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远嫁的你,还好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远嫁的你,还好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代社会中,女性择偶的圈子越来越大,跨域联姻的现象越来越多。远嫁之后,不同人的婚姻质量与生活品质大相径庭。

远嫁的姐妹要融入当地风俗习惯、克服地域文化差异、处理较复杂的亲戚关系、紧握经济与事业的方向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女性要培植内心的力量、拓展自己的人脉,打造优良的生态小环境,实现家庭美满与自我价值的双丰收!

第一部分 随机采访――远嫁,靠谱儿吗?

齐伟28岁:异地恋可以轰轰烈烈,谈结婚就要慎重。远嫁,意味着离开安乐窝,放弃既定的生活模式,对女人来说成本太大,对男人来说“太贵了,娶不起”。

王玲玲27岁:我若远嫁,就去北上广、港澳台!就算失败,至少开阔眼界,拥有经济能力。

周阿姨54岁:过年期间“某上海姑娘因异地年夜饭而提分手”的新闻,我很有感触。远嫁到穷乡僻壤,若受委屈,举目无亲、处境比视野更局促,十嫁九悔。

周兰兰32岁:我远嫁7年,挺幸福。我妹嫁在隔壁的小区,夫妻天天吵架。在我看,远嫁靠不靠谱儿,要看你嫁给谁,嫁了之后如何经营。

第二部分词汇印象――远嫁,意味什么?

遥远:一年、几年回家一次,娘家成了一个符号,慢慢变成孩子眼里外婆的家。

孤独:每次吵架想甩门而去,可能去哪里?一肚子话要说给妈妈,拨通又只是报个平安。

内疚:父母病了也不让人给你打电话,怕路上奔波太辛苦。“子欲养而亲不待”,远嫁的人,对双亲总有着无奈的亏欠感。

坚强: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生活逼出很多会赚钱的远嫁女――当买机票像买白菜一样不心疼时,嫁多远就无所谓了。

独立:唯有不念过去,不畏将来,不过分依附伴侣,也不盲目自闭自怜,才能时刻保持生命的弹性与自主,才能左右逢源,越活越滋润!

第三部分 百姓故事――远嫁,辛苦吗?

把下嫁的那记耳光,煽回去!

(齐红婷35岁精算师)

高中的语文课本有一首选自《诗经》的《氓》。

老师讲诗时,苦口婆心地劝女生长大后不要沉醉于爱情,远嫁到无依无靠的他乡;更不要一味牺牲,用“靡室劳矣、夙兴夜寐”的付出换来老公粗暴、婆家厌恶、被生活煽耳光的下场!

当时大家都暗笑。外人看来,她老公忠诚、婆家富裕、工作稳定,为何耿耿于怀,在课堂上吟诗弄文,抒发怨怼呢?原来,她在师范毕业时曾有机会留在北京的重点学校,追随丈夫来到西安对她而言是“下嫁”。

7年后,我大学毕业,面对同样的抉择。

亲戚介绍我去西安的国企工作,男友考上家乡地级市的公务员。异地恋两年后,我们被双方家人逼到风口浪尖――要么调动工作,迅速结婚;要么分手,互不耽误。

亲戚朋友都劝我不要“远嫁”。

我执意要嫁时,闺蜜说:“你遇到经济的困难,亲友可以帮你渡难关。你遇到文化习俗的冲突、感情的裂痕消淡、家庭关系的挤轧嫌隙……谁也帮不了你!……你只能默默积攒资本,把现实扇你的耳光狠狠煽回去!”

婚后,我发现下嫁并不比高攀容易。当新媳妇渐渐变“旧”之后,各种问题接踵而至。像我的中学老师一样,因为自己曾放弃大城市、放弃更好的事业,所以芝麻蒜皮的小事都会触动我内心的天平去衡量――当年的付出,得到回报了吗?

印象最深的是,女儿在1岁时生病,我们带她去家门口的医院――走廊里全是加床和病人,气味令人作呕,排队遥遥无期,女儿声嘶力竭地哭,婆婆在边上跟公公煲电话粥……我第一反应是“回娘家”,去家门口的三甲医院找熟人挂个专家号,别让孩子跟我受这种罪。

然而,排在我后面的一位同龄人用羡慕的眼光打量我,说:“老公拎包、婆婆抱娃,你很幸福啊;我一个人带娃跑医院,连搭把手的娘家人都没。远嫁让我没工作、没收入、没朋友,婆家人连娃生病都怪我……”

看她凌乱的发型、憔悴的面孔,对比自己精致的妆容、一身的名牌,我忽然感到自己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反思:与其纠结于身边“教育、医疗、文化环境”的不满意,不如真像闺蜜所说,默默积攒资本,重新杀回省城去!

我逐渐跟老公灌输“人往高处走”的理念,一起为家庭制定5年计划――第一个目标是在女儿上小学之前,在省城买一套学区房;第二个目标是我考出精算师的资质,应聘到省城的好单位,再将老公工作调动过来。

……

我卯足了劲儿,一心扑在事业上,对娘家的亲戚和以前的朋友报喜不报忧,悉心经营着婚前的所有人脉。亲戚朋友笑我:“你要的是大城市的生活,干吗当初傻乎乎地下嫁、远嫁呢?”

这个问题,我已经想通了!故此,我理直气壮地回答:“年轻的时候不为爱犯傻,不试一试,怎么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呢?更何况,我要是回来,那可是爱情事业双丰收啊!”

……

这些年,身边很多远嫁的女性,或像《氓》的主人公,活在“其黄而陨、泣涕涟涟”之中;或是像我过去的语文老师,活在“躬自悼矣、自怜自艾”之中。

与她们不同,我是一个行动派!我没空追悔、没空受伤、没空抱怨、没空吵架,我卯足劲儿奔跑在让生活蒸蒸日上的路上,要把下嫁的那一记耳光,狠狠煽回去!

点评:一般来说,远嫁需要有经济和事业的基础。婚后,有没有达观的心态,行动的意识,工作的能力,以及不屈不饶对生活的热爱,也决定着女性过什么样的生活。

随女远嫁的美漂父母

(陈秀秀 35岁美国大学进修生)

我跟着美籍华人的丈夫远嫁时,从没想到有朝一日将父母变成“老漂族”,更没想到让他们漂洋过海。

我生第二个孩子之后,很想去读学位、找工作。丈夫支持,却付不起美国昂贵的保姆费,我只能求父母前来。

父亲65岁,母亲63岁。他们第一次出国,第一次远行。二老都是恋家的人,若不是为给我这个独生女减轻负担,创造机会,让我不做“一辈子的家庭主妇”,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漂”。

来到美国,如同囚进笼子。不会开车、不懂英文的二老进入迷茫与孤寂中。我带他们参加唐人街的社团活动、陪他们在自家院里打太极拳、跳广场舞……他们却总说太安静了,一辈子习惯了拥挤噪杂的环境、邻里间的走动,实在是闷得要患抑郁症了!

为帮助他们走出孤独感,丈夫邀请华人社区里的志愿者陪伴他们。一位志愿者姐姐,开车带着我父母去看最美的风景。看着洛杉矶河水清澈见底的水面,水中斑斓的石头与优雅的水草,小鱼们簇拥在他脚缝里觅食,志愿者问:“伯父伯母,国内的污染是不是挺严重?”

父亲说:“其实我们小的时候,家乡的河水也是这么清澈。留在我记忆里的中国,永远都没有被污染过。”

我惊讶父亲说出这么诗意的话来!在美国“蜗居”的日子里,他整天都在收看CCTV国际频道。也许,他对国内的记忆已经越来越像纪录片里魅力绚丽的图画了。

志愿者问母亲她最怀念中国的什么,我以为母亲会说“调料”。因为她每天做饭的时候总在抱怨买不到纯正的花椒和茴香。没料到,母亲的答案也变得深奥:“我最怀念中国的人情味。在这里,人们对陌生人很友善,我们俩出去的时候总有人问是否需要帮忙,是否需要搭车……但我还是怀念中国人那种乡里乡亲抱团取暖的感觉,我们到底是老了,做不来世界公民。”

母亲一边说一边抱歉地冲我笑,因为我一直给他们灌输“世界公民”的概念。

志愿者送他们回到家里,父母非常起劲儿地给她包饺子、煮饺子。晚饭的时候,依旧看电视上播出的《美丽中国》纪录片。

父母看得津津有味,他们指着某一个镜头说:“你看,还是中国好吧。”两位老人那股执拗的劲头,仿佛我青春期的孩子对着电视购物说非买这个不可。

夜深了,陪着父亲聊了一晚的孔孟之道,志愿者姐姐显得疲乏了。父母将她送上车的时候对她千恩万谢,嘱咐她一定要多来吃饭,最好带着全家人一起来!

志愿者不好意思地说:“该说谢谢的是我,你们让我想起中国许多美好的东西。”

走前,志愿者把我拉到一边说:“老人家想念的中国,是他们印象中美丽的东方国度,我觉得咱们还是不要去打扰他们的美丽乡愁,更别说让他们做什么世界公民了!你就安慰他们说,将来孩子大了,你会带着他们回老家……”

我点点头,挥手向她告别。

父母一直目送她,直到她的车影消失在夜幕中。

看着二老花白的头发和不舍的眼神,我意识到自己对他们大谈所谓“世界公民”,是多么残酷而可笑的事。当他们放弃国内的一切,出来做“美漂”的时候,唯一的宝贝就是他们印象中的“中国梦”。

我又何苦破坏他们唯美的梦呢?他们不是文人,却拥有诗化故乡的权利。他们怀念中国的一切,好的不好的,梦里都念叨着要回去。

我常想:假如再选择一次,我会远嫁到大洋彼岸吗?为感情、为孩子,或许我会,但不得不委屈父母,让白发人经历那种“河山虽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亲近”的煎熬,我真的心痛!

点评:父母为照顾远嫁的女儿离开熟悉的环境,选择“老漂”的生活。这份沉甸甸的爱,需要女儿们体会与感恩!这一份远嫁的成本,往往比婚前预估得更高!

“远嫁”的“远”,意味深长

(方晓薇30岁 牙科专业护士)

我父母是河北小城的下岗工人,开小卖部谋生。婆婆是杭州退休的中学教师,公公90年代停薪留职下海经商,赚得厚厚家底,老两口游山玩水、颐养天年。

虽然一南一北,家境太不相同,然而老公爱我,公婆接纳我。

结婚时第一次见面,我妈看上去比婆婆老10岁。公公跟我爸站在一起,一个风度翩翩,一个土里土气。婚礼上,我父母因为文化差异而惹来许多笑柄。在婆家亲戚们的眼神和低语中,我发现远嫁比自己想象得沉重。

父母在婚礼后知趣地回老家,从不向我寻求经济上的帮助。但是,婆家亲戚对父母的偏见,影响到我跟老公的关系。老公无意间提到“外地人”等词汇,或谈及北方人的话题,都会让我的心隐隐作痛。

……

我家亲戚们很团结、很慷慨,我和弟弟读大学多亏七大姑姨的资助。在他们眼中,我是栖息在高枝上的凤凰。谁家儿女找实习单位、谁家老人来城里看病,都找我帮忙打点。

老公出差多,经常好几个月不在家。我趁机在宽敞的家里接待老家的客人。

一天,老公改了行程,想给我一个惊喜。那段时间,我三叔的外孙先天性心脏病正在医院做手术,我将他们安顿在保姆房。

老公兴冲冲地进门,地板上是老人家的烟头,桌子上堆满了CT片子和病例报告,客厅的烟味熏得晕乎,老公强颜欢笑打个招呼,把自己关进书房。

我叫他吃饭,他强硬地说:“让他们去住宾馆吧,咱们出钱。”

我说:“当年我考上护校,三叔给我出了不少学费。如今他带孩子到城里来看病,我真不好意思撵他走啊。”

老公说:“那我晚上去爸妈那里睡。”

……

老公这一走,把我给震醒了!在我北方人的世界观里,在家接待客人是省钱又热闹的事;在南方人的世界观里,这却是对独立空间和主人地位的侵犯。

道歉和好之后,我们约法三章――

第一,接待老家客人时,不能留宿,倘在家里吃饭要提前跟他商量。

第二,帮补老家亲戚时,只救急不救穷,超过一定数目要跟他商量。

第三,我的身份先是“婆家的妻子”,其次是“娘家的女儿”,若二者冲突,跟他商量,寻找折中的办法。

约法三章貌似缺乏人情味,却帮我省去不少麻烦。我融入老公一家的生活方式与文化观念之后,发现“他们并非冷漠自私,而是用更得体、更礼貌的方式表达亲情”。

看到我愿意跟娘家人保持一定距离,老公一家反而更尊重我娘家人。老公经常打电话,对岳父母嘘寒问暖。逢年过节,公婆总寄礼物去,让我父母在亲戚朋友圈中很有面子。

今年5月份,我弟弟大学毕业到杭州来找工作。我没有不假思索地接他到家里住,而是建议他住在集体宿舍里,隔三差五带好吃的去看他。老公主动出马,帮弟弟很多工作上的事儿。这种帮助的方式,更是弟弟迫切需要的!

点评:“地域文化差异”加上原生家庭经济基础的不同,带给婚姻很多挑战!聪明的媳妇,会努力学习并融入丈夫家人之间表达爱、帮助、关怀的方式。从心理上适度“远”离娘家,会收获更成熟、更有界限、更能持久的亲情关系!

第四部分本刊观点:靠运气,更靠实力

“嫁对人”固然靠些运气,“hold住”却要靠实力。哪怕娘家隔着千山万水,只要实力够强就能淡定从容。实力,是女性能够通过婚姻,为自己与家人们创造长线的价值、经济的富足和发展的机会。

“实力”,不是与生俱来,也并非他人赠与,而是在点滴的积累与辛勤的打拼中所收获的果实。拥有与日俱增的见识、谈吐、阅历、远见、才华、人脉、涵养、思考能力、处世智慧,才是咱远嫁媳妇们幸福的不二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