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纵横太行六千里叱咤风云看山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山西地处中国中部,黄河中游,太行山之西,故称山西。山西地形多为山地丘陵,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西、南以黄河与内蒙、陕西、河南等省区为界,是中国交通运输的枢纽和东西部交流的桥梁。
交通自古以来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山西是国家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交通对山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更是不言而喻。近年,山西省地方政府结合山西省实际,高瞻远瞩,以2500亿元人民币投资直指公路交通建设,其中2000亿元用于高速路的建设。2010年底,山西高速实现了3000公里的通车里程。到2015年,山西高速公路将形成30条出省高速路口,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6000多公里!
另处,山西交通实现了省会到省辖市“三小时通达”,形成了出省到市高速路、县际连接高等路、乡镇通柏油路、村村通公路的路网格局,山西交通率先跨入全国交通文明行业行列。为此,2010年底,本刊记者走进山西,领略了山西交通跨越式发展的风采。
高速通道,临危受命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各省的波及和影响空前。面对危机,山西省地方政府果断决策,拿出了一份6500亿元的重点工程投资计划,其中2500亿元投资直指公路交通建设。
争取重点工程的工作对于交通运输厅来说是紧张而严谨的,一切必须以山西交通建设的实际需求为准则,一切从加快山西转型跨越的步伐出发。经过全厅上下反复论证,一套精心绘制的山西省高速公路建设规划迅速“出炉”。路网规划里程从4050公里调整到6300公里。整体布局显著变化,调整后,路网布局“人字骨架、九横九环”调整为更加科学、合理的“三纵十一横十一环”!对于身处内陆欠发达地区的山西来说,这是一个跨越时代的大胆规划。
螺个“三纵十一横十一环”公路规划完成之后,山西高速公路原来的:“八形骨架”将由30条出省高速路口所替代,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6000多公里。
2500亿元的公路建设投资中,有2000亿元用于高速公路建设,2010年,全省高速公路达到3000公里,2012年将达到5000公里。到2015年,“三纵十一横十一环”高速公路网将基本形成。
顺势而为,趁势而上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山西交通运输事业飞速发展,为山西的经济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十一五”与“十二五”更迭之际,山西高速公路迎来历史性的跨越,从2010年国庆节到年底的三个月时间里,山西省高速公路建设实现了两个重大跨越――一年内新开工1000公里并建成1000公里、建设规模3000公里,并且年底通车里程达到了3000公里。
这是两组意义非凡的数据。起步于1993年的山西高速公路,经过17年的发展,总里程达到了1965公里。即使是在掀起以国道主干线和以大运高速公路为重点的公路建设高潮期间,一年建设里程也不足600公里。然而,从2008年底到现在,全省在二年多的时间里,相继开工28个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建设里程达到3000余公里,项目总投资2500亿元。这样大的建设规模、资金投入及高速的通车里程,在山西交通发展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山西这个中西部相对落后的省份,正在“跨越、赶超”的道路上劲跑。
因此在山西有这样的说法:高速公路建设成为山西省应对金融危机的先行官、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促进社会就业的“主战场”。
从山西省情来说,山西是国家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山西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运输经济,俗称“车轮经济”。从太旧高速公路到大运高速公路,山西先后掀起了两次高速公路建设高潮,大大改善了山西的公路交通状况。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山西又面临着新的交通“瓶颈”制约。作为山西交通品牌的太旧路,早已不堪重负,长期以超二三倍的负荷运转。如果不加快建设,就会影响山西全省的经济、社会建设,影响到山西的对外开放形象。因此调整山西高速公路网规划,已是必然之趋。
以往制定规划时,总受资金的羁绊,怎样才能突破原有的框框,为山西公路网络构想一个崭新的未来?山西省交通厅厅长段建国告诉记者:“我们再三斟酌后决定,先不考虑资金压力,搞个最理想的规划,根据财力逐年实施。这个原则确定后,大家从全国大局和山西的资源、人口分布,到经济、文化格局进行周密研究分析后,突破原有的条条框框,最终将新规划落脚到促进山西经济社会发展上。山西周边与多个省份相邻,从以前的“人字骨架、九横九环”,扩展为:“三纵十一横十一环”,仅省际接口就增加为30个,进一步强化了山西与国内大经济区和相邻省份之间的联系。公路成网后将形成通道能力充分、网络结构合理、枢纽功能完善、客货运输便捷、环境友好和谐、与其他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公路网络和公路交通运输体系。
路,对山西这个中部省份来说意义非常。“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山西自古就有“表里河山”之称,修路难度远大于平原地区。厅长段建国表示,晋城环城,阳城一翼城高速公路就克服了采空区、瓦斯等地质难题。整个“三纵十一横十一环”公路规划完成之后,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6000多公里。有分析数据表明,每亿元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可为社会提供约1800个直接就业机会、2100个间接就业机会;平均每公里高速公路建设直接形成约1000吨钢材、9000吨水泥、800吨沥青的消费需求。照此计算,目前山西省已开工的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期间,可为社会直接或间接提供就业岗位220多万个;直接消费钢材200万吨、水泥1800万吨、沥青240万吨,可带动全省GDP增加约500多亿元。
欢欢喜喜汾河谷,哭哭啼啼吕梁山(指谷地地区富裕,山地地区贫困)。位于吕梁山西侧的临县,虽资源丰富,但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始终摆脱不了山西省最大的国家级贫困县帽子。这里到太原直线距离不过200公里,但要绕行汾阳、文水等地多走好几百里地,加之风雪低温冰冻期长,运输煤炭和生活物资的重型卡车经常一堵就是3、4个小时。2008年底,期盼已久的临县人民终于迎来了致富的曙光―太(原)佳(县)高速公路正式开工(是山西西借陕甘宁、东承环渤海经济带的交通大通道)。而此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考察吕粱时曾说:这里根本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2010年太佳线开通后临县到太原由3个小时缩短到1.5小时,大大拉动了沿线煤炭资源、农产品和旅游等经济的发展。
科学规划、体制创新让山西交通创造出了交通史上的奇迹!
修路通车,富民之本
“要想富,先修路”,对这句“名言”很多人是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山西这个以山区丘陵为主的省份,路对农民致富、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2009年的省人代会上,山西省省长王君代表省政府提出了今后两年新农村建设要实现“五个全覆盖”,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水泥(油)路率达 98%“全覆盖”。随着中国转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城乡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农村公路在国家和地区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央先后四次对“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进行部署,农村公路建设被提到了空前高度。
实施建制村通水泥(沥青)路“全覆盖”工程,不仅是贯彻中央政府,山西地方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政策的重大决策,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更是山西省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长远大计,不仅有利于改善民生,而且有利于农民就业,促进农村资源开发、利用,活跃农村市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段建国告诉记者,山西交通部门坚持因地制宜,按客观规律办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真正把惠及农民群众的好事办好。近些年来,山西省农村公路有了巨大的变化。“十一五”前三年,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67.3亿元,占同期全省公路建设总投资的48%,新改建农村公路(含巷道)86892公里,新增通公路的建制村712个,通水泥(沥青)路建制村3154个。全省11个市中,除忻州、吕粱外,其余9个市建制村通水泥(沥青)路率均达到87%以上。运城、太原、阳泉、晋中、长治、大同、晋城7个市达到92%以上,广大农村的交通条件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另外,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稳步提高,2009年全省农村公路抽检总合格率为93.4%,“十一五”新增通水泥路的建制村6171个,全省先后实现了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通水泥柏油路。达到了全国先进水平。
天镇县谷前堡镇袁治梁村党支部书记李成说:“路通到了村里,全村人都高兴坏了,因为路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省车、省力,最主要的是促进了农副产品的流通。过去我们卖猪的价格要比别的村每斤低近1元钱,现在农副产品的价格高了,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出行条件改善了,大家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了。”
几年来,山西交通在行业体制改革、公路养管、运输组织、安全监督、节能减排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山西交通运输系统整体进入全国“交通文明行业”和全省“文明和谐行业”行列。在2008年四川汶川抗震救灾中,省交通运输厅被中央政府“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
三十二年的波澜壮阔,三十二年的风雨兼程,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32个年头,山西的公路建设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回望沧桑岁月,我们看见一群公路建设者的身影,他们以非凡的气魄、勇气和决心,为山西公路事业的崛起不断努力,并鼓励更多人为山西的美好明天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