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贝克的认知疗法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贝克的认知疗法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贝克认知疗法;心理辅导

一、贝克认知疗法的基本原理

认知疗法是由贝克(A・T・Beck)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贝克是常年从事精神分析的治疗者,他在治疗抑郁症的过程中,注意到在抑郁症患者的头脑中总是存在着大量的消极观念,这些消极的想法导致他们消极地甚至悲观地看待自我、他人以及周围的事物。这种现象启发了贝克提出了有名的认知疗法。

贝克接受了社会学习论者的观点,认为在人的心理机能中,人的内部因素、行为和环境因素三者之间是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的过程。当外界的环境因素作用于个体时,对于外界的信息,个体会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反映,进而作出特定的行为。他认为对于作用于个体的同样的刺激,由于不同人的文化、知识和生活环境的差异,对问题往往有不同的理解,这就是认知的差异。个体认知上的差异引发了不同的情绪和行为。比如,同样的场所――医院,小孩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这是个可怕的场所,“进到里面就可能打针”。小孩会哭闹,逃避进医院。而有些老年人也认为这是个可怕的地方,可能是“通往地狱之门”,但为了健康着想,还是坚持走进医院配合治疗。这样,不同人的不同的认知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影响人的行为。由此贝克推知,异常的认知是产生异常的情绪和行为的原因。贝克认为治疗师治疗的关键是找到引起异常行为的异常认知。对于产生异常认知的原因,贝克认为在我们的头脑中存在一种用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工具――共同感受,它常以问题解决的形式出现。当人们从外界获取信息后,会结合个体的经验,提出问题和假设,进行推理,最后得出结论。

如果不能正确使用这一工具,对外界的信息不能作出适当的解释和评价,就会产生错误的认知,那么这种错误的观念就会引起不适应的行为。贝克归纳出了不能正确操作共同感受这一工具的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产生了自动化思维,自动化思维是指在接受外界信息后,常常因不加注意而忽略了上述认知过程,许多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是模糊的、跳跃的,就像是一些自动化的反应一样。

在自动化思维中,存在着大量的负性的自动化想法,如消极看待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否定自己的成就、价值和能力;消极解释自己的经历和经验,设定的目标总是过高,对现实估计过低,当目标没有实现时,总是倾向于把原因归于自身内部,认为能力不够,过于自责,消极地看待未来。

不能正确操作共同感受这一工具的另一个原因是错误的规则。贝克认为人们在认识现实世界的过程中遵循着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习得的社会认可的行为规则,个体依据它们来指导现在的行为。如果个体不顾客观条件,过分按规则行事,也会使他的行为不能与现实环境相协调,从而导致情绪困扰和不适当的行为。

在学校情景中引起学生情绪困扰的原因很多是由自动化思维引起的。贝克指出,自动化思维是一些个人化的观念,是由一个特定刺激引发导致的情绪反应。他坚信有情绪困扰的人倾向于犯一种特有的逻辑错误,比如错误思维,在信息不足时或在错误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不正确的推理。可归纳为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任意推断:在没有充足及相关的证据下便任意下结论,或者对某件未完成的事或未实现的目标想到最糟的情况。如:“有个同学从身边经过,没有和我打招呼,我认为他对我有意见”。

(2)过分概括:以偏概全。比如“我这次英语没有及格,以后就再也学不好了。”

(3)选择性概括:根据整个事件中的部分细节下结论,不顾整个背景的重要意义,也就是依据细节下一般性的结论。如“我没有敲门就闯进老师的办公室,真是一个不礼貌的学生。”

(4)夸大或缩小(扩大或贬低):任意夸大自己的失误或缺陷,贬低自己的优点或成就,过度地强调或轻视某件事的重要性。如“历史课,老师提问上节课的内容,我没有回答出来,老师会把我当成不努力的学生。”

(5)极端化的思维:思考或解释时采用全或无的二分方法,在看待事情时,采用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等这样极端的思维,不会变通地解决问题。如:“除非我考第一名,否则我就是个失败者。”

(6)个人化归因:将外在的一切不幸都与自己联系在一起,认为是自己造成的,因而内疚自责。“老师今天心情不好全是因为我今天表现不好。”

二、认知疗法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适用性

学校心理辅导是教师根据前来求助的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心理学知识和原理,通过与学生谈话、讨论等形式,在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理解的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上,帮助其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根源,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提高学生处理学习和生活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发展与成长。

1.认知疗法采用的策略是学校心理辅导的目的

学校心理辅导的对象是身心发展正常,但带有一定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或者说是“在适应方面发生困难的正常人”。同时学校心理辅导是一种助人自助的过程。“助人”是手段,让学生“自助”才是目的。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发展学生自我理解与自我指导的能力和自主地把握个人的命运与独立地承担起责任的主体精神。而认知疗法的策略,在于帮助求助者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决定因素,认知疗法就是通过改变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由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观念来纠正当事人适应不良的情绪或行为。

2.认知疗法的治疗过程适合于学校心理辅导的形式

学校心理辅导从大体上可以分为个体辅导、小组辅导、活动辅导和教学辅导四种形式。认知疗法治疗过程属于个体辅导,包括四个治疗过程:

(1)建立求助的动机,教师和求助者对求助者存在的问题达成认知解释上意见的统一;对不良表现给予解释并且估计矫正所能达到的预期结果。

(2)适应不良性认知的矫正,在此过程中要使当事人发展新的认知和行为来替代适应不良的认知和行为。

(3)在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观念的竞争,用新的认知对抗原有的认知。在此过程中要让病人练习将新的认知模式用到社会情境之中,取代原有的认知模式。

(4)改变有关自我的认知:作为新认知和训练的结果,要求求助者重新评价自我效能以及自我在处理认识和情境中的作用。

3.学校心理辅导的对象适合使用认知疗法

在学校心理辅导过程中,主要针对两类人群展开:一是在生活、学习、交往及升学择业过程中产生心理困扰的正常学生;二是患有学习障碍、交往障碍、情绪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及各种特殊障碍的心理偏常学生。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已经对自我、他人和社会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他们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运用认知疗法针对他们存在的不合理的认知进行矫正,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

三、认知疗法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具体应用

案例:张洪(化名),女,12岁,四川映秀中学,初一学生。地震前在班级担任班长职务,性格外向,工作积极,成绩优秀。组织协调能力强;在同学的眼中是合格的班干、学习的榜样。班级中各项活动组织得井井有条,曾多次获得校内外活动的多种奖项。地震中,学校倒塌,一群孩子压在废墟瓦砾中的时候,学生们互相鼓励,张洪是最坚强的一个。可渐渐地,没有了周围同学的声音,她也曾试着呼喊同学的名字,但没有应答,由于害怕,就再也没有去叫。张洪被救出后,经检查发现她的身体各个器官均完好,只受点皮外伤,家人也都没有伤亡。但是她地震过后却像换了个人一样,每天上学放学要求父母接送,来到学校也担当不起班长的职务,就连上课喊“起立”这个最简单的工作都胜任不了。胆小、脆弱,遇事退缩。

在心理咨询室中,笔者见到了这位“胆小”女生,恬静的脸上带着一丝稚气。通过主动跟她交谈,了解到她一直对当时发生的场景记忆犹新,她一直认为当他们同时被压在倒塌的瓦砾下面的时候她应该时刻提醒同学的注意,如果同学保持清醒状态就不会死去。而且在她被救出的同时应该返回去救其他的同学,她没有担当起作为一个班长的职责,后悔莫及。心理辅导老师针对她所说的话,找到了她存在的两种不合理的认知。“应该时刻提醒同学的注意,如果同学保持清醒状态就不会死去”,这是由于她任意推断引起的不合乎逻辑的想法,教师应该让她明白造成同学们离开你的原因是因为同学们身体受到伤害或是窒息,而与你叫不叫他们的名字没有太多关系。另一个错误的认知是由她的过分概括的思想引起的――“我应该回去救其他的同学,没有担当起作为一个班长的职责”,教师应引导她认识到回去救人并不是她能力范围之内能完成的事情,应该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简单地认为没有尽到班长的职责。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与科学技术学院。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