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漳州市的旱灾及其防治措施的认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漳州市的旱灾及其防治措施的认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针对漳州市曾经发生严重旱灾的主要情况和抗旱措施的总结,反思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抗旱的防治措施

[关健词] 旱灾 防治措施 漳州市

1 基本情况

1.1 地理气候与水文

漳州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辖八县一市二区,全市陆地面积1.26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31公里,总耕地面积258.2万亩,总人口454万多人。是闽南“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

漳州市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暖热湿润成了本市气候的最大特点。年平均气温21°C,年日照总数2000-2300小时,全年无霜期330天以上,年降雨量1100―2000毫米,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000―1440毫米,陆地蒸发量650―700毫米。降水和径流的年内分配比较集中,降水量的70%--80%主要集中在汛期,甚至是汛期当中的几场洪水,因此年际丰枯变化较大,容易形成非涝即旱的局面。

1.2 旱情及旱灾损失

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我市旱灾频繁。根据1991―2003年资料统计,旱灾基本连年发生,13年间出现3次春旱、3次夏旱、3次秋旱以及2次严重的秋冬春连旱,连旱时间长达8个月以上。以2001至2002年初夏连续232天干旱为建国以来发生在我市的最严重的旱灾,累计雨量只有68.9-278.8毫米,仅占常年同期的2-3成;秋冬春连续3季气温明显偏高,日照偏多3成以上,蒸发量大;最旱时全市水库蓄水仅为1.09亿立米,只有总蓄水的十分之一, 有285座小型水库干涸;主要河流接近断流,地下水位急剧下降,6600多口老井出水不足,达到“特旱”标准。据统计,2002年全市有204.3千公顷农作物受旱,占实际播种面积的45%,其中成灾108.3千公顷,因旱少种17千公顷,造成粮食损失8.92万吨,经济作物损失14.37亿元,;林业受灾面积34.9千公顷、损失1.6亿元,水产37.3千公顷,损失4.5亿元;最旱时出现了42.56万人和7.66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此次旱灾造成直接经济总损失达27.61亿元。2003年同样又遇到了全省自1939年以来最干旱的年份,全市作物受旱面积123.3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12.7千公顷,水果75.3千公顷、茶叶4千公顷、蔬菜11.3千公顷,损失粮食2.355万吨,水产养殖受灾面积6.8千公顷、减少产量1775吨,出现1.76万人饮水困难。

2 抗旱现状

在旱情出现时,通常采取的措施是:

一是千方百计广辟水源、统筹安排、合理配置、科学调度,做到了科学用水、科学用电,如对现有电力实行错时避峰、合理限电;把现有水源用在保人畜饮水安全、保生活生产重点、保社会安定稳定,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抗旱效益。二是科学抗旱,大力推广抗旱新材料、新工艺和先进技术设备,如农业上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喷施“旱地龙”抗旱剂等。三是抓住有利天气时机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四是利用现有的水利灌溉水源和设施,充分发挥工程的抗旱能力。2002年抗旱期间,通过峰头水库、杜塘水库调水向云霄、东山城关及水库沿江乡镇供水,保证城乡居民的生活、生产用水。2003年,杜塘水库又向东山红旗水库供水220万方,在东山红旗水库可用水仅33.4万方,只能维持县供水公司不到20天用水的情况下,第一次实现从峰头水库直接调水入红旗水库,保证东山群众的生活生产用水。五是积极筹措资金,开展抗旱应急工程建设。主要措施是因地制宜进行打井配套和大力发展山地水利。

3 抗旱反思

我市抗旱虽然做了许多工作,但也充分暴露了存在的问题。如缺少水资源配置方案;抗旱服务队伍不健全,抗旱信息网络不畅通;特别是水利工程滞后,主要表现在:

3.1 蓄水工程不足,大中型水库偏少。全市水资源总量114亿立方米,加客水则为178亿立方米,人均3920立方米,亩均6893立方米,均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由于时空分布极不均衡,通过蓄水工程调节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全市现有水库486座,总库容10.56亿立方米,其中大型2座,库容3.35亿立方米;中型16座,库容1.49亿立方米;小型486座,库容5.72亿立方米,仅占多年平均来水量的5.9%,调蓄能力十分脆弱。

3.2 引水工程老化失修,节水灌溉能力低。全市现有大小引水工程2811处,其中万亩以上灌区16处,千至万亩灌区117处,这些灌区均建于上世纪80年代以前,普遍存在老化失修现象,水的利用系数极低,部分已丧失通水能力。

3.3 山地水利发展滞后,小山塘蓄水池甚少。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小康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上山开发急剧增加,据统计,全市现有山区各类经济作物271万亩,易受旱茶果等经济作物90万亩,有水利设施的仅20万亩,绝大部分属于山坡地上的“望天田”。

4 对策措施

4.1 非工程措施

4.1.1 健全法制,实现依法抗旱。制定《抗旱条例》等相关的防旱抗旱法规,编制可操作性强的《抗旱工作预案》。制定科学、合理、标准、统一的旱灾评价方法,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准确、及时的信息。

4.1.2 完善抗旱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在沿海主要旱片建立土壤墒情及地下自动监测站,提高旱情监测预报水平和预警机制。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组建市、县、乡三级抗旱服务队伍,进一步规范抗旱的调度和指挥,使漳州市的抗旱指挥服务体系更加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合理化。

4.1.3 加强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做好全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制定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强化节约用水、计划用水、生态用水,改革水价等手段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提高水的利用率,达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2 工程措施

4.2.1 加快蓄水工程建设。蓄水工程是调蓄水资源最有效的措施,针对旱情所显露的实际情况及我市经济发展战略,科学规划水资源,加快建设具有年季调节性能的大中型水库,进行“以丰补枯”,在充分利用本地区水资源的同时,不足部分可就近跨流域调水。根据我市水资源分布以及地理条件,全市规划可新建大中型水库15座,总库容5.0亿立方米。按照区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的原则,近期应优先解决区域性缺水、工程性缺水问题建设,主要蓄水工程项目有:①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总库容11700万立方米,可满足本县用水需求,还可以跨流域向招商局漳州开发区和厦门市等地供水。②漳浦朝阳水库工程(总库容2320万立方米)和土塔水库工程(总库容3265万立方米),可以增加漳浦供水能力18万吨/日,可增加漳浦城区供水及解决赤湖、佛昙两乡镇供水问题,缓解漳浦古雷经济开发区调水压力。③南靖象溪一级水库工程,总库容1068万立方米,可以增加南靖城区供水能力4万吨/日。④诏安哈溪水库工程,总库容1068万立方米。可以增加5万吨/日的供水能力,缓解闽粤经济开发区需求。

4.2.2 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是充分利用原有的灌溉设施,节约水资源,确保农业灌溉的实际措施。全市现有耕地面积258万亩,水利设施有效灌溉面积220万亩,重新规划万亩以上灌区工程有42处,节水灌溉面积达170万亩,今后重点应加大对42处骨干灌区工程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力度。

4.2.3 大力引导发展山地水利蓄水池。大力推广实施山地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有效解决山地茶果园的灌溉问题。要对山地水利建设进行合理规划,从政策上扶持,资金上补助,技术上指导,实行“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农民修建蓄水池的积极性。根据本地实际,山地水利工程措施可以采用:①建蓄水池,开集流沟,主要用于集蓄雨水;②建小山塘,主要利用山坑水流蓄水;③机械抽水,主要利用附近水源抽水灌溉。

参考文献

[1] 漳州市重大蓄水供水和跨区域调水工程规划[B]. 2005.3

[2] 漳州市防洪抗旱减灾规划[B]. 2005.3

[3] 福建省气候中心关于气候影响评价中使用的灾害气象标准[S]. 199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