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学生沐浴在阳光下自由地学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要求教师以人为本,转变教学观念,转换教学方式,从学生实际出发,真正做到让教于学、化教为助、以学导学。“教是为了不教”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理念,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终追求。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评价管理作业设计新课标的核心思想是: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倡导“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然而,在多数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跟着教师所预设的轨道前行。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转换教学模式是关键。学教方式转变的核心理念是“把课堂还给学生”。
一、小组合作,让教于学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空间。小组合作学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基础上。
1.科学、合理的分组
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的需求,我常将学生按以下几种形式分组:
(1)二人组合,同桌搭配
二人组合主要是同桌搭配,这种形式无需调整座位,操作简单。班主任在编排座位时,一般在学困生边上会安排比较好的学生。英语老师要利用好这一资源,在一些教学环节如新句型的机械操练与半机械操练及较简单的Let’s talk中可采用同桌合作的方式。
(2)四人组合,互补互助
将自然座位中前后左右4人组合在一起,可加强生对生的监控,避免二人组合时的随意性和习惯性。比如在教学句型“How do you go to school? I go to school…”时,我设置了四人小组连环问答,让句型增添了实用性。又如在一些课内听写或练习中,我让四人小组进行交叉批改的方式,再集中订正,省时又省力。
(3)自由组合,鼓励创造
在对话展示和口语测试中,我让学生2~6人自由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中,成员间互相熟悉,共同语言多,不论是怎样的层次相组合,都常常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在一次以“shopping”为主题的对话展示中,一位平时不太开口的学困生居然连说了好几句流利的英语,面对我的表扬和赞叹,他在课后告诉我,这都是好朋友的功劳。
(4)固定组合,共同进步
这种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6~8人固定组合。我把学生按学习情况分成ABC三个层次。
组内成员分工要明确,尽可能做到每个人都有职责和任务。让小组合作带着任务进行,例如在六年级的一节“There be”句型的复习课中,我大胆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把这节课的各个任务分配给8个小组。组内成员根据自己分配到的任务先通过合作学习,再展示给全班,带动大家一起学习。
2.教师正确的引导
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合作,都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老师在学生合作时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及时引导,培养学生交流、倾听、合作、沟通等良好习惯;要深入地对合作小组进行巡查,帮助他们解除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障碍,或进行方向性的引导;课后对个别学困生要及时引导。另外,老师在安排任务时一定要目标明确,语言简练避免合作流于形式。
二、评价管理,化教为助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重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其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
1.创设激励情境,满足学生成就感
首先,教师在课堂中要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哪怕一个欣赏的眼神、一句赞美的语言,都会让学生从中发现自我价值,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但是我们不能总是用“Good”“Super”“Wonderful”等对学生的表现一概而论,要注意评价语言的丰富性。
2.采用多种奖励形式,激发学生积极性
俗话说:“罚其十,不如奖其一”。但是任何一种奖励机制都要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要有后续性、连贯性和系统性。
3.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体现以人为本
只有通过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优秀者。为此我设计了学生月评价表,将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结合在一起,力求使评价以学生为本,通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促使学生更好地反思自己,寻求新的进步。
三、作业设计,以学导学
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教学,更要精心设计作业。作业设计要做到趣味性、层次性、实践性、可操作性相结合。按照作业完成的时间,我把它分为“课前准备、课中随堂和课后巩固”三个方面。
1.课前准备,指导学生有效预习
小学英语的课前准备作业,可以有“知识点导航”,让学生整体感知预学下节课的知识点;可以有对旧知的练习,让学生唤醒预热;可以有预习建议,指导学生自我学习。
2.课中随堂,指导学生有效操练
传统的作业只出现在课后,学生完成的效果怎样教师并不能全程监控,不做、乱做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教师只能在批改时才能发现。其实,我们可以把一些练习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进行巡视指导,既合理利用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学生做题的效率。课中随堂作业也要适当体现合作性和趣味性。
3.课后巩固,指导学生有效复习
课后作业一般是以复习为主,采取口头作业和笔头作业相结合,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原则,口头作业内容要具体,并用过关的形式加强对学生的监督。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是“教”的目的,“教是为了不教”。作为教师,必须增强“导学、助学”的意识和执行力,同时需要提升学生“悟学、主学”的习惯和学习力。把“讲台上的学习”转变为“课桌上的学习”;把“上自己的课”转变为“助学生的学”;把“讲”转变为“导学、助学”;把“听”转变为“悟学、展学”;把“灌输式”转变为“帮助式”;把“关注教”转变为“关注学”。如果说学生是花儿,那么我们作为园丁要在课堂中让学生如同沐浴在阳光下一样,自由、自主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