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生口腔卫生保健与牙龈出血调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口腔卫生保健与牙龈出血调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了解湖州师范学院大学生口腔卫生保健牙龈出血现况,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深入宣传口腔保健知识,指导学生口腔保健。方法随机选取504名08级大二学生进行口腔卫生保健行为及牙龈出血情况问卷调查,获有效问卷500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湖州师范学院08级大二学生选择小头软毛牙刷的占16.8%,竖刷法占28.2%,29.8%坚持饭后漱口。发现牙龈出血和牙结石时,只有22.2%采取措施。牙龈出血率与习・质早晚刷牙和进行口腔预防保健例如洗牙、定期口腔检查有相关性(P

[关键词] 大学生;口腔卫生;保健行为;牙龈出血

[中图分类号] R1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4208(2010)21-0018-03

调查研究发现有81%的学生平时或过去曾有过牙龈出血,但绝大多数学生不知道牙龈出血就是患牙龈炎。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湖州师范学院大学生的口腔卫生保健以及牙龈出血情况,并从调查结果中探讨口腔卫生与牙龈出血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2009年10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本校504名2008级二年级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00份,其中男性121名,女性379名,性别比为1:3.1。

1.2 调查方法采用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统一以问卷式调查,为取得资料的可靠性,采取当场发卷,立刻回答并当场收卷。问卷有29个问题,每个问题设3―5个答案,每个问题选择最符合自己想法或实际情况的回答,由受过培训的口腔专业学生对调查内容作详细说明后让被调查者按要求独立填写后立即交回。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口腔卫生习惯(刷牙的方法、次数、牙膏的选择、饭后漱口习惯、牙签牙线使用情况)、饮食习惯、牙龈出血情况。

1.3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2.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口腔卫生保健情况 16.8%的学生选择小头软毛的牙刷;3个月内换1次牙刷的学生占83.8%;进食后有漱口习惯的学生占29.8%;饭后使用洁牙工具如牙签、牙线的学生占8.8%;有77.8%的同学睡前不再进食;主动了解口腔保健知识的同学占40.2%;在选用小头软毛保健牙刷、3个月内换1次牙刷、进食后漱口习惯、饭后使用牙刷或牙线的习惯、睡前刷牙后不再进食的习惯上男女生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就医行为发现牙龈出血和牙结石时的就诊的同学有111名(22.2%),而未采取措施的同学有237名(47.4%),有96名(19.4%)同学不知道什么是洗牙。觉得自身牙齿不整齐的同学有116名(23.2%),其中不采取任何措施的同学有57名(44.2%),并有26名(20.1%)同学不知道什么是牙齿矫正。

2.3 牙龈出血情况有过牙龈出血现象的同学有382名(76.4%),其中有37名(7.4%)同学的牙龈经常出血,即平均每周1次;有188名(37.6%)同学牙龈偶然出血,即平均每月1次;有94名(18.8%)同学在近年内有过牙龈出血,已有间隔半年以上不出血;有63名(12.6%)同学刷牙时牙龈出血。知道牙龈出血原因的同学有112名(28.4%),不知道牙龈出血原因的同学有283名(71.6%)。在牙龈出血的同学中,认为牙龈出血对生活根本没有影响的有162名(42.4%),认为对牙龈出血对生活有影响的同学有233名(61.0%),其中有14名(3.5%)同学认为牙龈出血对生活有很大影响。在牙龈出血患病率上男98名(81.0%),女284名(7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牙龈出血相关单因素分析见表3。将16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获得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P

3 讨论

3.1大学生口腔卫生保健及牙龈出血情况“民・以食为天,食以齿为先”,口腔健康状态是反映生命健康质量的一面镜子,然而人们对牙齿的保健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经过调查,刷牙是清除牙菌斑的主要手段,设计良好的保健牙刷和正确的刷牙方法能够刷除菌斑,同时还能发挥对牙龈的按摩作用。调查结果显示16.8%的学生选择小头软毛的保健牙刷,34.2%的学生不知道怎么选择牙刷,这提示我们很有必要普及保健牙刷的使用知识。调查结果显示28.2%的学生采用了正确的顺牙缝竖刷方法,与阮世红等对18岁以上口腔门诊患者调查结果30.2%相比稍有下降;72.8%采用传统的拉锯式横刷法,后者不仅可以损伤牙龈,造成牙颈部楔状缺损、牙根暴露等,而且不能有效清洁牙齿。每日至少应坚持早晚刷牙,每次刷牙应在3 min以上,从调查结果看,79.1%人有早晚刷牙习惯,每次刷牙达到3-5min的仅仅占6.4%,73.4%的人在3 min以内。此外饭后漱口、饭后使用洁牙工具如牙签、牙线的同学分别占29.8%、8.8%,经过平时的宣传和教育,同学们大多能坚持早晚刷牙,但刷牙时间和方法的掌握上还存在很大欠缺。对于饭后的口腔保健,很多人都没能重视起来,从结果得知在这一点上男生好于女生,其他方面女生好于男生。有过牙龈出血现象的同学占76.4%,同时牙龈出血对59%出血的同学的生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牙龈出血就诊率为22.2%,而未采取措施的占47.4%。然而牙龈出血是牙周病的早期症状之一。学生对此不够重视,反映我校学生在口腔保健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洗牙是防治牙周病有效地措施,有80.8%的同学知道洗牙,但其中有41.2%的同学认为洗牙没有好处,可能是宣传教育不够,洗牙等一些预防措施还未被大家正确认识,所以这方面还需要社会以及学校里的社团如口腔协会,继续加强宣教。口腔健康影响人们的咀嚼和身体健康,被调查者中有40.2%的学生会主动了解口腔保健知识,说明我校学生已经在逐步认识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另外,我们也得出大学生对于这些必要的口腔保健措施是缺乏认识的,定期口腔保健和及时就诊观念也比较淡薄。综上所述,大学生作为一个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对自身的口腔健康比较关注,口腔卫生状况整体上较好,但一些方面的不足还需要良好的口腔保健宣传教育,从而使更多的人更好地维护口腔健康。相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宣传教育的加强,大学生乃至全民族的口腔健康状况将上升到更高的水平。

3.2 大学生口腔卫生保健与牙龈出血关系的探讨牙龈出血的病因较复杂,牙龈受到细菌感染及局部牙石刺激后,血管扩张,组织充血,牙龈质地变

脆,稍受外力作用后即可出血。此次我们的调查以大学生口腔卫生保健情况为主,从而探讨保健行为与牙龈出血之间的关系,由于操作复杂,未能进行多因素分析。从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得知习惯于早晚都刷牙的同学以及进行口腔预防保健例如洗牙、定期口腔检查的同学,在牙龈出血患病率上与未进行以上行为的同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1981年WHO制定的口腔健康(牙健康)的具体标准是:牙清洁、无龋洞、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实现这一标准,需要不断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完善口腔健康促进的各项措施。综合分析,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群的主体,在生活中我们还需要向他们不断灌输口腔保健知识,增强大家的口腔保健意识,同时鼓励大家付诸行动,共同拥有健康的口腔。

参考文献

[1]李军,陈亦萍.医学院学生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2,3(3):236.

[2]阮世红,武剑.口腔疾病患者口腔保健行为调查与健康教育[J].广东牙病防治,2001;9(4):277.

[3]曹采方.牙周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39):78.

[4]葛光华.大学新生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和行为习惯调查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践,2010,7(1):10一11.

[5]刘雪楠,陈育德.影响牙周健康的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3,17(2):139.

[6]李瑞玉.北京市321支市售牙刷现状调查[J].95全国口腔健康科学研讨会论文汇编.

[7]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6.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与CTLA-4易感基因关系研究进展

王淑琼 高继东

[中图分类号]R5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21-0021-03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 disease,GD)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又称为Graves病,其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增加。GD是一种T淋巴细胞介导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确切病因仍不清楚,自身免疫监护缺陷可能是发病的主要原因。但已有充分证据表明其发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同卵双生子的患病一致率是20%,远高于异卵双生子;(2)Graves病有家族聚集现象,患病同胞的患病风险大于15%;(3)有研究表明作为亚临床标记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AI-TD)自身抗体,可在50%的患有AITD的父母和同胞中出现,因此,GD遗传易感基因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目前已发现了多个Graves病遗传易感基因:免疫调节基因、甲状腺特"异基因及染色体的一些区域都与GD存在一定联系。全基因组扫描发现多个位点与GD相关,尤其是中国人群的GD易感位点定于5q31,它们为GD遗传易感基因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1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性抗原4(CTLA-4)的分子结构

CILA-4是一种膜蛋白,分膜外区、跨膜区和胞浆内区。其基因(CTLA-4基因)定位于富集T细胞表面分子共刺激分子(cD28)基因的2号染色体长臂33带(2q33)上,它们都参与调控相同的T淋巴细胞途径,CD28信号途径激活T细胞,而CT-LA-4对这条途径起抑制作用。

CTLA-4基因含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外显子1含108 bp,编码一段含疏水氨基酸的前导链;外显子2含348 bp,编码CTLA-4V区116个氨基酸,是CD28和CTLA一4的配体分子(B7分子)的配体;外显子3含111 bp,编码37个氨基酸,为穿膜区,包括胞外一部分氨基酸、跨膜区疏水氨基酸和胞浆内功能区开始的几个氨基酸;外显子4包括102 bp,编码CTLA一4胞浆内功能区大部分氨基酸。其后是3非翻译区的1150 bp,含有约60个AT重复序列,可能控制mRNA的稳定性。

2 CTLA-4对淋巴细胞调节作用

T细胞活化需要两种刺激信号:主要信号是由T细胞受体(TCR)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抗原递呈的外源性或内源性抗原肽结合产生的,此信号对T细胞的活化是必需的,但不引起T细胞增生和分泌细胞因子。另一种是协同刺激信号,由CD28、CTLA-4及B7共同参与,CD28/CTLA-4-B7作为刺激信号中最重要的一对正负调节因子,在激活的B细胞、树突状细胞等与抗原呈递细胞(APC)表达高水平B7分子时,B7/CD28信号传递途径占优势,B细胞被激活后,分泌白介素2(IL-2)等细胞因子并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大量激活T细胞,激活的T细胞大量表达CTLA-4和CD28,而CTLA-4与CD28竞争性结合B7分-子,抑制T细胞从G1期进入s期,抑制IL-2转录因子的活性,继而下调或终止T细胞的反应。

CD28和CTLA-4对免疫调节的机制大致如下:CTLA-4和CD28同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具有70%的共同氨基酸序列,均为表达于T细胞表面的跨膜受体。CTLA-4只表达于激活的CIM+、CD8+T淋巴细胞表面,并且表达量只有CD28的2%~3%,但CTLA-4与B7的亲和力较CD28与B7的亲和力高出20-150倍。研究发现CTLA-4通过其抗体与第二抗体交联或固定成串珠状来抑制T细胞的活化,提高抗原特异性的凋亡,并抑制辅T细胞(THl和TH2)细胞因子的产生。动物实验表明:CTLA-4是T细胞活化的主要抑制因子。首先,去除CTLA-4的小

鼠死于严重的淋巴增生导致的组织破坏和自身免疫病;其次,给予CTLA-4抑制抗体会导致疾病的恶化,加重炎症,并且增强致炎细胞的生成。

3 CTLA-4基因多态性与GD

CTLA-4分子在自身免疫反应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基因编码相应产物是第二信号系统B细胞激活抗原(B7>分子的受体之一,其与B7分子结合后可抑制T细胞增殖、活化而发挥负性调节作用,从而影响Graves病的发生、发展。作为一种共刺激分子,CTLA-4对自身抗原耐受具有重要作用,自身耐受的破坏,即可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

近年来认为,CTLA-4基因可能为GD最重要的遗传易感基因,有关GD易感基因的研究已在各国各民族中深入展开。研究发现CTLA-4基因存在多个多态性位点,目前较为公认与GD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位点有:(1)位于外显子1第17密码子49位点A/G多态性导致丙氨酸(Ala)/苏氨酸(Thr)的交换;(2)位于启动子-318位点T/C等位基因多态性;(3)位于第4外显子3’非翻译区(untranslate region,UTR)+642位(AT)n可变重复序列;(4)3’UTR之外终止密码子TAA+1325处的A/G位点(CT60);(5)位于第1内含子+1822位C/T等位基因等。它们与GD的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并推测CTLA-4基因多态性从基因表达调控角度影响CTLA-4分子功能及分子水平或影响甲状腺自身抗体表达,从而参与了GD的发病,其中外显子1+49位点、启动子-318位点多态性与GD的发病的关联研究得较为深入,但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种、不同年龄人群中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

几项研究报道:(1)目前公认外显子1的49(A/G)与GD遗传易感性。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等白种人和日本人、韩国人、中国香港华人等亚洲人均发现G等位基因和G/G基因型与GD的发生正相关,且与GD易感基因HLA―DQA140501无关联,提示CTLA-4可能是GD的独立易感因素。并且在中国、日本、朝鲜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中也得出一致结论;有研究表明,CTLA-4的外显子1的49A/G多态性和内含子1的多态性与GD有相关性,而启动子区的多态性则与GD无相关性。(2)启动子区3’端的非编码区-318(C/T)与日本人AITD的发生正相关,而在美国白人及北非突尼斯人中亦有报道其与GD发生无关;(3)外显子3的3’非编码区-224的(AT)n重复序列与美国白种人、意大利人、突尼斯人GD的发生正相关,而Braun的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4)3’端的非编码区CT60(A/G)与台湾、意大利人的GD发生正相关。Petrone等在意大利人群中发现CTLA-4与GD的相关性不依赖于GD易感基因HLA DRBl+03,提示CTLA-4可能是GD的除HLA外的另一重要易感因素,而且CTLA-4区域的CT60多态性显示了与GD的强相关性,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最近的研究发现CTLA-4的表达和它在细胞内的分布与第49位基因型有关,G/G使其表达下调;而-318T和49A使CTLA一4的表达上调;3’UTR(AT)n微卫星长度影响CTLA-4 mRNA的不稳定性。由此可见,CTLA-4基因多态性导致了CTLA-4的表达和功能缺陷,参与了GD的发病。

近来研究认为CTLA-4(cDl52)是最有可能的甲状腺自身抗体易感基因。Tomer等对GD患者CTLA-4外显子1A/G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提示A/G(49)sNP与甲状腺自身抗体TRAb的产生显著相关。Zaletel等通过测定67个新诊断的GD患者基因型发现,含G基因型患者TPOAb(+)和TgAb(+)几率较A/A基因型明显升高,而且在G等位基因组TPOAb中位数值明显高于其他组,他们认为CT LA-4G等位基因影响产生更高水平的TPOAb和TgAb,支持CTLA-4基因在甲状腺自身抗体产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假说。并且有研究表明GD患者血循环中游离T4(FT4)水平与CTLA-4基因型(GG、AG)高度相关,GD患者血清T3水平与外显子1G等位基因和启动子c等位基因相关。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CTLA-4基因的多态性与GD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其确切的机制尚不明了,因此,尽早筛选出Graves病的易感基因,阐明Graves病遗传异质性的遗传学基础,可望从分子遗传学水平为Graves病的筛查诊断、预防和早期个体化治疗奠定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