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安镇生态公益林区划技术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安镇生态公益林区划技术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指出了科学合理区划森林生态公益林,是林业部门的一项重要技术工作,针对新安镇地理位置、森林资源现状以及新安镇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探讨了新安镇森林生态公益林区划技术措施。

关键词:新安镇;生态公益林;区划

收稿日期:2011-05-10

作者简介:陈秀莲(1978―),女,广西百色人,壮族,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造林及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研究及工作。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6-0118-03

1 引言

新安镇位于平果县城南部,镇府所在地距县城8km,西南部为石山区,东北部为丘陵地带。全镇辖18个行政村,人口5.08万人,土地总面积23 364.7hm 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3 051.9hm 农业用地面积9 745.5hm 。新安镇地处北回归线两侧低纬度地带,属高温多雨的南亚热带气候,夏季长而炎热,冬季冷时间短,热量充足,气温高,土壤以赤红壤为主,适合林木的生长,现存植被是大面积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该镇交通很方便,主要以公路为主,目前各村已通班车。

2 新安镇生态公益林区划的重要性分析

新安镇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是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改革的基础,通过林种的划分及相关政策措施的配套,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制约林业建设的投入及经营管理机制问题,对加快新安镇生态公益林建设步伐,改善本镇及平果铝等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增强木材及林产品供应能力,发展林产品加工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将产生深远影响。国家于2004年正式设立中央补偿基金,专项用于重点公益林的保护管理。新安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和本镇地理环境,把生态区位重要或生态脆弱区域的右江河两旁、主要公路干线、石漠化地区和镇府及铝周边的森林和林木,划分为森林生态公益林严加管护,以实现最大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 新安镇森林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与布局

林业部门根据生态公益林的经营措施类型划分标准,对全镇林地进行了统一布局和区划,区划规模为全镇林业用地的45.9%,共建立5大公益林区。

3.1 路两侧公益林区

新安镇交通便利,镇内以公路交通为主。主要干线有南宁-百色的二级路、南宁-昆明的铁路、南宁-百色的高速公路等。保护好公路两侧的森林和灌木林,充分发挥森林的护路、水土保持功能,确保公路这经济命脉的畅通对全镇的经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在新安镇境内的二级路、高速路,铁路两侧1km范围内的山坡地均纳入生态公益林区域,此区域的地貌主要以石山为主,石山灌木林生长缓慢,覆盖率低,森林生态脆弱,所以要采取全封或全封加抚育的方法列入全镇的生态公益林区划的重点,严加保护。

3.2 石漠化区

新安镇辖18个行政村,其中就有龙黄、龙越、新安、道峨、布思、中桥、新华、生坡、西兰、都先、汤那、咸曹、南立、坡南、大龙等15个村地处石质山区,石漠化严重,森林生态极其脆弱,保护好石山区的森林和灌木林是治理石漠化,改善新安镇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最好手段。因为石漠化地区的经济利用价值不高,此范围的林地一般未分山到户而是以集体经营为主,所以区划确权到集体,权属清楚,管护便利,林地封育成功率高。

3.3 右江河两侧的生态公益林区

保护右江河两侧和高山坡陡、生态脆弱地带的森林植被,不仅能充分发挥森林的水源涵养蓄水调节功能,而且利用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泥沙淤积,并起到以林养林的效果,从而对全镇特别是周围水源保护、防洪抗旱、减少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新安镇一直注重开展这些林区的建设工作,特别是2007年百色市提出的“绿化美化右江河堤”的建议以来,新安镇不但将右江河岸1km范围内的山坡进行封山,严禁砍伐,鼓励农户进行退耕还林,还在河堤上植树造林,种植竹子、夹竹桃和木棉等风景树,以全封闭的方式将其列入本镇森林生态公益林区域。

3.4 源头区和其他水库周围的公益林区

利用森林水土保持功能,减少泥沙淤积,保护好水库的正常蓄水,就等于为本镇的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提供了一项有力支持和保障。新安镇辖有百排水库、三脚水库和咸曹水库3个,水库四周土坡环绕,容易引发泥石流,而且由于新安镇溪流少,水源不足,水库便是当地村屯的主要人畜饮用水,因此将此地段的森林、灌木林列入本镇重点森林生态公益林区给予重点保护。

3.5 镇政府所在地及工业园区周围的公益林区

这个区域主要区划环境保护林,发挥环境保护作用。自1990年中国铝业公司广西分公司和2001年平果工业园区进驻新安镇以来,新安镇便担负起平果县工业园区建设的重任,特别是近几年来工厂的投产使用,大量烟雾的排放使新安镇的环境受到很大的污染,工业区和镇府所在地也在大面积地绿化,但这些绿地不能满足改善环境污染的需要,因此将此区域周围1km范围内的林地保护起来。

3.6 区划结果与成效

(1)公益林建设改善了生态环境。据连续几年的动态监测结果,新安镇将近0.6万hm 的重点公益林在水源涵养、固土保肥、改良土壤、净化大气、减轻灾害、储存能量等方面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增长了2%,山塘、水库蓄水能力加强。

(2)重点公益林建设,在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屏障作用。林区内森林火灾、病虫害发生率大大降低,基本无重大盗滥伐林木、重大占用林地等违法行为。

(3)公益林建设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新安镇有不少集体权属的公益林区。据调查,2008年全镇重点公益林国家31.5万元的补偿资金中,有27.3万元用于村级公路建设、农村医疗保险等公益性事业,提升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了干群凝聚力,提高了农村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能力。

(4)公益林建设促进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安镇近0.6万hm 重点公益林中集体林占86.7%。结合贯彻落实中央9号、10号文件精神,新安镇提出了以自然屯为单位,确定分配人口基数及股份份额,将屯集体公益林补偿资金的80%用于农户的利益分配,20%留归屯集体资金账户统一使用,用于村民公共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这种分配方案有效地解决了山林划界争议,既将产权以股份形式落实到户,便于公益林统一管理。

4 生态公益林区划中存在的问题

4.1 开展区划现场界定工作问题

新安镇有97.3%的土地权属为集体所有,部分林地权属还比较模糊。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林农、村民小组和村委会积极配合林业技术员到林地现场开展界定工作,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区划领导小组成员还要对广大人民群众展开大量的思想工作。

4.2 资金投入仍显不足

林业生态公益林建设的重点地区往往是立地条件差、经济落后、贫困人口比重大的欠发达乡村,地方政府和当地群众难以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生态建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偏低,现行每公顷120元,与林农所期望的标准相差较大,远远低于林地的正常出租价1 500~3 000元/hm 因此难以提高林农的积极性。

4.3 政策落实不到位

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政策不连贯,从2001年起至今,作了3次大调整,每次补充完善区划界定工作的政策、标准都作了调整,而且每次调整都时间紧、任务重,造成小班、地点、面积变动较大,林农对此不满意,增加了项目管理的难度。

4.4 生态公益林的效益补偿问题

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尚未法制化,其地位、所有制形式、投入机制等均不明确,所以在投入机制方面存在着“主要林区负担,全社会受益”和“相对不发达地区负担,相对富裕地区受益”的局面,严重制约生态公益林建设工作。

5 加强生态公益林区划的对策及建议

5.1 强化政府行为,广泛宣传

生态公益林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不仅涉及到林业内部的各项改革,也涉及到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要利用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全社会认识到生态公益林经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广大的人民群众自觉投入到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中。

5.2 倡导森林资源的节约替代

林业生态建设的目标是扩大林业用地,增加森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鼓励山区农村使用替代和节约林木资源的项目,如以电代柴、以石化汽代柴,特别是发展农村沼气,是一项利国利民利己的功德工程,既能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减轻农民劳务负担,还能替代森林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5.3 发展生态产业,帮助林农走出困境

要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林业后续产业,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通过产业调整,如竹产业、养殖业、绿化苗木产业等产业的扶持发展,来增加农民的收入,减少山区林农对森林资源的依赖,达到保护森林资源的目的。

5.4 健全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完善补偿制度

建立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多层次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渠道和制度。增加财政投入,设置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实行社会公众补偿和社会捐赠,通过多渠道的资金筹措将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到750元/hm2以上

5.5 科学编制生态公益林经营方案

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基础上,对规划的公益林分别建立资源小班数据库和档案管理体系,并将其具体落实到经营小班,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理应遵循管理科学、地尽其用、效益最优的原则,重点放在林分改造和资源管护上。

参考文献:

[1] 平果县林业局.新安镇1999年二类调查手册[R].平果:平果县林业局,2000.

[2] 广西林业分类经营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公类经营区划技术操作细则[R].南宁:广西林业分类经营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2000.

[3] 亢新刚.森林资源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4] 王礼先,王斌瑞.林业生态工程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