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生态绿色农业发展制约因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态绿色农业发展制约因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传统农业经济质量低、收益低,不能满足当代人民健康和消费水平,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它解决了经济收入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泰州绿色农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依然面临许多约束条件和困难,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解决。

关键词:绿色农业;发展;调查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在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和乡村建设的重要问题。实践证明,传统农业由于技术和产量限制解决不了这一问题,建立在石油、煤和天然气等能源和原料的基础上,以高投资、高能耗方式经营的“现代石油农业”确实能够使生物学产量大为提高,但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却接踵而至。因此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为代表的绿色农业已成为必然趋势。

一、绿色农业的概述

绿色农业是指生态学依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当代技术和管理手段,和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的,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高效农业。它要求我们利用现代科技成果设计生态工程,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的良性循环。高效绿色农业特性生物多、环境佳、结构良、功能强、质量优、效益高、低排放、可持续。绿色农业的原理,充分用地、立体用光、超额用季、多层用水、高效用肥、共生互补、生态减灾、循环利用。

二、泰州发展绿色农业的现状

泰州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地区,泰州农业分为里下河河网圩田、高沙土平原和沿江圩田三种主要类型区,2012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建设区,现有耕地面积447.8万亩,农林牧渔从业人员47.62万人,占总人口9.4%。泰州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蔬菜、淡水产品、生产基地,素有“鱼米之乡”、“银杏之乡”等美称。近几年来,通过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推广农业先进科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泰州农业取得长足发展。以长三角经济带和沿江经济带为依托,泰州农业及时调整定位,发展适度规模农业,发展无公害生产,绿色农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成果显著

仅2014年泰州市就新获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3个,其中:无公害粮油产地13个,认定产地面积11.2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13个,认定产地面积1.79万亩;无公害果品基地13个,认定产地面积890亩;无公害畜禽产品产地13个,年生产总规模猪(牛羊)9.8万头(只)、鸡(鸽)10.8万羽。目前,全市已有552个产地通过省农委和省海洋与渔业局的认定,其中,种植业基地184.3万亩;家禽基地223.515万只;家畜基地12.9726万头;水产基地5.4万亩。

(二)优质农产品开发品牌建设起步

泰州市共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53个,已转换成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59个,直接申报成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12个,通过认定绿色食品19个。有机食品建设与申报工作也已积极开展。

(三)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

泰州市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1900多家,其中在里下河地区形成以戴窑粮食批发市场为核心稻米加工企业群,以顶芳、信友等公司为核心的出口脱水蔬菜加工企业群,在通南地区形成银杏加工企业群及面粉加工企业群,以及沿江的外贸蔬菜加工企业群等。不少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通过了ISO9000、HACCP等国际认证的农业产品加工企业达到上百家。

三、泰州发展绿色农业的制约因素

(一)绿色农业经济效益不高

泰州市绿色农产品开发不少,但比较效益仍较低。主要原因一是尚未形成良好的绿色农产品市场,人们依然对绿色农产品持半信半疑的态度,而绿色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一般农产品,导致滞销或者降价销售;二是全市高效农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设施农业面积不大,设施农业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只有7.2%。由于农业龙头企业辐射拉动力还不够强劲,企业和基地、农户之间有效对接机制尚有待完善,农产品附加值还较低。在当前全社会工资水平提高、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升高等因素的推动下,农资、农机、用工、土地等费用呈上涨态势,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绿色农业的比较效益的提高,从而影响了生产积极性。

(二)农业规模经营较小

尽管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规模经营有了一定发展,但千家万户小农业的经营格局难以改变。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看,规模普遍偏小,且大多为兼业农户。从龙头组织看,数量不少,但规模大,实力不强。相对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带动面还不广,处在“小马拉大车”境地。从产业规模看,集中连片生产经营的比重不高。区域主导产业往往受到生产经营主体的分割、行政区域的分割,形不成产业规模。

(三)农业劳动力素质不高

目前,泰州市已经初步实现了工业化,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的趋势日趋明显。农业劳动力妇女化、老龄化和低文化的现象更加突出,目前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多为妇女及文化程度很低的六、七十岁的老农民,受过一定文化教育的80、90后年轻劳动力基本上选择了“弃农务工”,几乎全部流向城市,跳出“农”门,职业基本以“工”为主,愿意回到农村的越来越少,乡村就业人员中完全务农的越来越少,务农劳动力中安心种粮的越来越少,现代农业的发展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农业劳动力素质低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制约了农业的科技进步。

(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不强

据初步测算,泰州市农业科技贡献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高水平的农业科研机构、缺乏更多的技术领军人物、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研究推广平台,难以适应农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队伍普遍存在着人员老化、知识退化、服务弱化等问题,“线断、网破、接不上趟”,青黄不接现象相当严重,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

(五)农田基础设施薄弱

现有农田基础设施大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由于较长一段时间投入不足,目前农田基础设施已陈旧老化,灌排不畅,交通不便。尤其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以及交通现代化的推进,破坏了原有的灌排渠道和水系,农田灌排功能严重弱化。现有的农田道路设施不能较好地适应机械化种植的迫切需求。虽近些年经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基础建设项目的投入,一些项目区的农田基础设施内得到了改善,但全市相当部分农田路、桥、渠、闸、站、电不配套,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四、发展绿色农业的建议

(一)合理利用资源,注重可持续发展

推广种植绿肥、测土配方施肥、植保绿色防控等技术,对农业污染需要有全新的认识和重视,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措施,改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大力推进生态农户、生态自然村的建设速度,尽快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全覆盖。注重运用科技手段发展绿色农业,处理好农业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搞好生态技术培训,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提高产业化水平

提高农业产业化有助于培育市场和泰州地方品牌特色,也可以带动加工产业,加强技术改造,提高处理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特色绿色农业建设,例如开发绿色蔬菜带,种出来的绿色蔬菜可以让消费者直接到田里采摘,这样省去了中间好多费用,当然不仅仅是绿色蔬菜,还有可以给那些糖尿病患者提供打包好的专属蔬菜等等;二是加强市场建设,为什么说市场重要呢,如果没有市场那么有再多的东西也不会有人买,而且可以将新鲜的事物展现在消费者面前;三是加强网络农业建设,让没个用户买到的蔬菜多是有保障的;四是建立经济合作组织,带动一些农户的参与度;四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和技术扶持力度,在政策和资源上对绿色农业示范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进行倾斜,在技术上予以更多指导。

(三)创建绿色生态农业品牌

近年来虽然泰州也创建了一些具有地域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及产品,如兴化红膏大闸蟹、河横大米等,但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还远远不够,也未能形成产业影响力。为此,要进一步加大农业品牌建设力度,按照“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做大做强名牌产品”和“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的要求,支持特色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要积极鼓励标准化基地和示范区产品申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申报国家名牌农产品、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等有利于绿色(有机)食品品牌化的行为。要以组织化、规模化和产业化为方向,扶大扶强,加快生态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

(四)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上,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通过明晰产权、完善权能、规范流转,健全土地要素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的有效机制,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推进绿色农业规模化经营、组织化生产。积极发展经营组织,创新合作式、定单式、托管式等服务模式,支持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参与良种示范、农机作业、抗旱排涝、沼气维护、统防统治、产品营销等服务。

参考文献:

[1]李田.绿色农业的发展探究[J].吉林农业,2012,(4).

[2]李太平,桑闰生,马万明.论绿色农业的发展[J].中国农史,2011,(2).

[3]孙凡,杨松,赵靖明,张瑜,张磊,张富华,马生丽.中国农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

[4]刘小萍.绿色农业模式探究———以郫县安龙村为例[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2,(3).

[5]刘刚,张春艳.我国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初探[J].生态经济,2011,(10).

[6]陆印.我国农村绿色农业发展模式探究[J].吉林农业,2011,(8).

作者:马立勇 霍长勋 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