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四川古代酒具“春”字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四川古代酒具“春”字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果说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史好比巍巍黄河、浩浩长江,那么,中国的酒文化就是一股连绵悠长的流水。虽然中国酒文化细流涓涓,然而,在数千年漫长的岁月里,却从来是佳酿潺潺。

酒是什么时候由谁发明的?古籍说法不一,难以考证。其中有一普遍说法:杜康是酒的发明者。

据西汉刘向所辑战国史书《世本》卷一记载:“辛女仪狄始作酒醪,以变五味,杜康造秫酒。”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里也记载:“杜康作秫酒,以善酿得名,盖抑始于此矣。”这些史料都说杜康是酿酒始祖。

《华阳国志・蜀志》载:“世为五世,开明帝,始立宗庙,以酒曰醴,乐曰荆,人尚赤,帝称王。”从这条史料中可以看出,可能到了开明五世时,蜀国在宗庙祭祀活动中就有了“醴”。“醴”就是酒。这就是说,在古代蜀国时期,蜀人就能够酿酒了。

四川剑南春酒的产地绵竹,酿酒历史已有四千余年,附近三星堆蜀文化遗址出土的酒具和绵竹金土村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铜、提梁壶等精美酒器以及东汉时期的酿酒画像砖以及后世所载史料,都可使人通过隐隐的历史线索,接触到四川远古酒文化发展的时代脉络。

史籍记载杜康造的是“秫酒”。秫是高粱的统称,也就是说杜康造的是高粱酒。高粱中含有丰富的淀粉,尤其含有少量单宁,是酒中芳香族物质的主要来源,所以高粱是一种很好的酿酒原料,四川的不少美酒如五粮液、泸州老窖、水井坊、郎酒、剑南春等都是以高粱为主要原料酿造出来的。

唐宋时期的四川是同时代全国社会政治最稳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也是酒文化最璀璨的时期。与四川酒文化的高度发达同步,地处四川的邛窑系各瓷窑生产了大量的酒具,其中,许多酒具特别是酒罐上书写了“春”字或绘有“春”字样式的花草。

东汉许慎《说文》解释“春,推也。从H屯,从日,H春时生也。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X。”《康熙字典》解说更详:“《尔雅・释天》春为青阳。《注》气清而温阳。《周礼・春官・宗伯疏》春者出生万物。《公羊传・隐元年》春者何,岁之始也。《注》春者,天地开辟之端,养生之首,法象所出。昏斗指东方曰春。《史记・天官书》东方木主春。《前汉・律历志》阳气动物,於时为春。春,蠢也。物蠢生,动运。又姓。《何氏姓苑》春申君黄歇之後。又酒名。《唐国史补》酒有郢之富水春,乌程之若下春,荥阳之上窟春,富平之石东春,剑南之烧春。又花名。《花木考》莺粟别种名丽春。又《集韵》尺尹切,音蠢。《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张皮侯而栖鹄,则春以功。《注》春读为蠢。蠢,作也,出也。”由此可见“春”字的字义所含内容十分丰富。

在汉代以前,还没有把酒叫做“春”的。四川各地出土的战国青铜壶、汉代画像砖等古代工艺品上的图像画面,给我们再现了一幅幅古代蜀人酿酒、沽酒、豪饮、欢宴的情景。成都凤凰山西汉木椁墓出土的两件陶罐的表面上赫然书有“甘酒”二字,而一件隋末唐初时期的四耳酒罐上也草书了一个“酒”字(图1)。

那么,什么时候酒被称为“春”的呢?《唐国史补》关于“酒有郢之富水春,乌程之若下春,荥阳之上窟春,富平之石东春,剑南之烧春”的记载告诉后人,至少在唐代,“酒”被叫做了“春”。隋、唐、宋时期,在以邛窑为主体的四川各窑口烧制的酒具上,书写“春”字或彩绘成花草纹样的酒具特别是大酒罐(缸)也证明了这一点。

四川窑口生产的酒具上以写意手法书写或彩绘的“春”字或象形“春”字潇洒、随意,多数似“春”字又不似”春“字,更像花草与“春”字的二者有机结合。有的“春”字简直就是一个狂草体的“春”字,给人以惊奇的书法美感(图2-6)。

还有更多的酒具是直接以写意手法绘出春天的花草来体现的。花草纹样活泼多变,笔道洒脱、奔放,似花非花,似草非草,花草相连,结合融合,相得益彰。很多写法和画法似乎受到甲骨文、金文和小篆的影响和启发。如从会意上理解:“春”字从丰从日,丰亦声。“丰”意为“草木遍地生长”,“日”指“日子”、“每天”。“丰”与“日”联合起来表示“草木逐日生长”(图7),无疑当时书写或彩绘出“春”字形或花草纹样的器具都应该是盛酒的酒具(图8-12)。

那么,为什么人们会把酒直接叫做“春”呢?

“春酒”一词早在周成王时期即出现。

在古代,民间长期以来就有在春节时宴请亲友叫吃春酒的习俗。所谓“春酒”就是冻醪,在寒冬时节酿造,以备春天饮用的酒。据《诗・豳风・七月》记载,“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宋代朱翼中在《酒经》写道,“抱瓮冬醪,言冬月酿酒,令人抱瓮速成而味薄”。杜牧在《寄内兄和州崔员外十二韵》中写道,“雨侵寒牖梦,梅引冻醪倾”。由此可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普遍习惯把“春酒“称之为“冻醪”或“冬醪”。

把酒直接称之为“春”或许起于隋代,因为在四川隋代的酒罐上就已经出现具有“春”字寓意的花草纹样(图11),但最盛行的时期是唐宋,后世依然有所遗存。

唐宋时期,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四川,人们更热衷于品尝或畅饮春季酿制出的白酒,而春季酿制出来的酒才能叫“春”或“春酒”,以示与其他季节酿制的酒类相区别。古代产于湖北江陵的“富水春”、产于浙江湖州的“若下春”、产于河南荥(xíng)阳的“上窟春”、产于陕西富平的“石东春”、产于四川绵阳的“剑南之烧春”和产于成都东门外锦江畔的“锦江春”,都是有历史文献记载的著名春酒。

在明清时期,至少在四川地区,更多的是把蒸馏白酒叫做“烧”,如有的酿酒作坊叫做“烧坊(也叫“槽坊”);酒瓶上书写着如“大全烧坊”、“梁烧坊”等类的字样。这表明那时的人们普遍习惯于在任何季节里饮用高度白酒即烧酒。当然春酒的生产也没有停止。直到清宣统元年时,成都城内还有一座酿酒作坊叫做“彭八百春”。

可以肯定,最初人们把寒冬时节酿造的冻醪称为“春”,到了后来,人们干脆就把任何时候酿制的白酒都叫做“春”了。(责编:雨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