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东海蓝帆:“小个子”的野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东海蓝帆:“小个子”的野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尽管已经成为华东地区石油化工行业信息化服务的领先者,并且是宁波市最大的软件公司,但宁波东海蓝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海蓝帆)总经理姜建生仍然把东海蓝帆比做“小个子”: 营收规模尚未过亿元,员工数量也只有200人。

然而,“小个子”却有着大野心。“成为石化行业最强、最大的服务外包商。”从石化行业的暴利时代到金融危机的寒冬,这始终是姜建生执着追求的目标。

“对于强者来说,时时都有机遇,枯季也不例外。枯荣之境无枯荣,对于弱者来说,时时都是危机,荣季也不例外。”这是东海蓝帆2009年1月内部刊物的卷首语,用来与客户共勉。

持续蔓延的金融危机、风云变幻的石化行业,将把东海蓝帆引入“枯季”还是“荣季”?

严冬下的IT生机

尽管信息化投资总额增幅下降,投资比例却保持不变甚至略有上升。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将进入新一轮的IT投资热潮。

从2008年开始,一路高唱凯歌的石化行业就已经遭遇“严冬”。从去年9月开始,持续10年处于上升状态的石化行业首次进入下行轨道。前3个季度,全行业总产值5万亿元,增长32%。但9月份增速明显放缓,增幅为25.1%,比8月大幅回落9.8%,为2008年最低增幅。到了2009年,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低速增长依然在持续。

为了抵御金融危机、迅速长大,石化行业开始出现并购风潮。首先是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国有石化企业掀起的海外并购。2008年12月,中石化对加拿大石油公司Tanganyika的收购已获有关部门批准; 中石油也积极参与竞购加拿大上市公司Verenex Energy的资产,最高交易金额可能达到3亿美元。

国有企业在积极拓展海外版图的同时,也没忘记“大鱼吃小鱼”,并购民营石化企业。2009年2月,中海油全资收购浙江舟山和邦化学有限公司; 与此同时,中石油对长三角知名石油企业中球冠的并购也已经提上日程。

行业低迷直接影响到信息化投入。IDC数据显示,从2006年~2008年,石化行业信息化年投入分别达到77亿元、88亿元和95.4亿元,增幅均超过10%。然而今年投资却出现急刹车,增幅骤然跌至6%左右。

而在姜建生看来,尽管信息化投资总额增幅下降,投资比例却保持不变甚至略有上升。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将进入新一轮的IT投资热潮。

从国有企业来看,尽管仍深陷金融危机的深渊,年初石化行业产业振兴规划及细则的推出,却为其注入了一针兴奋剂。上海、宁波、南京3个3000万吨的超大型炼油基地已列入发改委能源局的规划。东海蓝帆的重要客户――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以下简称镇海炼化)的改扩建项目,也已列入能源局未来3年的油气规划中,原油加工能力将向每年3000万吨突破。

大型炼油项目的集中上马,无疑为占据宁波地区绝对优势的东海蓝帆提供了绝好的机会。这些国有石化企业的信息化已经进入理性建设时期,自动化和数字化都具有较高水平。姜建生认为,每一个项目的上马都将带动一波IT投资热潮,而为镇海炼化提供信息服务的东海蓝帆,已经攒足了服务大型国企的经验。

另一方面,尽管振兴规划没有为民营石化企业带来更多咸鱼翻身的机会,他们却敏感地追逐着政策变化,不断调整经营方向。姜建生最近发现,主动上门找他的民营企业老板越来越多,姜建生与他们的沟通也从以前“为什么要做信息化”直接转化到“怎么做信息化”。

原来,经历了暴利时代的民营企业也开始在金融危机中冷静下来。“当一个企业只要生产就能获得利润的时候,它对成本是不关注的。而当行业竞争加剧时,企业必然会改变投资结构,以精细管理降低成本。信息化就是实现精细管理的必要手段。”姜建生说,从上升时期到困难时期,民营企业越来越了解信息化的必要性。

此外,被并购狂潮裹挟的民营企业,也将面临着信息化“一次到位”的挑战。大型国有企业强调信息化总体规划,对信息化的高要求勿庸置疑。在这种自上而下的纵向推进中,能否快速建立起与母公司匹配的信息化系统、快速适应行业流程管理,都将是民营企业面临的抉择。“这已经不是上与不上的选择题,而是如何上好的必答题。并购潮将迅速拉动一批民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这些都是我们的机会。”姜建生说。

应用催生流程外包

石化行业大部分服务商以提品为主,做外包服务的方案商也集中在ITO方面,像东海蓝帆这样定位在BPO的厂商屈指可数。

在石化行业,东海蓝帆是一家比较“另类”的公司。一是体制特殊,它脱胎于国有企业的计算机中心; 二是模式特殊,它以BPO(业务流程外包)为核心经营模式,实现了外包企业从ITO(信息技术外包)到BPO的跨越。

2003年8月,镇海炼化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将信息化全部外包。计算机中心从镇海炼化整体剥离,由镇海炼化与东海商业软件公司各出资50%,成立东海蓝帆科技有限公司。姜建生的身份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计算机中心主任变成东海蓝帆总经理,有着30年工龄的他成了中心第一个被解职的人。

其实,国有大型企业剥离信息中心的例子并不罕见。2000年,上海汽车集团投资1亿元,把原来的信息中心改制为上海汽车信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全面负责整个集团的信息化规划和建设; 而即使在石化行业,东海蓝帆也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2002年,中石化和电讯盈科合资成立了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分别持有55%和45%的股份,将原有的信息中心彻底剥离了出去。

然而在改制的路上,却不是每一家都能走得像东海蓝帆这么远。尽管石化盈科规模数倍于东海蓝帆,客户却比较单一,主要以股东中石化为主; 而镇海炼化只占东海蓝帆所有业务的50%不到,这种比例还在不断降低。个中原因在于,在股份分配上,石化盈科的母公司中石化占有55%的绝对控股权,从而决定了石化盈科市场化的探索比东海蓝帆艰难。缺乏市场化运作,公司长大就会遇到瓶颈。

突破了体制束缚,东海蓝帆在模式上也做出了执着于BPO的大胆决定。纵观整个石化行业,信息化服务商数目众多,实力分散,难以形成寡头垄断。大部分服务商以提品为主,做外包服务的方案商也集中在ITO方面,像东海蓝帆这样定位在BPO的厂商屈指可数。

“ITO的技术门槛比较低,难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行业不景气的时候很难撑下去; 流程外包虽然对企业提出很高的要求,却能够造就核心技术,这样的公司才能够长久。”姜建生说。

为什么流程外包能在石化行业走得通?在姜建生看来,实现业务流程外包至少需要3个条件: 一是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高度,信息系统直接进入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与业务紧密结合; 二是企业进入精细化管理阶段。企业迫于竞争,需要利用信息化做许多优化,如财务分析、预算管理等; 三是周边的经济条件发展到了一定水平,人工成本已经成为企业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相对于其他行业,石化行业信息化起步早、连续性强,信息化在生产优化和管理方面都比较突出。金融危机的出现,更加促使石化企业利用IT手段加强风险管理,实施企业内控。而振兴规划中圈定的上海、宁波和南京3个超大型炼油基地,无疑会带来产业聚集的兴旺。这些都为流程外包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应用催生服务,从诞生之日起,姜建生就把公司定位牢牢锁定在流程外包,并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流程机制。金融危机下,考虑以外包信息化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石化企业越来越多,无论是在国有企业还是在民营企业,流程外包都呈现上升趋势。东海蓝帆也因此显现出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一季度就实现了合同额50%的逆市增长。

机会已经来到,“小个子”东海蓝帆如何抓住机遇实现快速长大呢?

双维度快速长大

只要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继续深耕流程外包服务,就能够不断壮大实力,最终实现理想。

姜建生总是说自己是一个有些笨的人,认准了一条路就一定要走到底。

2003年,当新成立的东海蓝帆只有700万元营业额的时候,姜建生就激情澎湃地对员工说: “我们要成为石化行业最强、最大的服务外包商。”2009年,东海蓝帆营业规模即将突破一个亿,姜建生做出了更大胆决定,将流程外包继续上移,成为像IBM那样的发包商。

如何快速长大?姜建生认为,只要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继续深耕流程外包服务,就能够不断壮大实力,最终实现理想。

有着中国萨班斯法之称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即将实施,这将是对所有国内上市公司企业管控能力的一次考验。作为行业信息化的“领头羊”,利用IT加强风险管理早已经成为石化企业的主要趋势。

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迫使企业除了学会向管理要效益,也学会了向销售要效益。在石化行业的暴利时代,只要有生产就会有利润,实现生产自动化和数字化一度成为企业最关注的焦点。现在行业持续低迷、市场销售压力增大,分销系统的完善迫在眉睫。

除此以外,绿色也成为石化企业不能回避的焦点。改善产品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已经清晰地列入石化行业产业振兴规划。

在姜建生看来,这些行业的新热点都为流程外包提供了好机会――信息化已经深入企业肌体,不可分割。信息化投入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考验企业的专业能力。已经外包一部分信息化的企业正在考虑将外包范围继续扩大,把信息化业务外包出去,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对此,东海蓝帆特地对部门结构做了调整,于年初新增了智能与环保事业部。姜建生预计,3年以后,这块业务将成为东海蓝帆的主营业务。

除了企业所有信息系统可以外包外,姜建生还发现,在石化行业还可以外包更多的东西。

2008年,东海蓝帆与和邦化学有限公司签订了一项350万元的“大单”,和邦化学将企业所有的仪表维护全部外包给东海蓝帆,东海蓝帆也为此特地成立了30多人的仪表维护团队。

“等我们深入做下去,发现仪表维护竟然比IT系统外包更厉害。”姜建生说,仪表维护是企业非常头疼的一块业务,维护成本高不算,更为关键的是找不着合适的人才。而镇海炼化原计算机中心的47人团队中,有15人是仪表工艺的工程师。为此,东海蓝帆将流程外包的范围扩大到IT以外的仪表,成立仪表与控制事业部。

“BPO可以有更多的突破,只要你有灵活的脑子。”姜建生说。

这种灵活的“脑子”还被应用到了行业的扩展上。原因有二: 一是如果将服务只锁定在石化行业,风险很大; 二是来自同行业的竞争。BPO的模式取得成功后,有不少厂商快速复制这种模式,早在前几年,东海蓝帆就已经感觉到对手咄咄逼人的气势。

“BPO是一种服务方式,应该适用于任何行业,如果能在其他行业也取得不错的业绩,就能成为石化主营业务的有力支撑。”姜建生说。在东海蓝帆的公司网站上,系统集成与IT外包服务的典型客户已经从石化企业扩展到宁波市港务局、宁波市政府,政府机关将是东海蓝帆继石化行业后着力扩展的第二个重点。

“IBM是全球最大的服务外包商。制定服务标准、定位服务模式,占据服务的最高端――这就是东海蓝帆的努力方向,”姜建生的野心是,3~5年内,实现在国内A股上市,并达到营业额10亿元。

冠军档案

成立日期: 2003年8月

营收规模:约一亿元

员工数量:约200人

公司定位: 国内立足石化行业、面向广泛流程工业的解决方案专家,专业IT服务供应商

上市日期: 5年内计划国内A股上市

优势领域: 石化行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IT服务外包解决方案

发展目标: 成为石油化工领域技术先进、实力雄厚、形象卓越、队伍优秀、管理先进的现代IT服务集团

冠军观点

要控制长大,不能冒进

2003年东海蓝帆成立时,营业规模刚刚达到700万元人民币,但这一数字2004年就突进到2000万元。2005年,东海蓝帆继续保持了50%的高增长率,直到2008年达到7000万元。

2009年第一季度,东海蓝帆实现50%的逆市增长,大单一笔接一笔。正当大家欢呼就要突破一亿元的时候,姜建生却告诉员工,要控制长大,千万不能冒进。

公司业绩越火,总经理为什么越忧心忡忡呢?“营业规模达到一亿元的公司,其运营能力和管理模式都将踏上一个全新的台阶。东海蓝帆有没有做好这个准备?”姜建生很明白,公司的长大最终要靠实力。

东海蓝帆的BPO模式渐渐在宁波传播开来,很多人找到姜建生,要帮他引资建个国家重点项目。大部分都被他婉言拒绝了: “企业长大不能只靠外力,被人扶起来的企业很脆弱,自己长大的公司才能做得长久。项目投资可以成为东海蓝帆长大的手段,但不能成为目的。”

靠实力而不是靠外力,绝不盲目扩大公司规模,在这点上,姜建生有些执拗。现在,东海蓝帆有近70%的业务来自石化行业,姜建生认为这个比例仍然比较危险,“当公司能够有两个比例为30%的主营业务支撑时、当2~3个主营业务能够实现相互补充时,东海蓝帆就真正到了开始快速长大的时候。”姜建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