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构建是近年来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现状,借鉴发达国家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从工学结合模式、专业和课程改革、“双师型”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若干思考。

关键词:改革;比较;人才培养模式

“十二五”期间,我国面临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对人才需求也有了相应的变化,改革和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显得更加迫切。本文通过借鉴国际上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经验,从建立与产业、企业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若干思考。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借鉴

1.英国合作教育

英国实施职业教育的形式主要是技术学院。实质是工读交替制,即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以能力为基础,它的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通过有代表性的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能力分解表,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这种学工交替模式被普遍认为是合作教育的经典模式,开创了英国合作教育事业的先河。

2.新加坡“教学工厂”

新加坡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工艺教育学院(相当于国内的中等职业教育)和理工学院(相当于国内的高职教育),如南洋理工学院,其采取的主要人才培养模式为“教学工厂”。“教学工厂”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把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起来,使教学环境与企业工作、就业环境无限接近,给学生一个工厂的生产环境,让学生参与生产,学到实际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

二、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当前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民办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民办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在完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尝试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我国高职院校经过不断实践和探索,已经形成了一些初见成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其中应用较为广泛并取得较好效果的主要有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订单式”培养、学工交替、校办产业模式等。

在这里,有一串联动过程,校企合作是基础,只有校企合作,才有工学结合,然后才有订单式培养,才有生产性实习,才有顶岗实习。例如,广州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引入企业的一个生产车间”——生产校区,是整体性的,也确实属于全国先例。这个生产校区是否成熟,是否值得推广,我们暂且不说。但这种抢抓机遇、能够抓到机遇的勇气和智慧,这种积极探索新的模式、道路的开拓和进取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推进专业结构调整和课程体系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没有科学合理的专业设置,就不可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高职院校的生存根基就是自身特色,有了特色,就有了旺盛的生命力,就有了别人不可替代的资本。各民办高职院校引入专业群的概念来规范专业设置,使专业建设既相对稳定有利于建设,又开放灵活针对市场需求,而且核心专业依托群体易于打造品牌。如三亚学院利用地处国际旅游岛中心的优势,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为契机,以大旅游、大休闲、大文化为专业建设特色,开设了高尔夫、游轮、酒店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房地产估价等特色专业,目标明确,紧贴市场需求并有利于学院自身优势的充分发挥。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般本科院校需求的师资队伍是单向度的,但高职院校需求的是“双师”。所以打造师资队伍是前面所提目标的基础,没有师资队伍,其他都无从谈起。一方面应采取积极措施,让教师直接参与生产第一线的工作,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专业教师走入社会,面向企业,主动开展项目服务,承担项目,使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得到紧密结合。

如何借鉴国际上先进的高职教育经验,做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并在行业中普遍受欢迎的技能型、职业化人才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王?冠,彭?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J].辽宁教育研究,2001(5):29.

[2]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