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作文教学评价有效化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生态文化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正成为人们的共识。将作文教学评价纳入生态文化语境,可以帮助教师认识目前作文教学评价存在的弊端,进一步丰富作文教学评价的理念。通过研究学生、教师、文本、生活世界等元素构成的生态系统,了解作文教学评价系统内部的结构和规律,揭示其生态关系,利用群体效应、整体效应、边缘效应、进化效应、潜移效应,发挥评价的自主性、平衡性、多样性,能够提高作文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关键词]生态文化;有效教学;作文教学评价
“生态文化”是生态学与文化学交叉之后形成的新语汇,近年来已成为社会中的一个热词。“生态文化学”以共生并存、自由发展、宽容竞争的多元文化主义为价值标准,将各种文化形态当作互为主体的生存共同体,从而使多元文化得以共存共享、和谐发展。新课程强调教学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将作文有效教学评价置于生态文化视域,可以帮助我们审视目前作文教学评价的问题,拓展作文教学评价的视野,为作文有效教学评价提供新的路径。
一、目前作文教学评价存在的误区
(一)评价目的功利化——只为了考试那一篇。学生作文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取得考试的高分。这已成为不少语文教师的共识。平时作文的评价则引入“中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师生对照标准一起评判得失。但这样的评价方式对于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升似乎并没有起到作用,学生对于这些条条框框增加的是敬畏感甚至是厌恶感。让学生作文考试得高分的动机并没有错,关键是学生在分数之外还能得到些什么。学生在获得作文高分的同时,能够真正的热爱写作,把写作当成是生命的存在方式,才是作文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
(二)评价主体单向化一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日常作文教学中,评价的主导权仍然掌控于教师手中,一方面表现为对平时习作赋分及写作评语,另一方面是评讲课上教师按照设定的评价标准,作出优劣程度的判定。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教师以“判官”的身份成了评价的主体,自订了评价标准,然后操纵了整个过程;习作的主体成了被“审查”的对象,他们最为关心的是教师在等第栏签署的判决。很多情况下,这样的单向评价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也很难激发学生作文的创新活力。
(三)评价标准一元化一星星还是那个星星。当下作文教学的评价内容仍然聚焦于学生纸质文本的书面评价,无论是教师的评语,还是课堂教学中口头评价,大多围绕“立意”“选材”“表达方式”“语言”等文章学的要素进行评价,很少关注作文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作文的兴趣、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实际上,发挥三维目标评价的整体效应,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激发作文兴趣,丰富内心体验,提升作文水平。
(四)评价方式格式化——像雾像风又像雨。如果我们细心搜集教师作文教学评价用语,会发现有很多的一致性和模糊性。在行文格式上,采用“一分为二”的方式,中间一般用“但是”表示转折点;在评价内容方面,常用短语有:中心突出(混乱)、选材新颖(陈旧)、语言生动(枯燥)、书写认真(马虎)等;在评价的价值判断方面,关键词为“比较”:中心比较突出,语言比较生动,书写比较马虎等。这种格式化的评价往往一以贯之,其发挥的评价功能几近虚无。
(五)评价效应边缘化——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评价时,往往落入套板效应,作文写得好的总是那么几个学生,写得差的也集中在几个学生身上,中间层的则是平平之辈。这样作文课上受表扬的集中于优等生,等待批判的则是几个后进生。中间地带的则成了“看客”。这样的作文教学生态,尽管培养了几个作文尖子,但大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很难提升。这不仅会使一部分后进生丧失对作文的兴趣,甚至会加深其挫折感,导致心理的伤害。
二、生态文化视域下的作文教学评价理念
生态文化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正成为人们的共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同发展的文化,是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形成的新的文化形态。发展生态文化,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将作文教学评价纳入生态文化语境,可以进一步加深并丰富我们的理念。
(一)评价的出发点——为了生命的发展。日常的作文教学评价通常指向于学生写作的纸质文本的分数(抑或等级)的判定,很少关注文本后面的作者写作的动机、状态、情感,学生文本上的鲜红的分数(等级)很多时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符号。生态文化关照下的价值观,凸显“人”的价值,关注人与周遭世界的和谐情境。因此,作文教学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关注写作者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能够表达真情实感,倡导有创意的表达,这样个性才能得到张扬。
(二)评价的方法明——和谐的整体观。生态文化的哲学基础是整体论,重视研究生态内部系统的结构和规律。作文教学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是师生互动对话的生命过程,也是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对话的过程,在对话与倾听中发现自然、发现自我、认识社会,开发并提升生命的质量。如果将作文教学评价内容窄化为技巧的习得、谋取分数的工具,只能让学生远离写作的本义,无法享受“我写故我在”的人生理趣。从本质上说,写作关乎人的精神、思维、生存,作文的过程就是自我生命丰富与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过程。
(三)评价的新维度——自主性、多样性、平衡性。生态文化的特征体现为个性化、和谐、开放、共赢和可持续发展,从生态视角考察作文教学评价的维度,其立足点是个体生命整体和谐发展基础上的言语生命的成长,在作文教学评价过程中,一方面注重言语生命潜能的发挥,强调自主、自悟、自觉,尊重生命的多样性、独特性;另一方面还要平衡课堂生态,避免“花盆效应”,关注习作过程中的弱势群体,利用差异教学资源,适当平衡,合理竞争,合作探究,促进班级全体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三、生态文化视域下的作文有效教学评价策略
将生态文化引入作文教学评价过程,要研究学生(写作主体)、教师、文本、生活世界等元素构成的生态系统,了解生态系统内部的结构和规律,揭示其生态关系,提高作文教学评价的效益。(一)群体效应:引导立体对话,实施多向性评价
在自然界中,生物具有群居现象,群体各成员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会产生群体动力的生态现象。群聚有利于生存,但是,群聚程度太高则会产生社群压力,导致拥挤效应。作文教学评价关注群体效应,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群体作文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评价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利他、利群、理解、妥协等社会能力,即在作文的同时,也在学习做人。钱理群指出:“进行群体(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语言交流,青少年是有很高的积极性和极强的创造力的,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就会形成一个生动活泼、民主自由的语言环境,整个教学群体将在相互激励、促进中,得到知识的不断增长与精神的不断升华。”
在作文教学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群体效应的积极因素,实施多向性评价:一是指引方法,明确评价标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二是开展同学互评,明确目标,合理分工,有步骤地进行小组合作评价;三是师生互动评价,一起制订评价标准,明确评价内容,以即时性评价为主,互相激励,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享互惠。在评价时还要警惕群体效应的消极因素,即拥挤效应,群体评价时会产生攀比、妒忌等心理,一部分学生会有自卑感、失落感。因此,对于一些“问题作文”。教师要注意评价的范围、评价的分寸,保护学生的隐私,尊重其人格,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
(二)整体效应:扩充评价范围,进行整体性评价
教育生态系统是由各层次的教育结构单元和各种生态因子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一个统一的整体。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彼此间具有互相调节和制约作用,从而产生整体效应。作文教学评价发挥整体效应,首先是评价标准范围的扩充。新课程标准要求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三个维度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样,作文教学评价也应从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在注重写作知识的学习和写作能力的评价的同时,更要关注写作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写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其次是评价材料范围的扩充。根据教育评价的人类学派提出的建议,收集下列三种资料,才能使评价趋于客观化和整体化:基本资料,有关研究对象的总体及其背景信息;过程资料,课程实施及其改革中发生的重要信息;价值信息,评价主体的价值信息。
由此看来,作文教学评价不仅涉及课堂上的作文,也包括学生业余的日记、随笔、阅读笔记、班级日志等,还包括学生利用网络建立的作文空间(博客、个人主题帖、QQ空间等),将课内习作与课外练笔、指示性写作与自由写作一起纳入评价的范围,占有丰富周全的资料信息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的评价更具周密性和整体性,发挥的评价功能更明显。
再次,合理安排评价的序列,形成评价系统。作文教学评价不是一次性任务,而是在不断获得写作信息的反馈中,改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在作文训练系列中,总目标被合理分解成紧密联系、循序渐进的分目标,在作文教学评价过程中,师生通过信息反馈,教师检测并调整教学设计,学生在学习进程中不断进行自我修正。
(三)边缘效应:完善评价功能,进行多元化评价
有生态学家发现,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生物群落的交界处,往往结构复杂,出现不同生物的种类较多,且特别活跃。在作文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要认识班级不同性别学生、不同能力层级学生、不同个性学生之间的边缘效应。其边缘地带首先要关注的是一些“另类作文”“创新作文”“问题作文”,允许学生“出格”,还要引导学生“人格”。显然,多元化的评价显得格外重要。
多元化评价要注意一些原则:一是鼓励性原则,不要对学生的习作要求苛刻,要善于捕捉亮点,不断促进每一个学生获得写作的成就感;二是弹性原则,分层评价,对于优等生可以适当提高标准,对于后进生可以适当降低标准,这样让优等生有更高的台阶攀登,让后进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多元化评价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在作文教学评价过程中一起建立写作档案,存留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典型案例分析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推荐发表、张贴展览、上传网络、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
(四)进化效应:明确评价目的,落实过程性评价
生态系统内部各因子之间存在着竞争,良性竞争的长效性后果是协同进化,而恶性竞争,彼此排斥的后果则具有破坏性。在作文教学评价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观,营造宽容和谐的评价氛围,进一步落实评价过程,才能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我们一般把作文教学评价的重点放在作文成品后的结果评价,忽视了准备过程的评价以及作文修改的评价,因此我们必须关注两个端点。
一是起始点,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这种背景评价,不仅要具体考查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查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其间教师要把握学生的长处、弱点、问题,这样评价才能集中于学生需要发展的领域。:
二是终点的后续评价,即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五)潜移效应:提高评价成效,关注评价主体的素质发展
生态系统中存在着迁移与潜移、富集和降衰规律,一般情况下,富集度越高,系统越向高水平发展。作文教学评价过程是一个持续的循环过程,要增强知识的富集过程,避免能力的衰退。发挥潜移效应,一方面要优化“三境”:场境、情境、心境,提供科学、民主、友善、宽松的评价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另一方面,要提高作文教学评价的效益,关键是评价主体素质的提升。语文教师的知识背景、文学才能、文化视野以及教学机智的差异,决定了作文教学评价收益的多寡。有学者呼吁,作为评价主体的语文教师,应该加强语言、文学、修辞和古文方面的训练和修养,从而对学生作文学习起到积极的影响。
作文教学评价不仅是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更要重视作文教学案例的反思性评价。教师要对自己的作文教学设计、方案实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价,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素质,从而修正教学计划,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样,如果我们扩大作文教学评价的生态圈,评价的目光不妨从学生身上转移到教师身上,评价教师“教”的艺术和“教”的效果,这样受益的将是师生这个学习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