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数学课堂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数学课堂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可以采取转变教学方法、创设情境、鼓励质疑、训练学生一题多解、多题一解、设置操作题型等方式引导学生。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教学数学决不能仅仅止于具体某道题如何解,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只会就题而做,为题目换个表达方式或者颠倒头尾,学生便手忙脚乱。这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局限所致,逻辑推理、分析综合、比较判断等思维没有适时发展起来。学生思维的局限性不仅影响学生的数学试卷成绩,更对学生未来人生的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2012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发展推理、抽象、创造等思维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使数学真正成为“思维的体操”。

一、转变教学方法,大胆寻路

教学的最高目标不是为了教授业已存在的知识,而是为了教导学生如何发现未知、探索未知,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的最高目标不是学习已经广为人知的知识,而是掌握发现和创造的方法,使自己进步,使世界发展,学贵于问道。所以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法,在传知过程中授法。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然不能满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需要,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寻找适合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可以效仿先贤,可以推陈出新、别寻他路……

二、创设情境,诱发学生思考

初中生的思维能力正经历着形象向抽象的转变,学生的发展思维能力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启发、渐进引导。对此,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诱发学生对数学问题、对生活的思考。比如,在讲解概率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爸爸买到一张2022年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项目的入场券,那么一家三口谁去呢?于是爸爸提出一个掷双硬币的办法,两枚硬币都正面朝上,则爸爸去,两枚硬币都反面向上,则妈妈去,若是一正一反,则小明去,妈妈听到后会心地笑了,问妈妈为什么笑了?有了生活情境之后,引导学生思考这道概率题,爸爸去的概率是1/4,妈妈去的概率是1/4,而小明去的概率是1/2,也就是说,爸爸提出一个看似公平实则对小明有利的办法。通过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学生从枯燥的课本中解脱,转入对生活问题的思索,不仅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而且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学问,自己欠缺的只是发现的眼睛。要学好数学,要把数学发扬光大,最终还是要走入生活。数学发现来源于生活,也将在生活中进一步发现。

三、鼓励提问,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质疑是启发学生思维能力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发端。书本上的道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实,都是可以质疑的对象。于初中数学课来说:首先是营造鼓励质疑的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教师微笑着耐心地面对学生每一次向权威、向生活挑战的勇气,在此,教师可以故意犯某个错误,如(a+b)2=a2+b2,训练学生质疑的勇气;其次课堂上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适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如学生初次接触几何辅助线问题,教师讲解完之后学生可能还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这时需要教师要留出提问时间;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提问,提高质疑质量,学生不仅要敢问,还要会问,抓住有限时间使自己获得实质提高。有问才会有解,有解才有创造。

四、设置一题多解,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师可以多设置一题多解的题目,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发散学生的思维,成就学生的差异发展。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不同,知识的积淀和思维方式自然不尽相同,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某一个数学问题,解题方法可能有所差异,所以多设置一题多解的问题,既合乎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又可以解放学生固定的思维模式。比如,若ab=1,求1/1+a2+1/1+b2的值。这个题可以有多种解法,或者找特值法代入,或者通分后代入ab=1,或者代入a=1/b或者b=1/a代入,或者把1换成ab,或者1/1+a2分子分母同时乘以b2后代入ab=1,或者1/1+b2分析分母同时乘以a2后代入ab=1。虽然目标唯一,但过程可以千变万化。多样的解题方法使学生养成标新立异的思考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得到显著发展。

五、利用变式问题,发展聚合思维

变式问题是发现同型异形问题的共同特征,进而推导出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训练变式问题,重在异中求同,寻找规律性,发展学生聚合思维。学生仅学会一道题的解法,遇到些许变化就会手足无措,所以必须从不同题目中找出共性,然后大量练习与之相关的题目,才能举一反三,正向迁移。如下面这三道题:二次函数的图像过(-3,0),(0,-3),(1,0)三点,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二次函数的图像过(1,0),(0,-3)两点,且对称轴是x=-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二次函数的图像与y=-x-3相交于x轴、y轴,且过点(1,0),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这三道题看似有异,实则同构,都是过三点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抓住本质,异中求同,就可触类旁通,以少胜多。

六、设置操作题型,将思与行结合起来

在以往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灌输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大脑处于停滞状态。只有听,没有思,更没有得。所以,为促进学生思考,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想出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便是有效措施之一。动手操作可以把抽象化为具体,且形成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助于几何学习,在操作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会有所发展,实现指尖上的智慧。比如,教师讲解(a+b)2=a2+2ab+b2时可以运用操作讲解方法,让学生准备两块长a、宽b的长方形纸板,另一块边长为a的正方形纸板,另一块边长为b的正方形纸板,然后将四块纸板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发现大正方形的面积为(a+b)2,此外,大正方形是由四块纸板拼接成的,所以它的面积是四块纸板的面积和a2+b2+2ab,由此可以得出公式(a+b)2=a2+2ab+b2。经过动手操作,学生对公式的印象深刻,且具备思维的条理性。

参考文献:

[1]盛保和,浅议初中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