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数学学法指导的探索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数学学法指导的探索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自主的学,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中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之一。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通过优化教学程序,精心设置环节,注重创设情境,增加探究氛围,使教学过程成为轻松的“释疑之旅”。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学法指导;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9-0048-02

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自主的学,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中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之一。数学教学不仅要追求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更要着眼于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笔者通过对学生课前、课内、课后等学习方法的指导,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课前指导

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上课前自学有关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它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一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学习效果影响很大。为了使学生知识学得扎实,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预习要求:①阅读教材上例题的分析、解答过程。②根据例题要求尝试解答。③选择与例题题型相同的题目尝试练习。④对不理解的知识点、解答过程做记号。⑤准备好新课所要用的学习用具和材料。

二、课堂教学学习环节指导

课堂教学,是学法指导的根本途径,也是学法指导经常化、具体化、出效益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学法指导必定走渗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支离破碎、杂乱无章、随意组合的复合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教师要以学生“怎样学习”为导向,教学生学会学习。为此,就必须改革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课堂结构,设计以“导”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按此结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从以下几个环节有机渗透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提问。学成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图画、故事、游戏、操作、问题等形式,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情境可以是直观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但必须是有价值的。情境的创设要能够使学生触境生情、触境生思、触境生问,并能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服务,能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数学情境一般有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操作情境和活动情境等几种类型。

以“圆的面积”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先出示情境图:“一只小羊被它的主人用3米长的绳子拴在草地上,小羊跑一圈是一个圆”这一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后,思考“小羊跑一圈是多少米?是要求圆的周长。而小羊能吃到青草的范围?是要求出圆的面积”。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到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揭示圆面积的意义,认识到计算圆面积的必要性,同时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这样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存在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能直观感受圆的面积,对圆的面积与周长有一个初步的区分,同时真实的情境,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增强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投入到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2.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合作学习。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分组,在课堂教学的某些环节,组织各小组学生在各自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过相互合作,互相帮助来共同解决问题,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提出“如何分割圆?分成多少份合适?”让学生试着说并试着做,说明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三角形的底就越接近于一条直线。(课件演示:把圆分别等分成4份、8份、16份、32份。)

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小组同学一起剪一剪、拼一拼,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并观察拼成的图形与圆有什么关系。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对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学生个别指导。同时注意发现学生中不同的拼法。待大部分学生完成剪拼任务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拼法有:

近似的长方形

近似的三角形

近似的梯形

这种设计的优势:一方面,对学生转换意识进行初步的引导,使学生意识到应该分成偶数份,分的份数尽可能的多,拼成的图形效果才足够清晰。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剪拼过程,教师不讲具体的要求,由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学生才能尽可能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学生的思维才能有充分施展的空间,学生的表达才能有更多的自由度,也更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在经过实验把一个圆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后,要求前后排学生4人一组讨论:拼成近似长方形的长与宽跟原来圆的周长与半径之间的关系,经过这样一番各抒己见的讨论,使之明确,在拼剪的过程中,图形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圆的面积等于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而拼成近似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拼成近似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进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

=■×r

=πr×r

=πr2

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进行相互合作讨论解决问题,思想就比较集中,思维比较活跃,这样的学习过程既培养了参与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交往、合作的能力。

3.教给学生创造性的思考方法与学习方法。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作为教师就要树立“不带知识走进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进知识海洋”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有自主的选择时空。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教给学生两种“学习法”:①放松法,学生往往为了解决某一疑难问题而长时间连续思考,绞尽脑汁,却一无所获,久而久之,怕做作业,厌学情绪等现象会接踵出现。面对这样的现象,或针对个别同学的学习心态,可先引导他们去打球、去听音乐、去玩,尽情地放松后再投入学习,有时使学习灵感伴随而来。既能解决当前的疑难问题,也为后继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②核对法,它是以一个需要解决问题的列表激发学生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以上问题的训练,使学生对此类应用题的本质关系有较深刻的认识,提高了解题能力。

三、课后指导

学以致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践和运用。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导、训练,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之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去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笔者在设计练习题时常采用两个“题组”的办法。一是A组题(保底题),以数据简单,运算不繁,仿照例题为原则,学生就可以顺利完成。这类题主要面对中下学生,使这些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也能获取成功的体验。二是B组题(提高题),以综合性强为特点,借以达到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如有关圆的面积的练习题,设计如下:

A组:

(1)一个圆的半径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个圆,半径是4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一个圆的直径是1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组:街心花坛中花坛的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教师在布置练习时,把两组题都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根据当堂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情况,灵活选择题组,也可以两组题交错选择,有时却只出现一个题组,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自由选做。这样课后作业向全班学生开放,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总之,教师多关注学生课前、课内、课后的学情,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那么,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才会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