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与磨为伍 第17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与磨为伍 第17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磨”者,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谓之“研也”。“磨”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特殊的位置。中国人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好事多磨”,认为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只要有勤奋成材的明确意识和坚强信心,长期坚持不懈定能成功。外国人何尝不如此,雪莱说:“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道出了在磨难中期盼阳光和雨露者的心愿,曾引发多少拼搏者的共鸣!

磨,意味着反复的修炼和打造,意味着长期的积淀和等待,意味着不断深入的体会和感悟,意味着反复的推敲和揣摩。它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个寂寞而漫长的过程。它需要入定入慧的心情和澄明的心态,它需要忍耐、信念和自信!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磨”。

“磨”思想。通过教学反复对自己所持的教育观念进行剖析,舍弃与社会发展、时代潮流、教改方向相悖的旧思想、旧观念,接受以新课程为代表的新思想、新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思想。

“磨”书。培育磨书的意志品格,树立磨书定能修成正果的信念。“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若育人是一片海洋,那么“磨”书便是舟楫,想丰富生活的教师,要学会“磨”书;若教书是一片土地,那么“磨”书便是耕耘,想收获生活的教师,要学会“磨”书;若教育是一片天空,那么“磨”书便是翅膀,想飞越生活的教师,要学会“磨”书。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应时而生,教师只有坚定地与书为伍,才能摈弃世俗的偏见,实现独立的自我。书磨得多了,你会体会到,磨书不再是精神的桎梏,而是在精神的原野上自由驰骋。让磨书悄悄地来到我们的灵魂,轻轻地开启我们的心灵之门,使我们的思想、品格、灵魂与磨书的感受同时升华。

“磨”课堂。养成求真、求善、求美的磨课精神,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师生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师提升自我的高度,形成好课多磨的信念。

“磨”学生。学生是有鲜活生命的个体,思想与身高同步增长。教师只有熟识学生的个性、思维、品格、知识基础,才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教法,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指导学法,根据学生的个性品格、年龄特征引导开启。我们在磨学生的过程中,会获得一份知识,获得一份能力,获得一份才富。

“磨”文章。“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把自己在教学中的所做、所想、所感诉诸笔端,在汩汩流淌的思维中走进学生的心灵,享受成长的快乐,实现双赢的理想,感受一份真知灼见。

“磨”教学。磨出善于吸引学生的亲合力、善于引领课堂的驾驭力、善于钻研教材的理解力、善于改革创新的创造力。

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的不断成长和发展是终生奋斗的事情,除了“磨”别无捷径。20世纪90年代,我们曾苦练“三字一话”,参加各种基本功大赛;世纪之交的那几年,我们曾醉心于学历进修,提升自己的全面素质;近几年来,以深入实施新课程为目标,我们又以磨课、微型课题研究、循环说课、上课等校本教研方式为平台,投入到新一轮追求自身专业成长的热潮中。实践证明:好教师都是磨出来的。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打磨自己的过程,只有把每一次挑战都看做是一次打磨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教师才能不断实现“撑杆跳”,不断跃升新的台阶,获得新的发展。教师专业素质的每一次大发展都是一次脱胎换骨,需要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著精神。“十年磨一剑”,没有长期的磨炼,哪有应付自如,哪有窥探到教育至善至美的境界,哪有笑傲江湖的豪情与胆略!

让我们与“磨”为伍,互“磨”共生,经“磨”成长。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