文章,首先要关注它的题目。所以,针对题目批注一些疑惑、感受,既可以是就内容上、情感上谈,也可以就写法上谈。比如人教版(下同)六年级课文《山中访友》,针对这个题目,有学生批注:拜访的会是什么样的朋友?怎么就把草木花鸟、自然万物都当成自己的朋友了呢?也有学生批注:题目短短四个字就把人物、地点、事件表述得一清二楚,言简意赅。
所谓“眉注”,即对文本开篇的批注。在小学阶段,很多文章都是典型规范的“总起―分述―总结”的结构,而且有明显的首尾呼应。所以在开篇进行批注,易于把握整体。比如五年级课文《晏子使楚》的开篇:“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有学生批注:这句话很关键,正是因为都是大国,楚王才要想尽办法侮辱晏子,也正是因为都是大国,晏子才敢这样针锋相对。再如六年级课文《詹天佑》的开篇:“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有学生这样批注:这句话是全文的总起句,概括了全文的内容,课文讲述了詹天佑是个怎样杰出又爱国的工程师。
所谓“夹注”,即对文本语言字里行间即时即兴的批注。学生往往能够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文本阅读经验为基础,进行对内容的解释、对情感的揣摩,优秀的学生或者经过长期训练之后能对表达方式进行分析和鉴赏。比如在六年级课文《山雨》中有这样的句子,“沙啦啦,沙啦啦……”有学生批注:此处的省略号仿佛让我听到了山雨由远而近的声音。如此,批注过程使纸面的语言活化为丰富的视像。
所谓“尾注”,是呼应眉注的对文章结尾的解读和感受。无论作者使用何种结尾方式,都指向于对文章内容的总结、情感的抒发和感悟的和盘托出。这样的尾注相对简单。当然,也有一些文章的结尾是顺势流泻,没有对全文再做观照。比如六年级课文《用心灵去倾听》的结尾:“随后,她给我读了纸条上的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有学生批注:此句中的冒号表示解释说明。这里的“歌唱”呼应前文可爱的小鸟的“歌唱”,都是表达离开人世。文章到这里戛然而止,却让人更加忧伤。
所谓“总批”,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的思考和评价。可以是对内容的概括,也可以是对文章表达的情感的解读,更可以是对文章写法的感悟鉴赏。总批往往需要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和批注基础,在文字的要求上更有统御性,更加深刻。要善于剥离表面的文字走向内在的肌理。比如有学生对《山雨》的总批是:自然天成,不拘一格,野性十足,随心所欲。四个词语既精准又贴切,可以说这样的学生在批注过程中已经深得文本作者表达意图的精髓。
五、成效解读
提前阅读批注的实施,引发了我的阅读课堂的真正变革,使阅读教学生气勃勃,学生参与度高,阅读能力训练卓有成效。在对一学年阅读批注实验之后的学生进行的“阅读批注面面观”调查中,有学生写道:“以前不怎么习惯批注,好像多写一处都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现在,批十处都是信手拈来,小菜一碟,不费吹灰之力。这充分锻炼了我的语言组织能力,就连写作文也顺手了许多,这就是所谓的‘一箭双雕,一石二鸟’吧。”有学生写道:“在批注中学到很多很多,比如批注的这篇文章写法是怎样的、结构又是怎样的……这些收获都可以用到习作中去,以前写作文都是不知该从何下手,现在只要想到批注过的文章就能流畅写完。”还有学生写道:“提前阅读批注还有一个优点,因为老师是从大人的角度出发的,有时候大人觉得简单的问题,我们却很难理解。在上课之前,交流批注,同为学生的同学,批注语言更易懂,大家一听就明白了。”
提前阅读批注之所以能取得一定的效果,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珍视学生独特体验,实现开放而有创意的阅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说实话,在我们当下绝大多数的语文课堂上,都是将教参奉为圭臬,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提前阅读批注则彻底打破程式化的阅读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师意义和教参意义不再成为课堂的主角,鲜活生动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充盈课堂。事实证明,在提前阅读批注后展开的阅读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地将自己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大家分享,阅读角度的多样化、层次的多元化、创造性阅读的产生都拥有了充分的可能。阅读真正成为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和文本多维对话的过程。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孙立权老师在《启迪灵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一书中记录了学生这样的学习感言:“批注式阅读”不仅是对阅读的批注,更是对思想、对人生的批注。
2.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形成自然朴素的阅读姿态。
语文教学中有一个十分尴尬的现象,那就是课本发到学生手里,学生捧着新书读得津津有味,一旦由教师开讲,课本就变得“面目可憎”。什么原因?一是我们的语文教师切不准文本核心的语文价值和审美体验,把语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变成一大堆所谓的意义和内涵。另一方面,文本一旦进入课堂,成为阅读教学的对象,那就处于非常态,仿佛是放进了玻璃柜,与学生自然朴素的阅读隔起了一层厚障壁,这怎么能得到学生的喜欢呢?而提前阅读批注可以说是一种最为接近学生原初阅读、自然阅读的方式,教师不讲而让学生先读,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私密的个性化的阅读。在此基础上,通过批注积累下自我的阅读感受和独特体验。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不仅能够针对学生文本关注的热点,准确聚焦文本的教学生长点,还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长此以往,提前阅读批注成为一种阅读习惯养成后,是真正能帮助学生实现阅读人生,使他们一辈子受用无穷的。
3.增强学生语文意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包括信息提取和筛选能力、作出解释的能力、整体把握的能力和作出评价的能力。在长期的提前阅读批注过程中,我们发现,批注点的选择在很多文本中达成极大程度的相同性,这其实就折射出学生阅读信息提取和筛选能力的趋同。我们知道,每个文本都有其最为经典的语言现象、最为个性化的独特幽微或者最为思想深刻的表达,这些语言现象正是文本的核心语文内容,也正是我们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中重点关注的。学生在批注过程中所阐述的感悟和理解,其实就是对文本进行的解释和感悟,所以批注得越正确、完整,对文本的理解和解释也就越到位。再有,优秀学生会逐渐自觉地关注文章的结构、首尾呼应、承上启下、整体布局等,其实这就是学生整体把握能力的逐步苏醒;而关注标点、词语、句子,乃至比较还原这样写不那样写的意识的苏醒,则体现的是阅读评价能力的逐步提升。长此以往,学生面对一个文本,自然会首先关注它的“语文”,即语言文字的表达运用,如此,学生的语文意识也就得以润物细无声的持续增强。
4.读写互动更加紧密,滋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包括遣词造句、语言修辞、表达技巧、材料选择、结构布局等。语文教材是学生获得读写知识、训练写作技能的重要源泉。在提前阅读批注能力训练中,我始终最迫切关注的是引导学生的批注由单一的文本感悟转向多元的语言形式分析揣摩、文章写法的感悟发现,从而领悟文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润物细无声地逐渐内化为学生的素养。编者在编选教材时,所选用的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而且注意到了各种文体的穿插兼容。所以阅读批注在扎实推进的过程中,学生就能独立地直面很多文体和很多风格的表达方式。只要我们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关注,在批注交流、探讨或者二次批注过程中,有意识地凸显文体特征、文章写法、表达艺术,那么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进行文本及其语言表达的模仿、迁移和运用。
六、警惕干预
提前阅读批注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就我的经验,主要要警惕和规避如下一些问题,对于如下问题,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进行干预。
1.避免两极分化。
优秀的孩子善于发现文本的语言特色,批注准确到位,而且批注语言本身比较妥帖、富有诗意,能够由此及彼,引经据典。而最吃力的孩子不但草草了事,甚至连基本的信息搜集和筛选能力都磕磕绊绊,字迹也潦草,批注语言往往成了对文本的重复和强调。这一点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并且时刻关注,及时进行干预。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这样的孩子将支架范式运用起来,期待熟能生巧,最终形成自己的批注风格。
2.调控批注质量。
影响提前阅读批注质量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五个方面:
(1)忽略整体。形象地讲,如果把传统的阅读教学比作是“圈养”的话,那么,批注式阅读教学就相当于“牧养”。让学生自主自能地走进文本,去寻找语言现象进行自我阅读批注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学生的着眼点会在一词一句一段上,而忽略了整体的观照,导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如果教师不及时加以引导,那么汇报交流中就会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支离破碎的情况。
(2)感悟横行。在对大多数课文批注的过程中,学生最喜欢和擅长的是对文本情感和人文价值的关注,而且批注重复累赘,学生却乐此不疲。遗憾的是鲜有写法结构、语言运用方面的解读和思考。这是因为学生长期以来的语文课堂学习是运用以语言感悟为核心的偏离语文正轨的学习方式,而且就语言内容进行解读和感悟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而研究和分析语言的表达形式、文章的结构方式以及作者的写法特点则相对较难,需要良好的语感、长期训练的分析能力和广阔的阅读背景。
(3)浅尝辄止。提前阅读批注要想有较好的收获,学生就必须沉下心来,潜入文本,才能开拓一方新天地。但在实践过程中,有些学生以完成任务为宗旨,文章一遍都未读完就开始批注,抓住一鳞半爪就开始写感受,批注语言也多以“真的……确实……”来写,结果很多批注内容不是文本的重复,就是一些模糊粗糙浅表浮躁的感受。批注本来就是“体会那微妙的咀嚼味儿”(朱自清语),是需要潜入到文本语言的细节和深处进行的,只有如此批注,才能真正有所收获。而浮在表面的批注方式不仅无法真正与文本实现对话,也无法很好地进行阅读能力培养,更无法训练自己的思维和表达。
(4)思维缺席。当提前阅读批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进行实践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观察每位学生的批注状况,这种观察在教学生活中等同于常规意义上的作业批改,只不过批改方式产生了变化。没有思维和理解投入提前阅读批注实践的学生,自然不愿意全身心地进行阅读批注,逐渐地,批注成为一种负担,于是,人云亦云、草草了事、天马行空、乱写一通的状况逐渐浮出水面。这些批注在课堂学习和交流中几乎毫无价值,没有积极参与就没有思维含量,没有思维含量就没有意义和价值。
(5)公共话语。阅读批注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私密化的过程,一旦需要交流往往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公共话语和流行样式。所以教师必须着力张扬有特色、有自我独特发现的批注,以这样的方式营造一种舆论,展示一个导向。
若在提前阅读批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上述现象,教师当引起高度重视,及时规避和跟进,为学生提前阅读批注能力的发展和提升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拱宸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