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医学实验室建设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医学实验室建设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是本院在全军“十一五”重大专项课题基础上建成的国内第一部能够综合模拟高原、高寒、戈壁沙漠及强紫外线环境的人工实验舱,是为本院特殊环境医学的研究搭建的一个特色平台。在本院动物实验中心的基础上,联合医院相关科室组建新疆特殊环境医学实验室,并于2014年获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是新疆军区首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本文就重点实验室的相关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探讨,以期对特殊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的布局、设置及创新管理提供参考。

1重点实验室建设

1.1基础建设。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以“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为基础平台进行实验室建设,该舱体造价1000万元,相应配套实验设备360万元,成为本区特殊环境医学研究的主要支撑平台。实验室使用总面积共2793平米,万元设备总数217台(件),设备总金额3927.15万元。结合特殊环境医学的特色研究方向,本实验室建成6个研究室:野战外科研究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实验动物研究室、病理生理学研究室、药理学研究室、卫生勤务研究室,并与3所基层医院联合,分别建成代表高原、沙漠、高寒环境的3个现场实验基地。除了自治区科技厅的拨款支持外,医院在基础设施的投入上给予重点倾斜,并每年拨款30万元成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根据实验室规定的特殊环境医学的研究方向,选择8~10项具有一定创新和实用性的项目给予资助,开放基金课题的研究期限为1~2年,每项经费支持额度不超过3万元,为本院和相关单位具备一定科研思路而暂无立项课题的人员提供科研启动基金,为下一步申请军队、自治区及国家科研基金打下研究基础。1.2人才队伍。本实验室以新疆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为主体,联合临床医学研究所、输血科、药剂科、病理科、检验科及相关临床科室等20个科室及相对固定研究人员62人组成,并聘请客座专家10名。实验室组成人员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7人、博士后8人、博士36人、硕士15人、本科19人。其中,8人在全国各专业学术委员会中任职,5人在中华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中任职,16人在全军56个专业学术委员会中任职,8人在新疆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中任职,8人在原各专业委员会中任职。客座专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际著名专家1名,国内著名专家3名,疆内知名专家4名。组成特殊环境医学重点室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聘请国内野战外科领域著名院士担任。定期邀请客座专家和学术委员会委员对研究方向及课题研究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国内外专家的学术引领作用,在提高重点实验室研究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3制度建设。为使新疆特殊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达到运行正常化、管理规范化,本实验室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因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在新疆自治区尚属首例,为规范其操作和管理,制定《西北地区特殊环境模拟舱检测规范》(DB65/T3441-2012)和《西北地区特殊自然模拟舱操作管理规范》(DB65/T3663-2014)两个自治区地方标准并颁布实施,为重点实验室制定《总则》《新疆特殊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管理制度》《学术委员会工作章程》《对外开放管理条例》《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为了规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的利用与管理,加强实验室的对外开放与交流,制定《新疆特殊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细则》。各种规范的制定为实验室的正常运行提供规范和保证[1-2]。

2重点实验室管理

重点实验室是一个联合单位,其日常管理主要由动物实验中心负责,为了保证有效运行,成立重点实验室办公室,动物实验中心主任兼任重点实验室主任,由科技厅任命,并设秘书1名,负责与科技厅和各个组成单位研究人员的联系。为了克服实验中心固定人员少,研究室多的局面,在管理上采取“六化”管理措施。2.1科室管理精细化。为加大科室管理力度,根据科室点多面广的特点,并结合工作人员各自的专业优势,为充分调动每个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其管理意识,本实验室建立“交叉网络管理模式”。在此模式下,每个人负责一个研究室的相关管理工作,每个人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每周一科务会上各室负责人进行工作汇报,由科室主任进行讲评,提出要求并协调各个管理小组之间的工作。此模式一方面锻炼个人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保证管理上不留死角,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工作上的推诿,使科室运行高效[3]。2.2科学研究团队化。从重点实验室建设开始,本实验室以建立研究型团队为主要目标,将科室工作人员从单纯实验保障型向实验保障和研究复合型过渡。利用科室承担的全军及军区课题,将科室人员分成多个科研攻关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人均由博士或硕士担任,如一名博士带领一名实验员负责脑和神经内分泌方面的研究,另一名博士带领另一名实验员进行肠道黏膜通道性方面的研究。在导师指导下,在读研究生和科室实验员也组成研究小组。将大课题分解成小课题,由各小组负责实施。在动物实验及取材时通力合作,取材后各小组进行各自所取脏器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这样一方面节约科研团队时间和经费,另一个方面充分调动科室人员的科研积极性,收到很好效果。本团队2015年获批原科研创新团队。2.3人才培养自主化。针对动物实验中心人员科研实力相对薄弱问题,为了加快研究步伐,不能靠等高学历研究人才的引进,本实验室注重现有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坚持于每周五上午进行科研课题讨论,并针对每个科研小组的研究方向,要求课题负责人进行相关国际前沿的读书汇报。针对科室招聘人员学历低的状况,为了适应研究型科室的发展战略,鼓励其利用业余时间攻读专业硕士。在此模式下,一名主管技师在参与课题研究同时,于2015年7月顺利从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硕士毕业。另一名实验员也于2015年考取新疆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正参与本课题研究,另外两名实验员于2016年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本科2名博士分别获批自治区的科研项目,并获批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1名博士后顺利出站;重点实验室获批新疆医科大学联合博士培养点,科室人员在共同的课题攻关中科研能力得到不断提升[4]。2.4联合攻关多学科化。重点实验室的客座专家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及委员有军内著名的野战外科院士,也有高原医学、航空医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专家教授。在各位专家的指导和带动下,实验室既在军内进行研究合作,同时也在疆内与新疆医科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院内与放疗科、烧伤科、输血科、急诊科、ICU、临床医学研究所、检验科、营养科、心内科等科室建立跨学科的科研团队,以加快特殊环境军事医学研究,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团结协作,联合攻关。2.5研究方向特色化。因为本实验室具备“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这一特色平台,在科研方向上逐步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沙漠干热环境腹部火器伤创伤机制及救治研究为“十一五”全军临床高新技术项目,在国内外首次建立沙漠干热环境腹部火器伤模型,前期研究经科技成果鉴定认为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其救治研究正在进行中。同时,成功建立沙漠干热环境中暑模型,在美国急救医学杂志,并在国内外首次将姜黄素应用于沙漠干热环境热射病的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大鼠的生存率明显提高,提示姜黄素有明显的脏器保护作用,以此推测姜黄素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沙漠干热环境热射病的有效药物,其机制7个科研攻关小组正在积极研究中,有多篇文章陆续发表。本实验室已经在沙漠干热环境研究中形成特色优势,但在高原领域的研究尚未形成学科优势。近期拟与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研究所联合,以新疆民族医药为突破口,结合特殊环境医学的研究方向,以期在高原和沙漠干热环境损伤保护的药物研究方面形成研究特色和优势。2.6安全管理常态化。始终把安全管理放在首位,组织全科人员认真贯彻条令条例,遵章守纪,从军区部队发生的事故问题中汲取教训,逐步加强全科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本科在实验过程除了强调生物安全外,还存在毒麻药品管理的安全、消防安全、消毒锅的压力容器安全、人工实验舱的操作安全等,加上新疆环境的特殊性,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本科实际情况,科室安全工作实行四级负责制(包括各实验室、各组、总值班员、主任)。为了加强安全,启动24小时在岗在位的安全值班,并制定值班制度,明确值班的责任,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5]。

本实验室已经获批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但仍存在基础薄弱、管理经验不足、科研实力不强,没有形成较强的学科特色优势等问题。随着重点实验室建设的不断推进,在多学科研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形成高原和沙漠干热环境医学的研究特色,促进本院特殊环境军事医学的研究发展。

作者:刘江伟 是文辉 杨帆 雷权 许永华 张云宏 单位:1.新疆军区总医院新疆特殊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 2.新疆军区总医院医务部

【参考文献】

[1]房世杰,任红松,李进,等.对新疆农业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2,31(6):35-38.

[2]田伟,陈吉.疗养院健康管理实践[J].医院管理杂志,2017,24(1):22-24.

[3]张洪清,台红祥,郑楠.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2):42-43.

[4]邵渊,张梅,吴胜利.医学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在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1):83-85.

[5]智妍,江滟,罗红,等.医学院校SPF级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安顺学院学报,2016,18(4):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