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能源发展三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能源发展三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何看待新能源?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世界是物质的,人类活动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对信息的认知和反映,而人类维持生命、从事发展活动又是通过消耗能量来实现的。一切能量来自于能源,能源是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光、热、动力的能量来源,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能源需求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能否实现,因而长期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加以培育和建设。

新能源是相对于传统能源而言的。迄今为止,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能源服务主要由石油、煤炭、天然气三种化石能源提供。问题是,现有的化石能源探明储量只能维持人类使用82年,82年后怎么办?地球化石能源的有限性与人类不断增长的能源服务需求矛盾日益突出,推进化石能源替代、发展新能源成为世界各国保障能源安全的共同选择。发展核电、风电、光伏发电以实现燃煤/燃油/燃气电厂的化石能源替代,发展生物质能生产乙醇汽油、生物柴油以实现石油替代,成为能源发展的新方向。

新能源是为应对气候变化服务的。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化石能源消费排放的二氧化碳累积打破了地球大气碳平衡,引发全球变暖,进一步威胁人类生存,加剧了人们对能源安全的担忧。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全球性问题,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低碳、清洁、安全的核电、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源成为人类调整和转换能源结构、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新出路。

节能也是一种新能源。能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必需品,但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不是能源本身而是能源所提供的服务,如汽油驱动汽车、电力提供照明。因此,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提供等量能源服务的能源投入。成为能源发展的新领域,包括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降低经济体的能源强度形成的结构节能,由技术进步引发的技术节能,以及通过有效的行为导引、政策导引形成的管理节能。

新能源重点解决什么问题?

目前。中国正处在加速工业化、城市化的现代化进程中。现代化进程是一个经济总量不断扩张、能源消费量不断增长的过程。受资源的制约。中国现代化将面临能源约束,发展新能源必须着眼于缓解能源约束,通过“开源”方式解决能源供给的总量问题与结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人口众多,在国际分工中具有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加上经济发展处在重化工业时期,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全球制造业中心”将伴生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发展新能源必须着眼于提高能源效率,调整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等高载能工业发展,引导汽车、住宅等高能源强度产品消费,通过“节流”方式解决能源消费的效率与结构问题。

总体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面临的能源约束包括总量约束、结构约束、人口约束和环境约束。

首先,总量约束。目前,中国正在执行第二轮的经济倍增计划(翻两番)。1980年,中国的GDP只有4546亿元,翻两番也就1.8万亿元,而且翻两番后能源消费总量也只有13.12亿吨煤当量(1995年),这一数值中国完全有能力自我实现。2000年,中国的GDP已攀升至9.92万亿元,翻两番意味着GDP将达到40万亿元;如果能源消费与GDP同步增长,翻两番后能源消费总量将超过55亿吨煤当量,这一数值将超过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2008年,中国已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0.07万亿元。但能源消费总量从2000年的13.86亿吨煤当量上升至2008年的28.5亿吨煤当量,年均增长9.7%,远高于第一次“翻两番”时期(1980~2000年)4.2%的增长水平。能源供给面临挑战。

其次,结构约束。能源服务需求多样化表明,保障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能源安全,不仅体现在总量上还体现在结构上,突出表现在经济发展后对石油的需求上。中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消费量不断上升。从1993年的1.47亿吨上升至2008年的3.6亿吨。年均增长6.9%,远高于全球同期1.6%的增长水平,占当年全球消费量的比例也从5.O%上升至9.0%。同期,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从75%上升至48.2%,接近一半的石油消费依赖进口。面对不断攀升的石油消费量和增高的油价,以及不断攀升的石油对外依存度,石油安全前景充满变数。石油问题成为中国能源安全的核心问题。

第三,人口约束。围绕能源问题,中国的挑战还来自于要带领占全球20%的13亿人口全面奔小康,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农村人口比例逐渐降低、城市人口比例稳步上升,实现城市化,其典型特征是人均居住面积不断提高、人均商品性生活用能不断增加、社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施不断改善,因此是一个能源消费不断增长的过程。

第四,环境约束。能源消费具有副作用,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还带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气候变化。伴随大规模工业化而产生的日益严重的大气、海洋和陆地水体污染,大量土地被占用、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剧,对社会、自然、生态造成巨大破坏,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已经不可能延续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不能够享受地球的“环境红利”了,现代化进程面临环境约束。

总量约束、结构约束、人口约束、环境约束组成了中国能源约束的基本框架,发展新能源的核心任务就在于“软化”上述4项能源约束。

如前所述。发展新能源还必须解决能源效率问题。开发基于节能的新能源。从国情背景看。基本途径有二:

其一,有效引导高载能工业发展。目前。中国尚处在工业化中期,蕴含在不断增长的经济总量内部的主要构成是工业,工业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工业化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其主要原因是工业生产的能源强度要比第一、第三产业高得多。以2006年为例,当年中国GDP能源强度为1.17吨煤当量历元,其中第一产业0.34吨煤当量/万元、第二产业1.731屯煤当量/万元、第三产业0.71吨煤当量,万元.工业1.92吨煤当量/万元,是第一产业的5.6倍、第三产业的2.7倍。因此,有效引导高载能工业发展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具体做法可以将环境损害成本计入能源价格,通过价格杠杆调节高载能工业品的市场供求;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限制高载能产品出口,建立国际间高载能产品内涵能源、内涵碳汇补偿机制。

其二,有效引导高能源密度产品消费。重点是汽车和住宅。2008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6467万辆。据此计算,中国2008年每千人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48辆,但与全球平均每千人120辆相差甚远;按10%的增长速度保守估算,13亿人达到全球平均水平只需11年的时间,也就是2018年,届时中国将拥有1.56亿辆民用汽车;按照1辆汽车1年消费石油1.2吨保守估算,156亿辆就需要1.87亿吨石油,几乎占用2008年国内石油的全部产能,更何况还有摩托车、铁路机车、飞机、轮船以及工业生产需要石油。

目前,中国处于住宅业快速增长期。从1996年开始,全国新建住宅面积基本上维持在平均每人每年新增1平方米的发展速度。住宅业消费大量的钢材、水泥、墙体材料、石灰、陶瓷和玻璃,这些建筑材料都属于高载能产品。中国钢铁工业耗能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0%左右、建材工业占15%左右,按照40%钢铁产品、60%的建材产品用于居民住宅建设测算,住宅业的耗能量占到了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3%,平均每平方米需要消耗335公斤煤炭。全国每人每年新建1平方米意味着需要3.2亿吨煤当量的能源支撑。加上与住宅业相配套的公共基础实施、公共服务实施建设。住宅业及其配套产业的年耗能量在4亿吨煤当量以上。由于城市人口人均商品性生活用能是农村人口的2.5倍,能源需求还面临城市化的压力。

因此。鼓励发展公共交通、鼓励生产和消费低排量汽车、鼓励购买经济适用型住宅.应成为基于节能的新能源发展的政策重点。

当前发展新能源应注意什么?

去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化石能源供应不确定性增大、气候变化谈判步履维艰的国际背景下,新能源被投资者普遍看好,特别是风能、太阳能获得了“井喷式”的发展。由于在现有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下新能源还不具备与传统能源竞争的成本条件,阶跃式的产能提升短期内还难以被市场消纳,产能扩张与市场需求的错位对接恶化了新能源的发展环境。从企业的角度看,要特别关注两方面的问题:

其一,新能源发展的技术路线问题。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从根本上取决于技术进步。煤炭的大量使用源于蒸汽机的发明使得包括火车、轮船在内的大机器飞速运转,石油、天然气对煤炭的替代则源于内燃机、燃气轮机的发明带动汽车工业、航天工业的发展。发展新能源必须特别关注能源消费的技术路线,重点解决技术预见问题,有效衔接产业发展的技术推动与市场拉动。

其二。新能源产品的成本问题。涉及两方面的内涵。一是生产成本。以光伏产业为例,光伏产品用于并网发电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平价上网”问题,也就是光伏发电与化石能源发电(我国主要是煤炭发电)上网电价的市场竞争问题。技术路线主要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二是价格机制。新能源产品属于环境友好型产品,相比较干传统能源,其消费具有环境收益。新能源价格应反映其环境价值,藉此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从政府角度看,要特别关注三方面的问题:

其一,新能源产业的功能定位问题。能源属于社会必需品,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长期与交通一起被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公共基础设施,由公共财政统一部署或由国有企业垄断经营。市场化改革以来,能源的产业属性日益增强、基础设施属性趋于式微。由于新能源具有环境溢出效应。事关国家能源安全和生态安全.简单地将新能源产业视为经济产业由市场自由发展不符合政府本身的公共利益最大化原则。

其二,新能源的产业链衔接问题。现代化进程使人们已经习惯于使用电力、汽油、柴油等二次能源,并由此形成了完整的生产、生活模式。从发展的趋势看,电力作为二次能源的载体地位不会改变,改变的只是产生电力的一次能源来源;人类以汽车、轮船、飞机作为交通工具也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改变的只是实现这些交通工具功能的动力来源。因此,新能源发展必须做好下游产业链的衔接工作,特别是风能、太阳能发电的并网工作。

其三,发展新能源的战略资源问题。重点关注发展核能所需的铀矿资源以及决定下一代汽车工业发展的锂矿资源。国家在这方面应该有战略投资,反映国家意志,确保新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