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高幼儿园数学教学有效性之我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教具生活化,操作材料从幼儿生活中提取
操作材料是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教师提供的材料是否适宜,直接关系着幼儿参与操作的兴趣、探索与操作的效果,也直接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操作材料并非越多越好,越新越好。幼儿的周围就有很多现成的材料,可以轻而易举地转化为幼儿学习数学的教具。如用于为小中班幼儿计数练习的材料“给小动物喂食”:空的可乐瓶装饰成小动物并贴有数量或点子标记,上部挖一个开口作小动物的嘴巴,另备一只碗,碗中放若干数量的“豆豆”(串珠),幼儿根据数量的要求用勺子将“豆豆”喂给小动物吃。又如,收集生活中大小不同的有盖的透明玻璃或塑料瓶子若干,在瓶身或盖子上分别用即时贴做成线形或者点状或数字的标记(标记数量、形状、排列方式可以不同),再准备一些彩色串珠,就可以让幼儿玩点子与数字等量匹配、按玻璃瓶上的数量把相应数量的串珠放到瓶子中的游戏。由于选取的这些材料是贴近幼儿生活的,对幼儿的学习来说就格外生动而有意义,同时避免了新材料对幼儿注意力的分散,增加了幼儿操作的兴趣,让他们觉得新奇,在这里幼儿尽其所能地去发展、去创造、去完善,他们的自主操作、主动活动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二、活动游戏化,在角色游戏中学习数学
游戏是儿童身心整体参与的活动,它包含着各种情感的萌芽。在游戏中,儿童身心之间,各心理要素之间,处于一种和谐的整体关系中,这是一种对外界的整体反应方式,而愉悦感正是建立在这种方式上的。因此,我经常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各种主题的角色游戏都可以渗透数学内容。例如,以前我在组织儿童超市游戏中,发现幼儿对“售货员”与“顾客”之间的角色行为关系并不明确,因此经常出现“顾客”随意拿货,而“售货员”无所事事的现象,整个教学活动处于一种无序状态,收效甚微。于是我改变了策略:我引导“售货员”为各类“商品”标上价格,给每位“顾客”均分发“现钞”。“顾客们”首先必须数清自己手中的“现钞”,按所标价格,根据价格的高低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来选择“商品”。如此一来,全体幼儿都投入进来了,数钱、选商品、付钱、找钱,很快,大家都买到了自己满意的商品,数学知识也就在不经意间“润物细无声”了。在这一游戏活动过程中,游戏的真实性使幼儿复习了数数与数字,提高了幼儿认识数字的能力,并且使幼儿们从心底里觉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三、加强师幼互动,在融洽的互动关系中构建数学知识
师幼互动是个双向建构的过程,不仅幼儿在其中得到积极的影响和发展,教师也同样从师幼互动中汲取经验和成长的养分,并且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达到自己主体的发展,从而实现师生双方在师幼互动中主体的积极建构和发展。传统的数学教学以“教”为主,师幼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角色差距。情感交流是一种心灵的交汇,人们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会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进行交流。幼儿同教师之间也是如此。可以说,融洽的师流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催化剂”。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而又井然有序的学习氛围,和幼儿形成一个公平的、朋友型的关系,一起参与活动,共同探讨,并在整个过程中积极关注幼儿的表现,事后进行分析。
例如:在大班幼儿操作六形六色积木时,教师提出要求,让幼儿用8块积木拼出教师提供的飞机模型。幼儿们的操作结果未能达到这一要求。正当教师想要“纠正”时,发现幼儿不仅对自己拼出来的飞机自信满满,而且还在相互评价谁用的积木最少、谁用的颜色最好。于是,教师改变自己的想法,及时接受幼儿们的建议,开展“谁用的积木最少”的比赛,并让幼儿比较、总结原因。结果幼儿们发现:原来一个六边形的积木不仅可以分成2个梯形、3个菱形,还可以分成6个三角形,谁用了最多的六边形,谁的积木就用得最少。可见,只有当教师能真正走进幼儿的心灵世界,从幼儿的视角去看待他们眼中的世界,并站在幼儿的角度用一颗童心去理解他们的发现和探索行为时,才最容易与幼儿沟通,也才最容易被幼儿接纳,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索行为。
四、强调要求,在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时时体现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年龄较小,因此需要教师及时适时地提一些要求达到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要求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可以起到规范引导作用,促进幼儿活动的质量。如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要求,那幼儿很容易随心所欲,放任自己的同时也很容易影响到集体教学的效果。
在一次数学活动试教中,当我按照教案的流程上课的时候,我总觉得没有我想象中的顺利,这节数学课的操作性很强,幼儿容易作的教具吸引,而且操作之后很多幼儿的注意力还是停留在操作环节。于是我就开始抱怨幼儿没有规则意识。在几次试教之后,我开始关注细节!并对幼儿的每一次操作过程都提一些简单的要求,比如说:“先操作完的小朋友就先坐到位置上和自己的好朋友说一说,互相检查一下。”这样就让幼儿的操作始终不离目标,而且这样的要求让幼儿一直有事情可做,并且同伴之间的合作也是幼儿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总之,幼儿数学教学中既要注重数学的严密性,给幼儿正确、科学的数学知识,同时还应注重数学的内在逻辑性,让幼儿在思考、推理、解释、调整的过程中形成数学的思维方式。我们认为在幼儿的数学活动中,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与它的答案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走进幼儿的生活,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来选择幼儿真正感兴趣的数学活动,选择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教学,在活动中既要注重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又要注重幼儿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给幼儿一把开启数学知识大门的钥匙,为幼儿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快、更好地获取新的数学知识和解决新的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区丁堰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