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马铃薯地膜覆盖的作用及其栽培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马铃薯地膜覆盖的作用及其栽培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阐述了地膜覆盖的基本原理,总结了马铃薯地膜覆盖的主要作用,并从深耕整地、选用抗病品种、起垄覆膜、适期播种、加强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地膜覆盖;原理;作用;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32.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085-02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一项提高地温、蓄水保滴、改变生态环境、改良品质、促进早熟、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高投入和高产量的栽培技术。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解决加定镇浅山、半浅半脑地区马铃薯生长中长期存在的低温、干旱、无霜期短等不利自然条件的影响,实现大幅度提高马铃薯产量、早上市,提高农民的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1 地膜覆盖的基本原理

1.1 增温原理

马铃薯的生长条件必须以一定的温度为条件。外界温度的变化,必然影响到内部的生理变化和产量与品质。因此,地膜覆盖的增温效应是作物早生、快生、促进增产的主要原因。运用这一原理,创造适合马铃薯根部发育的良好土壤温度,达到早熟、优质和高产的目的。覆盖地膜后,白天塑料薄膜的透光率很高,太阳辐射的光能透过薄膜而直接投射到膜下的地面上,把光能转化成热能量,地膜上凝结的露珠可以阻隔长波通过因而地面升温。同时,由于多贮存的乱流或平流送给贴地气层的一部分热以及水分蒸发而带走的一部分潜热被保存下来,并向下层土壤疏松,因此地膜下面各土层的温度都高于露地。夜间,将这些多贮存起来的热量,不断地疏松给膜内的地面,减缓了覆膜地面温度的下降速度。此外,由于夜间低温,因此夜间膜内地面温度和各层土壤温度也均高于露地。根据记录,马铃薯从播种至出苗期覆盖地膜后0~20 cm不同土层的日均地温比露地增加0.6~4.7 ℃,出苗至封垄前10 cm土层地温平均增温1.9~3.6 ℃,覆盖地膜的有效积温也明显增多。

1.2 保水作用原理

土壤水分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水分在土壤存在和运动的状态,不仅直接影响作物的生育,而且影响土壤本身的化学、物理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地膜覆盖是土壤表面设置1层不透气的物理阻隔,使土水分垂直蒸发受到直接阻挡,切断了土壤水分同近地气层的水分交换通道,迫使水分在膜下循环和横向蒸发,使土壤水分的蒸发速度相对减缓,从而提高了土壤水分的利用率。地膜覆盖的土壤含水量经常保持在70%左右,为农作物根系吸收水分、养分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3 对土壤性状及肥力的影响

地膜覆盖后,一方面由于明显改善了土壤的水热状况,因而引起了一系列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有利于土壤水、气、热的协调,促进根系的发育,确保根系正常生长,增强根系的活动;另一方面,土壤覆盖后,使土壤表面避免风吹、雨淋的冲击。减少中耕除草、施肥、浇水等人工和机械操作的程序,能够使土壤保持良好的疏松状态,有效地防止板结。地膜覆盖后,土壤微生物增加,促进了土壤养分的转化,从而加速有机质的分解,提高作物对有机质的利用率,以培养和维持地力,发挥覆膜的最大增产效应和作用。

1.4 对病虫草害的影响

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主要决定于生态环境。因为马铃薯地膜覆盖后,生育进程加快,根系发达、枝叶旺盛,体内营养高,能够抑制病害的循环侵染和传播速度。同时,通过覆膜,马铃薯出苗早、生长快、成熟早、缩短了病虫害的危害时间,减轻危害程度。但是地膜覆盖后,地温高、湿度大,易于病菌传播。因此,要注意种薯的选用和处理工作,否则将会影响覆膜的增产效果。农田中的杂草既消耗土壤中水分和养分,又与农作物争空间、争光照,而且诱发病虫害,严重阻碍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覆膜后,土壤表面的高温和通气不良,可抑制杂草生长,防治效果一般在60%~70%。但如果覆膜不严紧,有孔隙,不仅难以抑制杂草,相反,土壤水、热状况好,杂草生长更旺,可把地膜顶破,严重影响覆膜效果。为了提高除草效果,在注意覆膜质量的同时,播前使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才能提高防效。

2 马铃薯地膜覆盖的主要作用

2.1 促进马铃薯生长发育

地膜覆盖后增加了土壤温度和有效积温,充分满足了马铃薯生长发育对热量的要求,播种后能早发芽、早出苗,使马铃薯整个生育提前,有力地促进了其生长发育。覆膜后马铃薯均表现为叶多、叶大、叶色深绿,根茎粗壮,生长势强,因而加快了马铃薯的生长和发育进度,各个生育期相应提前,可以提早成熟。

2.2 促进根系生长和块茎膨大

地膜覆盖栽培,使土壤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对马铃薯根系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根系数量、长度等各项指标明显增多,根系分布范围广。根粗、匍匐茎增多,生长速度快,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增强,为早熟增产奠定了基础。马铃薯块茎是主要的食用部分,块茎生长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马铃薯产量的高低。马铃薯块茎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6~18 ℃,温度低于2 ℃和高于29 ℃时,块茎停止生长,而加定镇马铃薯块茎生长发育时期的日均温度大部分浅山、半浅半脑地区低于马铃薯块茎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应用地膜覆盖的增温效应,以弥补有效积温的不足,满足马铃薯块茎生长发育对温度的需要,达到高产、稳产、优质的目的。

2.3 增产效应

马铃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主要是能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产值,提高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市场的需求,地膜马铃薯栽培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产量明显提高,根据试验、示范、推广表明,覆膜马铃薯平均产量达40.2 t/hm2,比对照未覆膜的产量净增4 185 kg/hm2,增产率达11.5%。实践证明,地膜覆盖技术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市场价值,为农民增产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今后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价值。

3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3.1 深耕整地

深耕可使土壤疏松透气性好,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和抗旱能力,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为马铃薯的根系生长发育和薯块的膨大创造良好的条件。马铃薯的根穿透力较差,在块茎播种后出苗前,根系在土壤中发育的愈好,幼苗出土后植株生长愈强,产量愈高,所以深耕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的基础。要求深耕30~40 cm,产量增加70%~85%。一般条件下深耕20~25 cm为宜,严格做到土地平整细碎,表里一致。最终达到其保湿、保水、保肥、除草效果[1-2]。

3.2 选用抗病品种

良种是增产的内应,覆膜是高产的关键。选用良种要以脱毒马铃薯为主,重点选脱毒65、青薯8号等脱种。播前要精选种薯和催芽处理,以利幼芽提早发育,减轻环腐病、晚疫病等的危害。

3.3 起垄覆膜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采取宽垄双行密植,一般垄宽60~80 cm,垄高20~25 cm,垄距15~20 cm为宜。要求垄面平整细致。整地起垄后,要立即盖膜,以免土壤水分蒸发。最好一次完成整地、起垄、覆膜、盖土等多项作业。在春季多风季节要经常注意对地膜的维护,及时检查破裂口,并随时用细湿土封压好[3]。

3.4 适期播种

整薯播种可以避免马铃薯环腐病、黑胫病等病害通过切刀传染。该播种方式出苗率高,苗齐苗壮,生长势强,耐寒、耐涝、耐霜冻,早期生长发育快,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多、产量高,可早上市,效益好。条件相当的情况下整薯播种比切薯播种可增产25%~70%。一般要求选择10~25 g种薯最为适宜。地膜覆盖马铃薯的适宜播种期应选在晚霜前10~15 d,土壤温度达3~5 ℃时,一般加定镇适宜播种期4月上旬至5月中旬。播种量因种薯大小而定,一般下种1 500~2 250 kg/hm2。株数保持在6.0万~7.5万株/hm2。播种方式采取“品”型交错穴播种,播深10~15 cm。播后按穴用土盖压地膜[4]。

3.5 加强田间管理

出苗期随时检查,及时放苗,以免幼苗接触地膜烧伤或烫死。并对缺苗穴孔及时补种或移栽,确保苗全苗齐。覆膜后地温增高,有机质分解能力强,前期能使土壤中的硝态氮和氨态氮含量提高,马铃薯生长快,养分消耗多。因此,地膜覆盖必须增施有机肥,防止作物后期缺肥和土壤肥力下降,引起作物生长后期脱肥早衰。因此,根据马铃薯的需肥利用率,按计划产量指标30 t/hm2计标,可增施农家肥30.0~37.5 t/hm2、氮肥150~225 kg/hm2、磷肥30~60 kg/hm2、钾肥225~300 kg/hm2,以保证作物生长中后期对养分的需求。水地开花后期浇水,水量不宜超过垄高的1/2。使土壤保持疏松潮湿的状态,有利于薯块的生长[5]。

3.6 病虫害防治

目前,马铃薯常见的病虫害有马铃薯晚疫病、环腐病、黑胫病、蚜虫、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在病害防治上,严格执行检疫制度,禁止将带病种薯调入无病区,建立无病种田,选用抗病品种。用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种2 h左右,晾干播种。也可用0.1%~0.2%的敌克松加草木灰拌种防止病害的发生。在虫害防治上,对地上部分虫害用50%敌敌畏500倍液喷雾,对地下害虫采取土壤处理、毒饵诱杀等方法防治。也可用农业防治法,以减轻害虫的发生和危害。

3.7 适时收获

当大部分茎叶由绿转黄,达到枯萎,块茎停止生长时是马铃薯收获的最好时机,应及时收获。

4 参考文献

[1] 戴亨仁,吴建军,韦禄春,等.江西红壤区马铃薯高产、高效、优质综合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2):74-76.

[2] 唐虹.脱毒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覆盖轻型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5(6):39-40.

[3] 李性勤,马淮勤.脱毒春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1(3):30.

[4] 杨如达,杨富,李淑兰.无公害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2):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