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纪录片创作要有“兴奋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什么有的片子在看素材的时候兴奋不已,可是编出成片看的时候,并不过瘾,原因就是编导不会安排故事情节的“兴奋点”。
对于纪录片的兴奋点的把握,是从选题就开始的。一个富有矛盾、富有戏剧化冲突的选题,已经具备了作品兴奋点的雏形。我们都知道,有矛盾才会有戏剧化冲突;有了戏剧化冲突就会有兴奋点。兴奋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看点”,有了“看点”,才会有“播点”和“卖点”。因此,一部纪录片里必须具备许多“兴奋点”,使观众觉得好看并且能看下去。
那么如何“制造”兴奋点呢?我认为可以把握几点:
1.所纪录的故事中有没有矛盾冲突,能不能形成矛盾冲突。有一部叫《伴》的纪录片,纪录的是大山里的一位刘老太太,饲养了一头1300公斤大猪的故事。在全片52分钟的时间里,作者下功夫揭示了刘老太一家的所有矛盾。这里有婆媳之间的矛盾,有人与动物之间的矛盾,有刘老太内心世界的矛盾,还有人物自身的命运冲突等等。直到节目看完,观众还在为刘老太和大猪的命运所担忧。
没有冲突也就无所谓兴奋点,但纪录片更关注的是人与自我、人与自然或人与社会等深层次的观念冲突、价值冲突。在《远去的村庄》中,袁起珍家的二儿子同村长赵子平吵架,冲动之下砸了村里的千年老井;乡政府派干部来调查情况,赵子平被停了职;而这时有人要求重新丈量各家的地并清查赵子平的帐;小学停课了,刘秀娃家决定搬到镇上。冲突一个接一个,观众被片中的兴奋点一次次调动着……
2.所拍摄的画面中有没有好看的情节或细节。兴奋点就是能引发观众在观看时产生情绪变化的情节或细节。故事和戏剧化冲突是靠兴奋点来支撑的,兴奋点是靠好看的画面情节或细节来表现的。《伴》中的刘老太养了一条看家狗,可是这条狗专门扑咬自己的儿媳妇。当观众看到这个画面情节时,都会为之一惊:婆媳之间的矛盾何等激烈自在不言中。
美国有一种“钩子”(Teaser)理论,强调片子开始的一分钟就要伸出“钩子”挑起观众的兴趣,而整部片子要在适当的间隔里安插“兴奋点”,这些兴奋点要像过山车一样起伏错落,富有刺激性,调动观众的收看情绪和兴趣,一直到片子结束。《女特警雷敏》这部纪录片就是这样,片子刚开始就见一名女兵(雷敏)拿着一把匕首在杀猪。这个一分半钟的情节大大激起了观众的兴趣。
3.编导在剪辑时有意图地形成故事兴奋点。兴奋点可以是情感的、悬念的、幽默的,也可以是深思的、富有启发性的。《伴》的编导在处理婆媳之间矛盾的时候,采用了一种“平行剪辑”的方式,调动了观众的兴奋点,使戏剧化冲突更具可看性:
刘老太:一天到黑都没喊过我吃饭,你看像什么样,媳妇还得了!
儿媳:反正我们拿什么东西给她吃,她都认为不是好东西,所以我以后就不给她吃了。
刘老太:她都没喊过我妈,她都关门。看了我哪天挑担子回来了,她就把大门关了,她有这么狠。
儿媳:我要是会写啊,把她写本小说,原原本本讲起。
刘老太:她说我是老畜生老婆娘。老畜生是该死啊,还打我啊,打了还喊我告她去。
儿媳:打她?是她想打我。我娘家的人打她的,我又没打她,我娘家的人来出气打的,我没打她,她还打了我的头。
刘老太和儿媳的采访本来都是分开的,当编导把这些矛盾的说法剪辑在一起的时候,戏剧化冲突的兴奋点就出现了。中央电视台《纪事》栏目要求30分钟的节目至少不低于8个兴奋点,湖北电视台要求15分钟的纪录片,兴奋点不低于5个。纪录片需要好看,需要有兴奋点,这是一个观念上的问题;而纪录片如何把故事编辑得更好看、更有戏剧化冲突,则是个技巧上的问题。因此决不能忽略在编辑上的二度“创作”,以形成更多的兴奋点。
4.制造悬念,形成观看的兴奋点。2003年初,76岁的刘老太突然得了风湿病,行走十分艰难。但刘老太仍顽强地坚持每天到学校和菜市场给大猪捡食……刘老太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大猪也一天天瘦下去。摄制组要离开刘老太的时候,刘老太已经无力饲养这头1300公斤的大猪了。一位邻居告诉我们,老百姓对这件事议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大猪饿死在老太太前面,还是老太太累死在大猪前面?悬念,使观众在节目结束的时候,还要求作者继续拍下去。
还有一类节目,悬念成了一个模糊的欲念,观众通过画面跟着想要看到的欲念走,也能激起观众观看的兴奋点。如《寻找楼兰王国》,摄制组带着观众走进了1500年前吞噬了楼兰王国的大沙漠。记者要寻找的是什么?而将要寻找到的又是什么?观众能看到什么?一切都处于未知的行进状态中。谁也不知道在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带着一切模糊而又随时都可能改变的悬念,把观众引入一个又一个兴奋点中。
纪录片的兴奋点,可以是人情的,也可以是人性的;可以是情节的,也可以是剪辑的;可以是画面的,也可以是言语的;可以是娱乐的,也可以是悲情的……总之,纪录片有了“兴奋点”,才能使观众振奋和激动,不但会将节目看下去,而且还能引发观众思考、调动观众参与节目的兴趣。西方有理论认为,纪录片不仅要告知信息,还要有娱乐性。两者的完美结合才能是一部好的纪录片。
今年7月初,反映布什家族和美国9・11事件的纪录片《华氏9・11》在美国影院上映,高达2390万美元的票房,创下了纪录片有史以来的最高周末票房纪录,也使得美国周末票房榜上首次出现了一部纪录片。和美国其他纪录片不同的是,《华氏9・11》的兴奋点更多,更具有戏剧性和娱乐性。
但令人感叹的是,今年,当北京的一家高档影院里放映著名导演田壮壮的纪录片《茶马古道》的时候,看者寥寥。影院散场的时候,只剩下5位观众坚持到了最后。这场景实在令人有点心酸。可是过后细细想来,《茶马古道》的低收视率又在情理之中。在如此构图经典、制作精良的画面之后,我们很难找到观众想看的兴奋点,即使里面也有“途中失马”和“哥俩共妻”那样的故事,但在近2个小时的节目中还是显得太少太少。
两部纪录片的对比(也许不该这样对比)使我们看到:近年来纪录片发展的趋势是――戏剧化冲突更多,画面的可视性更强,节目的故事更有趣、更幽默。电影大师罗伯特・雷德福认为,纪录片的崛起是因为他们本身变得更具可看性。随着纪录片越做越好看,我们再也不能满足于纪录片故事的平叙化了,要把纪录片的“看点”安排得丝丝相扣,合情合理,像情节片那么好看!
(作者单位:中央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