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公园游客中心设计问题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公园游客中心设计问题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论述了设计公园游客中心涉及的几个基本科学问题,旨在理性和科学地说明游客中心的概念和内涵,各设计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为规划、设计和管理者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游客中心;设计要素;科学问题;公园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12-0169-05

1引言

公园的游客中心对于规划设计者和广大市民而言皆是新兴事物,学术界对其研究较少,大多停留在论述方面,而指引游客中心规划和设计方面的经验更是不足,虽然国内部分公园存在着能为游客提供信息服务的建筑,但游客中心的发展及设计尚处在初期阶段,功能尚不完善,更没有相应的设计导则或规范,难免会造成公园的类型与游客中心的功能不匹配、选址不合理、规模不适宜、没有统一的标志和服务标准等问题,游客中心使用效率低,形同虚设的状况就不可避免。因此理清公园游客中心设计的基本理论,明确各种类型公园与游客中心之间的关系,系统总结出设计游客中心涉及的基本科学问题,对促进游客中心的设计和建设,公园的管理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游客中心的概念和内涵

2.1游客中心的概念

游客中心(visitor center), 又称“游人中心”、“访客中心”或“游客接待中心”,就是接待游客的地方, 是旅游休闲区对外展示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大到一个城市,小到一个公园甚至一个景点都应该有自己的游客中心。游客中心的设置起源于美国国家公园,现在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采用借鉴并不断发展完善。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3年颁布的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中对游客中心的定义是:旅游区(点)在区内设立的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游程安排、讲解、教育、休息等旅游设施和服务功能的专门场所[1]。

2.2游客中心的内涵

游客中心的设置起源于美国国家公园, 主要功能是向游客提供游览景区所必须的信息和相关的旅游服务, 现在随着游客中心的不断发展和功能的不断完善, 其提供的服务种类正在日益增多。现在,国外的风景区大都有自己的游客中心并且功能完善, 如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大峡谷国家公园等,国内一些风景旅游区近年来也建设了一批游客中心, 并且有一些著名景区已率先建成了与国际水平接轨的现代化游客中心, 例如: 峨眉山、九寨沟、三峡等[2]。

张咏(2003)以不同形式的叙述对游人中心这一概念作出诠释,将游人中心的内涵归纳为以下几点:

游人中心是为游客提供各项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的专门场所;游人中心应起到集聚和分流的作用,即拥有便利的交通区位条件;对于一个旅游区而言,游人中心可以有一个,也可以同时有几个[3]。

张咏对游客中心的内涵归纳为三点,其中包括游客中心的功能性需求原则、选址和空间布局原则,本文的主导思想除上述三点之外还包括游客中心的规模和主题相符合的原则,即不同规模的旅游区应设置不同规模的游客中心与之相配套,游客中心的主题亦是如此。因此笔者将游客中心的内涵增加两点:游客中心的规模应该和旅游区的规模相配套,以适应不同游客规模的需求;游客中心的主题和风格直接反映了旅游区的形象,所以应与其主题相符合。

3公园游客中心设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1游客中心设计现状

我国公园的游客中心建设起步较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公园的规划和设计也在逐渐的完善。于此同时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管理、功能设置、规划设计和旅游区形象等各方面的问题。但游客中心作为公园的门户形象、旅游接待的主题建筑、服务引导设施成为旅游区(点)必不可少的建筑之一,许多公园针对自己主题、规模以及有利和不利因素建造不同的游客中心。一些旅游区近年来已经建成了一批游客中心,并且有一些著名景区已率先建成了与国际水平接轨的现代化游客中心,例如:华山、峨眉山、九寨沟等。

游客中心的建设和设计尚处在发展的过程中,因此难免存在一些问题,沈花晨(2007)对现阶段国内游客中心的研究和设计现状总结为以下三点:相关建筑法规与规范制订时间过早,也未及时更新,不能适应现今的市场发展状况;与经济学、管理学领域相比,城市规划、建筑学、景观学领域的研究相对滞后,缺乏统一的设计依据和评价标准;大部分论著研究的是旅游规划,对于公园游客中心的研究仅仅局限于规划层面,没有对公园游客中心进行针对性研究,在建筑学层面更缺乏进一步的深入探讨[4]。

3.2游客中心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公园游客中心在使用和管理上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通过大量的调研和对比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

(1)游客中心并不是作为公园的配套服务设施出现在游客的意识中,游客体验项目的设计也被忽视,所以使用效率低,没有发挥其服务和接待的功效。

(2)游客中心的数量远远不够,并没有形成公园的旅游配套设施,不能满足游客旅游的需要,而导致公园整体上降低了功能。

(3)普遍存在着选址不当、规模不适宜的情况。

(4)宣传少、没有统一的标志和服务标准、信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甚至有些游客中心是为赢利而设置的设施,造成了很多城市旅游信息咨询单位利用率极低,形同虚设的状况。

王军军,等:公园游客中心设计问题探究园林与景观

(5)功能不完善、形象和公园的类型(主题)不符、和环境的融合显得参差不齐等,降低游客中心美感的同时也影响游客对整个公园的印象。

目前公园游客中心在规划和建筑设计理念、功能要求、景观设计、技术设备和配套设施等各个方面对设计者和管理者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对公园游客中心的相关理论和设计中基本的科学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现实的迫切性和较高的科研价值,其成果对我国旅游市场合理、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4设计游客中心涉及的基本科学问题

游客中心的设计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过程,并且各个基本设计要素之间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并且这种逻辑关系是不可逆的。笔者通过大量的调研和相关游客中心的方案设计,系统的总结出设计游客中心涉及的基本科学问题,用于解决设计游客中心理论不完善、设计不规范和使用效率低等问题,涉及到的科学问题有公园的类型、游客中心的规模、空间布局和数量、选址、功能模块和建筑风格等。

4.1公园类型

设计任何一种建筑其所在的环境都是首要因素,游客中心也不例外。无论是公园的类型或是规模均是决定游客中心后续设计的必要因素,因此,公园的类型是游客中心设计的首要因素。公园的类型可以分为公园服务客体、公园主体特征和公园功能三种,根据公园服务客体的对象可以分为:城市公园(城市居民公园)和休闲观光公园;根据公园主题特征可以分为:自然公园和主题公园;根据公园功能可以分为:科学公园、遗产保护类公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类公园)和纪念类公园(和平公园)[5],公园类型的分类见表1。

公园的类型是设计游客中心的首要因素,不同类型的公园其环境和功能以及服务对象都不同,这点可以从表1中找到相应的信息。游客中心是公园的配套服务设施,因此不同类型的公园应配备相应规模、功能和风格的游客中心为游客提供各项服务。

4.2规模

影响游客中心规模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公园环境容量、公园游客规模,所在区域的经济情况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公园的环境容量直接影响公园的游客规模,而公园游客规模决定了旅游接待建筑的规模和数量。游客中心是公园服务接待设施的重要内容之一,增加旅游接待建筑建设,可以增强风景区的旅游接待能力。游客规模一旦出现接近或大于公园合理环境容量时,就必须及时考虑建设新的景区或景点,同时按照比例有计划地增建新的旅游服务设施,否则将会影响游客的旅游效果或对公园环境造成不可恢复性破坏等。以上影响游客中心规模的因素中环境容量和游客规模可以得到相对准确的量化分析,但剩余因素由于不同区域、经济、社会背景等难以量化分析,所以从公园环境容量和游客规模来分析游客中心的规模比较恰当。

其中,H为游客中心运营的小时数,TR为游客中心每小时游客周转率。 由游客中心预期单次人数乘以游客感到舒适的最小空间,得出游客中心展览区域的最小面积[6]。可以统计出在公式中需要的公园游客数量,再经过计算便能得到展览区域的最小面积,这个面积对游客中心规模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公园游客容量的量化分析同样有相应的公式,董成森(2008)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一文中根据旅游区内景点特征设计出总量模型和流量-流速模型两种公式计算出张家界森林公园各游览区资源空间的承载力,并得出结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为244.2 万人/年, 在不同的季节,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日空间承载力在其夏半年(旺季)为8200人/d, 冬半年日承载力为4800人/d, 此数据可作为公园门票销售和游客管理的依据[7]。其他公园同样有类似的公式或方法计算出公园的环境容量,游客规模是可以统计和监控的,通过环境容量和公园的游客规模的分析比较,制定适宜的管理机制来确保公园能持续良好的发展下去。

4.3空间布局和数量

根据不同区域、环境和面积将公园的形态结构分为三种,即点状结构、线状结构和面状结构,但无论是那种情况游客中心所处的空间环境都离不开它所在的大环境(旅游地),而大环境也被更大的空间环境(区域)包括在内。从图1中可以看到区域、旅游地、景区、景点之间的空间关系,通常游客中心的规模和空间布局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游客中心服务的对象是区域级别的那么他接待游客的规模会相应增加,如果是景区级别的自然就会减少。进一步说对于一个区域级别的公园来说它的游客中心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如湖南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游客中心有3个,分别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门票站、武陵源门票站和黄龙洞门票站。

根据区域、旅游地、旅游点、景区、景点之间的空间关系,游客中心的空间布局通常采用“集中型”、“星座型”等形态。集中型空间布局的形式多指将游客中心单独设置在公园的一处,这样可以集中对游客服务节约资源,但这种空间布局形式对土地的占用比较大,适用于用地条件宽松,地势平坦的公园,如香港湿地公园访客中心、深圳锦绣中华游客中心等,图2左为游客中心集中型空间布局简图;星座型空间布局形式一般根据公园的规划要求,结合公园有利地势,将游客中心分级别设置与公园的交通换乘处或重要节点处,这种空间布局形式适用于用地紧张或景观丰富的公园,如广州白云山风景区、湖南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等,图2右为游客中心星座型空间布局简图。

4.4选址

游人中心的选址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游人的可达性和解说效果。美国国家公园的主管们( Park superintendents) 意见比较一致, 认为将游人中心设置在公园入口, 或在游览服务比较集中的区域, 或邻近被解说资源最有效率的地区[8]。游客中心如果过于远离自然、历史或人造吸引物, 对游人的教育和游憩作用将会受损。基于上述两点考虑通常将游客中心设置在公园入口处、交通换乘处、重要节点处或其中两处(三处)结合处这几个位置,如图3游客中心选址简图,因为这些位置游客相对集中,并且疏散方便,同时在这几个位置设置游客中心还应满足以下条件。

(1)在符合公园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游客中心所在的大环境最小应该是景群(旅游村)级别,那么它的服务半径覆盖率要足够满足整个景群。景点或小型景群级别的旅游区设置服务点(站)就可满足游客的需求。

(2)应具备游客中心服务游客规模相匹配的环境容量,因为游客中心是公园主要的集散中心,它将服务、解说和游程安排等功能集于一体,势必会聚集大量的游客逗留、休息等,所以应具备一定面积的空旷的广场,这不仅便于游客出入和疏散而且利于旅游车辆的停放。

(3)具备相应的水、电、能源、通信、环保、抗灾等基础工程条件,靠近交通便捷的地段, 依托现有服务设施及城镇设施,避开有自然灾害和不利建设的地段[9]。

(4)同时还要分析所选位置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充分顺应和利用原有地形,尽量减少对原有地物与环境的损伤或改造[10]。美国国家公园管理规则(2006)规定: 所有公园设施的规划设计都必须首先要考虑到它对资源保护的影响。为了减少对公园重要景点的视觉干扰, 游人中心通常不可布置在这些景点周围。若设置在公园内对环境影响较大, 则应将游人中心布置在公园以外。只有当室内解说媒体最有效率并且需要一个比较集中的公众联系点(public contact point)时, 游客中心才是必要的[11]。

4.5功能模块

游客中心作为公园旅游服务设施中一种功能性建筑,人们逐渐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它已经成为公园的解说中心、服务中心和管理中心,游客中心作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正在尝试着改变游客传统的旅游方式,引导游客走入以吃、住、行、游、娱、购为特点的全新文化旅游的时代。《GB/T17775-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对游客中心的定义指出游客中心应具备信息咨询、游程安排、讲解、教育和休息等这几方面的功能,笔者通过大量调研得出公园游客中心应该分为基础功能和外延功能,其中基础功能是所有的游客中心都应该具备的功能,而外延功能是除基础功能之外需要额外增加的功能,游客中心应具备的功能见表2。

4.6建筑风格

岭南建筑大师林克明曾说:“建筑风格不是一个时代可以形成的,而要经过很久的时间积累而成。”当代中国建筑风格和流派众多,并没有形成中国特有的建筑风格,除了某些地域性比较强的建筑风格如徽派建筑、岭南建筑等,当然这些建筑通常也是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演化过来的,鉴于此笔者并非要总结出现代建筑的风格,而是要论述决定建筑风格的要素,其中包括:地域和文化特征、气候特点、建筑群体关系、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平面布局、立面构成、空间组织、结构方式、材质、色彩、体量等。

游客中心的建筑风格首先是受到公园类型的制约,如自然公园倾向于体量小、材料色彩与地域环境融合等特点,华山游客中心就体现了宜小不宜大、宜低不宜高、宜藏不宜露的特点,但主题公园更多的是突出其主题,并带有强烈的景观标志性和对游客的吸引性,深圳锦绣中华游客中心便是采用非常传统的设计风格,体现的就是突出其主题的特点;第二个决定因素就是规模,规模反映的是建筑的体量和空间的组合方式等方面的内容,规模大则游客接待量也相应增加,自然游客中心的体量和空间就会增大;第三个是空间布局和数量,集中型的布局方式空间和体量相对大,香港湿地公园游客中心是集中型布局,接待游客规模也比较大,功能非常完善所以它的体量较大,建筑面积约1万m2。而星座型的布局方式体量通常会比较小,因为功能和规模分散在各个单体游客中心中,相应就变小了,广州白云山风景区游客中心采用星座型布局方式,体量小的多且每个游客中心建筑面积都不超过1000m2;第四个是选址,游客中心所处的小环境,涉及的因素有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和建筑群体关系等,而在建筑和环境融合的因素中也包括建筑的材质、色彩、立面构成和结构方式等,游客中心所处的大环境涉及的因素有地域和文化特征和气候特点等,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和白沙湾海水浴场旅客服务中心均是结合地形和环境设计的非常成功的案例;最后一个就是功能,功能反映的是建筑的使用情况和平面布局以及部分空间组织和结构方式方面的内容,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镇旅游接待中心便是以传统和地域精神为基调设计出的平面布局方案。综上所述,各个设计要素对游客

中心建筑风格的确定都有影响,并且都要求将游客中心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给游客带来亲切和舒适的游憩体验。

5结语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接待量也在与日俱增,公园游客中心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但学术界对其研究相对较少,大多是关于游客中心的规模、选址、布局或者建筑风格方面的论述,各部分之间也没有相关的逻辑关系,相关理论也多偏向于定性的分析,更缺乏指引游客中心规划和设计方面的经验。国内大部分公园都存在着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旅游接待、风景展览等功能的服务性建筑,其规划、设计和管理尚处在初期阶段,没有相应的设计导则、规程或规范,所以公园游客中心的设计合理与否通常取决于规划设计者对游客中心的理解深度。本文系统的总结出设计公园游客中心涉及的基本科学问题,在实践意义方面能指导公园游客中心的设计和建设;在理论方面能深化公园规划和游客中心的设计理论,规范公园规划和游客中心的设计及建设。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17775-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S].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

[2]张静,刘娅. 浅谈游客中心的构建[J]. 农业与技术,2007,27(4):32~35.

[3]张咏. 游人中心的规划研究[D]. 长沙:中南林学院, 2003.

[4]沈花晨.风景区游客中心的设计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7.

[5]李同德.地质公园规划概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6]约翰·A·维佛卡.旅游解说总体规划[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7]董成森.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J].系统工程,2008,10(26):90~94.

[8]Roy E. Appleman. A History of the National Park Service Mission66 Program [EB/OL].[1998-07-03].http://www.cr.NPS.gov.

[9]李宏.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规划设计评述[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0,31(6):57~63.

[10]王超群.园林建筑在园林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探讨[J].绿色科技,2012(4):37~38.

[11]National Park Service . Management Policies 2006 [EB/OL].[2006-04-17]. http://www.NPS.g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