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移动应用平台的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移动应用平台的现状以及未来趋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移动互联网的蓝海市场已经由硬件指向了生态系统和更具个性色彩的服务领域,它所要求的还不限于开放,还有个性化、便捷化的使用,而这与人们为HTML 5打上的“炫酷”、“快速”标签不谋而合。

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的结合,包括广东联通与腾讯,中国电信与网易的合作,如果放在国际大背景上看,代表着世界范围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大范围产业合作的现状,其中就含有这样的意味:移动平台的重心,正从电信平台移向应用平台。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现状,那应是移动平台在向市场前沿前移。在这一背景下,分析移动应用平台的现状以及未来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产业起带动作用的大的应用平台正在形成

微信视频或视频微信的发展,已经明显看出有异军突起并成主流的趋势,这个事实正在逐渐明朗化。它确实有当初短信、QQ那样的发展势头,一下子非常火,并且会持续火下去,这种趋势会带来连锁反应,包括对商业模式和产业格局的影响,这种影响今后会越来越明显。

对于运营商来说微信是一种冲击,目前看到的是互联网企业起了主导作用。运营商在非常早的时候就提出了IMS——基于即时通讯的多媒体系统,也看准了这个趋势,但问题是运营商的脚步明显慢于互联网企业,如果运营商对最主要的盈利增长点抓不住,肯定会对发展有影响,等别人发展起来以后再重视就为时已晚了。现在我认为运营商仍然没有完全抓住这个机遇,或者至少在当前来看,还是运营商必须面对的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战略上讲得再多,到最后临门一脚不解决都是空的,运营商现在还为时不晚,但是要抓住机遇。

微信视频的技术特点是,既有很强的通讯能力,同时又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SNS的能力,所以在中国非常迅速地传播开来。这种传播有两个特点:通讯的传播一般是点对点,之后SNS互相联络,这和互联网的特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过去理解的互联网是一个人和一片人联系,或者一片人和一个人联系,这种点对点传输网络关系的兴起,将来会成为主要的技术潮流和趋势。在国外借助于小世界网络,或者强关系、弱关系的连接已经迅速地普及,微信视频主要靠着小世界网络类型所谓的网际网络方式迅速地普及和扩大,这会成为未来技术的热点。

1、网页浏览器成为应用平台下一步竞争的基础

对于运营商来说,现在也面临选择,是走软硬件一体化道路,还是完全特别激进地走向HTML 5。我感觉软硬件一体化这条路走起来会比较艰难,但HTML 5里面也有困难,所以我相信运营商一方面会考虑采取稳健策略,另一方面又必须面向未来。过去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发展上,首先在技术上失分了,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是一方面,但是站错队也是很大一方面。首先要在战略上判断哪一种战略发展趋势有利于自己,目前的保守我认为是不可取的,过于激进也不可取,应该是在逐渐过渡中向前沿发展,这是我的基本判断。

具体来看,前沿方向竞争的焦点是什么?至少在目前阶段,网页浏览器应该是下一步的焦点。我认为,将来HTML 5真正成熟后,具体花落谁家,还有谁会像苹果似的靠中间件、微件(Wedgit)就能够改朝换代、咸鱼翻身,现在还难以下定论。

现在国内市场上UCWeb占了大概30%,苹果占了20%左右,QQ占了20%左右,将来百度也会往这方面去加强,这意味着互联网的赢家已经判断出,第一步要从这儿开始争夺。而运营商在这儿显得麻木了,直率地说,无论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联通,在这一点上都有点儿赶不上趟,也许这个问题在当前还起不了什么作用,但对5年后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到了5年之后再去动,那会完全失去战略场上的主动权。

最佳时机我看就是2013年,如果运营商还不在这里动手,就意味着3年后会马上感觉到压力,这件事情不亚于对微信的失控。如果微信上失一次,在这儿再失一次,后边可能就被边缘化了,在核心业务上被边缘化的趋势很难阻挡。当然我说的不是管道这一部分,我是把IT和CT部分划开,其中主要谈IT、互联网部分的要点。

网页浏览器的影响在于将来会截留收入,对运营商最大的冲击是直接打到运营商的要害上。现在运营商唯一能够自我安慰的是有庞大的用户,而HTML 5,偏偏就是要瓦解这件事的,有庞大的用户也不起作用,因为平均收入在流失。网页浏览器会使这一趋势进一步加剧,即使现在做规划也为时过晚,但是要不做就会更晚,运营商必须跟上,哪怕只占5%的市场份额也是一个玩家,否则将来连标准都没有份,最后就会被边缘化,会进一步加剧数据流量的收入流失问题,而现在我们说的智能管道策略,无论是联通的策略还是别家的策略,都将不起作用,在这个问题上已经不能起作用了,虽然他们以为会起作用,但实际是不起作用的。

2、数据业务将成为应用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ICT对数据的理解与单纯CT不一样,CT数据是贸易数据,它把数据搬来搬去,管道相当于是公路,CT数据所做的是运输工作。搬来搬去有没有价值?有价值,运输肯定要付一定的运输费用,但是IT数据不是那么回事,IT数据相当于在运输途中,到了某一地点,停下来不运输了,开始加工了。比如说走到某个十字路口叫石家庄或济南,突然在这里形成了城市,数据在这里进行的不是贸易工作而是加工工作,数据业务的价值来自于加工。

而现在智能管道思路在根本上有错位,认为IT数据无非是运输形成的数据,CT是搞运输的,只不过是要辨别哪个车跑得快,哪个车跑得慢,给快车多收点费,小车慢车就免费通行了。这么做将来会发现车都是大卡车,但有的车拉的东西值钱,有的车拉的东西不值钱,因为数据本身已经在车上进行加工了,价值是从加工中得到的,如果不抓住这点我认为运营商会大大失分的。

对于移动互联网来说,从2011年就开始从贸易时代进入加工时代了,而运营商对此还缺乏清醒的认识。所以要在战略上重新认识,首先要纠正原来错误说法,即认为互联网是电信业的增值业务。这种说法相当于说加工业务是贸易业务的零头,这个观点在以前可能完全正确,因为以前是倒腾小买卖的时代,但是现在到了加工增值时代,到了深化加工时代,再有这种观点就变成小生产了,原因是数据沉淀下去后,加工增值的潜力比搬运数据明显加大了。数据经过加工以后,挣的钱要比运输多多了,思路要从数据保值向增值方向变化。

二、服务深化是平台应用的发展方向

1、把云计算引入服务是发展方向

从整体商业发展方向上来看,我认为应该是向着服务深化的方向发展,移动互联网实质上是网络深化,而网络深化主要体现在服务深化上。具体到运营商,战略型的方向是什么?我认为还是得从价值的分析上来看,我对联通的策略就一直有看法,好多咨询报告都向联通传达一种信息,说联通应该向高档化方向发展,高档化对不对?我认为对,但我认为高档化应该理解为追求高附加值,而不是产品高档。这个问题如果放在千元智能机的背景下来看就清楚多了,如果把高附加值寄托在产品上,在产品打价格战时就不适合了。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系统的方法是既然运营商不拥有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自己又不能控制市场价格,经典的方案应该向服务转。因为服务在产品之上,服务不挣钱的时候,产品还可以挣钱。应该在服务上面多做文章,这是我对服务深化的理解。

具体来说服务怎么深化,简单地靠套餐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发展,下一步应借助于云计算,把云计算引入服务应是发展方向。云计算的重要特点是自己不提供服务,而是调动别人提供服务。现在运营商服务的思路和互联网企业流行的做法都有点偏窄,他们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提供服务,这会造成服务的成本非常高。有了云计算问题就变了,先来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比如阿里巴巴,自己顶多是在淘宝商城给店主提供服务,一旦需要差异化服务、需要提供更有附加价值、可以避免打价格战的服务时,阿里巴巴推出了代运营业。代运营业是把客户拿单这件事,和所有与拿单无关的其他事分离,用阿里巴巴人说的话,一个店主后边跟着十几个服务商,但这十几个服务商都不是阿里巴巴的人,而是阿里巴巴给服务商提供工具,让他们再去为店主服务,由于服务商用的是阿里巴巴的场地、阿里巴巴的工具,所以要和阿里巴巴分成,阿里巴巴的政策是,你可以白用我的工具、我的场地,你要是赔钱了我也不跟你算账了,你要赚了钱才开始分成,这就是苹果的模式。

我认为运营商也能找到这样的服务方式,可以调动外部力量为自己的客户提供服务,然后和他们分成,而不是和自己的营业厅分成。这方面日本运营商的模式有些启发性。日本运营商早期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当时DoCoMo也是卖手机不赚钱,他们是用服务增值方式解决的。日本运营商不是自己来做服务,而是调动别人来做,运营商只集中提供工具,由消费者自己来提供内容,比如交通事故类搭一个小平台,凡是交通事故都传到这个平台,小动物算一类,路上吵架算一类,分别都为消费者搭建平台,然后提供标准工具,使手机和内容一体化,这是DoCoMo的运营特点,这个所谓内容我们可以抽象化为某种服务。

2、如何处理应用平台的风险控制关系

当说到服务深化时,特指细分客户市场出现了强烈的差异化需要,而这种差异化需要是靠自己的营业厅无法解决的。对这一问题运营商都开始进入到彷徨、摸索时期,就是说看不到路,这个路指的是战略上如何处理风险和收益关系。也就是说,细分市场上的服务需求是高风险、高收益的,这是差异化的核心特征,而习惯和体制要求的是保值增值,这时候就产生了极大的矛盾,这个矛盾是整个商业模式不适应造成的,是由战略问题而不是战术问题引起的。

在进入新型服务市场时,旧有的服务模式无法解决风险和收益之间平衡关系的问题,对此互联网企业做出了很有价值的探索。比如苹果实现了保值增值,腾讯实现了保值增值,百度实现了保值增值,他们身处高风险行业自己却不死,门道在什么地方?我认为就是进行服务深化,考虑到了服务模式战略性转型问题,建立起相应的服务机制,把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和保值增值的业务从战略上进行切割,并形成既分离又互补的关系。

苹果通过免费地提供平台或基础设施,包括客户流,客户在这儿起作用了,实现了客户流为保值增值保驾护航的战略目的,而不是简单地着眼于从客户里面直接赚钱。以前靠基础业务就可以挣钱的时候不存在这个问题,现在基础业务慢慢不挣钱了,开始打价格战了,要靠增值业务赚钱。增值业务这一块是高风险、高收益的,但是风险如何能不传导回来就变成了下一步要解决的难题。所以我建议运营商在这个时候,不要一上来就扑向具体业务,斤斤计较于一城一隅的得失,应该向互联网企业学习,先控制住自己的风险,站稳脚跟,像苹果把自己的核心资产和别人建立合作关系,给大家共用,但是要是死了不要来找我,这就是风险隔绝机制,让完全靠市场机制的人更加贴近客户。这时候消费者10万、20万的细小生意自家就可以承受,就把运营商的风险分担了,而一旦他们赚了钱就可以考虑分账。用这种方法可以合理地把问题解决,否则这个矛盾不解决首先就迈不开步。

3、应对“产消逆转”趋势下的应用变化

下一步的发展会有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市场结构、关系结构型的变化,我不知道如何形容这种新现象,勉强称为市场结构,它会引起我们称之为“产销逆转”。这个趋势2013年就会开始破题,但严格说这不是2013年的热潮,可能孕育过程要到2013年或者是更远的时候,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预测“产销逆转”国际上会在2014年成熟。过去的商业模式都是B2C,商业上运营商对着消费者,运营商有什么就给消费者提供什么。将来反过来了,一切资源都是从消费者那儿开始,生产者是散乱的,绕着消费者转。原来生产者是清晰的,消费者是混沌的,现在生产者打乱了自己,但是消费者是清晰的,生产者的排列组合随时都可能不一样。

这时再用中心化的控制方法往往“计划赶不上变化”。腾讯重组后,对市场的把握似乎不是原来的结构,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放羊一样,羊随便走,哪有草就往哪走,只要发现一大堆草,就在那儿使劲地吭哧吭哧吃,吃上10年还没等别人注意到已经成了草原的霸主了。

这一现象是美国当前极为关注的热点,和SNS、博客类似,这种结构和以前的结构不一样,快聚快散,是网际网络小圈子套大圈子。如何对快聚快散游牧型组织进行有效的市场开发,运营商需要在商业模式上有巨大的转变,这里边会有很多商业模式的创新。虽然现在还看不清楚最终的定型是什么,但是可以看出一点,现在高度集中的组织结构肯定不行。现在运营商纷纷成立互联网公司,这其实是个好事,值得肯定,它意味着从传统的运营商体系架构里已经发育出了新结构,这个方向肯定是对的,应该给他们以更加特殊的政策。首先要解决好风险的问题,确保保值增值,然后还必须发挥运营商的领导作用,把原先分散的应用领导在运营商周围。我主张在集中式的架构之下,允许一些地方自由生长,给以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这里面有很大的失败风险,失败就失败了,但如果因此不去探索将会丧失后面所有的机遇。

三、互联网企业来到新的门坎上

对互联网企业来说,移动应用平台之争,到了关键点上。 各大巨头仅凭自己的资源,已不足以应对现在的局面。需要在产业内外大跨度整合资源。 因此我判断将进入一个重组期。这是当前主要问题。

一是跨行业重组。焦点是争夺移动平台的新入口权。例如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业,通过控制支付来控制移动应用平台的新入口。这方面的新动向是,互联网企业(如阿里巴巴)希望将平台控制权,从结算深化到清算。阿里巴巴与银联在这一点上将发生激烈的冲突。只有打破银联垄断,才能迈出移动应用生产力大解放、大发展的路。运营商在这方面还较迟钝,没有看出与银联合作的后患。

二是ICT产业内部重组。典型如腾讯、网易这类合作。这类合作的实质,是为未来的移动应用平台,提供更强有力的资源框架。互联网企业拿出市场通道,电信拿出电信资源,实现合作共赢。估计阿里巴巴将来也会与运营商合作,因为与其到新浪微博拿移动资源,不如直接找电信运营商。在互联网巨头中,对此趋势相对迟钝的是百度,可能还需要再过一年才会醒来。他醒来后,蛋糕可能都叫腾讯、阿里抢光了,可以去同网易争一争(移动资源)。

三是互联网服务业内部重组。例如腾讯与搜狗的合作。意思是取长补短。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人工智能越来越成为核心资源,搜索技术将来会演进为语境计算的技术,谁捷足先登,谁就会占据高地。

当然还有一块巨大的发展空间,在企业级移动应用平台(包括行业应用、城市应用等),需要将来专题分析。互联网企业在这上面并没有优势。我个人认为,在这个方向上,IBM的智慧计算,代表着未来发展的总趋势。下个月,我们会深入分析这个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