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台湾琴家容天圻及其藏琴研究(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台湾琴家容天圻及其藏琴研究(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容天圻先生之“秋月”琴得自一老翁亲至其家兜售。容先生在初获“秋月”琴时,琴身已有多处毁坏,于是他按古法加以修补,使这张琴的声音再现。1976年底,容先生曾携“秋月”琴赴台北外双溪故宫博物院,在亚太音乐会议主办的古琴欣赏会中演奏。容先生将“秋月”琴定为宋时名琴,唐健垣先生于《琴府》一书中参见容先生藏“秋月”琴有如下说明:

《秋月》――仲尼式。黑色。透明微,似水晶或玻璃制,第八至十二徽镶金边。长方池沼。池沼镶边,有风眼。浅绿色玉轸足。琴额镶有一片玉,玉上刻有云及屋形。岳山上镶有长玉一条,手工颇巧。琴额、起项等地方镶有彩色宝石多颗。底面有小蛇腹断纹。琴面有山水画一幅,似是用金银粉画在灰漆上而磨平的,传世尚有一张“山水趣”是如此设计(请看梁铭越条),“山水趣”及此琴琴面之画,都是清人周鲁封所画……

(甲)秋月 按“秋月”二字刻于颈部,此处有修补之边,不知是否原来不叫秋月其后改刻琴名?(乙)在轸池之下,琴名秋月之上,底板镶有小楷题字一纸十余行,纸上盖以玻璃,所题为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不知何人所书……(己)据题识,则此琴乃清初周鲁封所藏,或者琴之制造年代比周氏稍早,而周氏重修,加上题识也。琴面之画亦周鲁封所画,因琴面近尾部有一银印“子安”二字,子安即周鲁封也。其银印之质料与琴上山水画之银质相同,可知画亦周鲁封同时所制。梁铭越先生藏“山水趣”琴亦有周式题识,该琴上之山水画亦周氏于清初所绘也。此琴音色中上,惜饰物太多,作儿女态耳。据容兄云,琴在若干年前购自一老翁。笔者在数次详尽检视后,兹将检视结果列表及说明如下:

从形制来看,“秋月”的琴面弧度、琴肩的位置(肩在二徽二分的位置)与常琴无异,并无宋琴的琴面较扁平,且“肩狭而耸”的一般性特色。从断纹来看,琴面与琴底皆呈现细直而平行的小蛇腹断,相当整齐,若“秋月”琴是宋琴,宋琴保留至今的断纹不太可能如此地平整,也不太可能只有一种断纹。从漆灰来看,琴身之漆灰乃栗壳色底髹黑漆(鹿角灰漆胎),漆很薄,漆色尚新,显然是重新整修时所漆,而在整张琴上并无破隙之处可以窥见新旧漆的覆盖情况。

从铭文款识上来看,琴腹中无腹款,除了从“雍正二年浴佛日燕山周鲁封书”(楷书,阴刻)的款识可知这张琴曾为清代周鲁封所藏外,就只有在“秋月”二字上有一长方形浅池,池中有白纸黑字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一段文字。从印鉴来看,雁足上方的印鉴已明白地告诉人们,这张琴是周鲁封所藏而刻,在雁足和凤池之间有“子孙永宝”(大篆,阴刻)一印,上有朱漆。但显然无法作为宋琴的证据。

此外,笔者再参酌郑岷中《两宋古琴浅析》的说法:“宋琴的风格、大小、工艺与断纹特点上都存在着差别。故对宋琴的特点就不能作出举一反三的概括,只能凭借传世宋琴中具有典型特点之器作为依据进行具体分析,或者对两宋古琴形制特点能得出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郑先生将传世北宋及南宋琴皆分为“官琴”“野斫”两类,将北宋琴又分为早晚两期,提出宋琴可能有的工艺特点与时代风格如下:

1.“唐圆宋扁”不过是明末及清人根据传世唐宋古琴的特点提出的说法,但扁琴并不能概括宋琴形制的全貌,事实上,明清古琴也不乏形制扁平之作。

2.北宋初年的琴因袭唐代琴项、腰做圆,减薄边侧厚度的传统风格。而将项、腰上下两面楞角錾齐,则是北宋早期出现的新特点。

3.宋代的髹漆工艺主要是用生漆调鹿角霜作灰胎,在某些地区仍然沿用唐琴加葛布底的做法。此外,宋代也开始有八宝灰胎及髹黑漆洒丛聚朱色斑点的做法。

4.宋琴的断纹种类较多,大小蛇腹、冰纹、牛毛纹都有,以往仅将大小蛇腹断纹作为宋琴的特征看待,显然是不全面的。

今笔者再参酌郑先生观点看,“秋月”琴的形制、材质、漆灰断纹、铭刻款识等,无法找到传世宋琴具备的一般特征(“唐圆宋扁”)或特殊的工艺特点与时代风格,所以,“秋月”琴被断定为宋琴的说法,仍值得商榷。

事实上,容天圻先生当年因为能见的老琴很少,加上有关古琴鉴定与辨伪的知识有限,因此,将“秋月”琴视为宋琴。今日由于海内外各地老琴陆续出现,除了私人收藏品,大陆各地的博物馆、两岸的古琴交流会也展示了相当数量的老琴,加之现代信息交流发达,可使令人能获得更多有关老琴鉴定的知识与经验,自然今非昔比。

责编 潇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