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A级主题,B级呈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A级主题,B级呈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政协礼堂看《金陵十三钗》首映的时候,尽管剧场并不聚气,还有监控、观众干扰,我还是几度屏息,甚至还流了眼泪。

徐克的3D武侠大片《龙门飞甲》和《金陵十三钗》撞车,不少电影记者选择先看《龙门飞甲》,再赶来《金陵十三钗》。他们说:“《龙》能拍成什么样不知道。《金》的效果可以想象得到。”确实,大致的故事已清楚,本以为情形可以预料。但当一切经过了制作方精心的打理,角色们活生生出现在银幕上时,我依旧被打动了。

视觉方面几乎无可挑剔。专访的时候,张艺谋坦承自己的优势不在于创作,而在于将好的剧本用最好的视觉呈现出来。片中有许多镜头让人难忘,透过彩色玻璃上的弹孔,十三钗摇曳步入教堂大院;教导队队长坠楼时引爆手榴弹,七彩的布匹随着断垣残壁一起绽放;还有战士们排成纵队冲向日军坦克,前人皆为肉盾,最后的爆破手滚入坦克底部引爆的长镜头。这些,都以慢镜头缓缓呈现,惹人热泪。张艺谋说,一部好电影最重要的是让你若干年后不记得片名导演演员,却能留下几组镜头。他做到了。

关键的是元素与主题。秦淮河畔的被张叔平的旗袍包裹,在教堂地下室内避难之初常常衣冠不整,男女主角的临别合体,这是“性感”。血肉横飞的战斗,尸布满道的场景,女学生跌楼的闷声,秦淮被日军糟蹋后的惨状,这是“残酷”。“性感”与“残酷”,这两个B级片的主打元素,《金陵十三钗》都拿捏得当,都在尺度内达到极致,但两者放在一起引发了争议。影评人程青松在微博上说:“看见宣传活动上让13个扮演的女演员,穿着旗袍,在台上扭来扭去,是要招徕顾客还是宣传电影?如果要去若干个城市,要这样走无数次?这电影的背景可不是《花样年华》,而是大屠杀。”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里,这样的质疑多了起来,文化评论家朱大可在文章《“十三钗”的爱国主义》里说:“一边是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名单》和犹太人的哀歌,一边是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和中国人的视觉欢宴,它们构成了如此鲜明的对比,令我们感到汗颜。我们将抱着自己的良知无眠,犹如抱着一堆荒诞的现实。”

张艺谋在接受采访时说:“战争片也好,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也好,大家拍了很多。我只能说,无论它们有多少,《金陵十三钗》都是一个非常特别、非常不一样的电影。”这份不一样,应该与“性感”有关。

但如果仅仅有残酷与风情,《金陵十三钗》的“申奥”信心一定还不会那么充足。“牺牲”与“救赎”是最打动观众的法宝,它们无处不在:教导队战士本可以逃离南京,却选择为了女学生战至最后一人;女学生孟书娟,为了同学能一道逃离南京,放弃了自己单独出城的机会;她的父亲“孟先生”为救女儿,忍辱做了“汉奸”,被女儿唾弃,只能唯唯诺诺协助贝尔,最终丧命;最大的牺牲则来自十三钗,她们和教堂孤儿一道装扮为女学生,怀揣玻璃、剪刀以必死决心赴“宴”。当然,男主角从一个只看重钱与性的“入殓师”,升华成放弃出城机会一心救人的“神父”,更是观众们揪心所在。

《金陵十三钗》中的“牺牲”与“救赎”,比前文描述的还要密集,它们一浪接一浪袭来,不由你不哀叹落泪。影片却还是某种意义上的Happy Ending:十三钗和浦生英勇牺牲,贝尔带着女学生们逃出生天。观众们得到宽慰。

所以,说《金陵十三钗》是中国至今为止最地道的“好莱坞式”大片并不为过(这是筹备伊始的目的,而《金陵十三钗》在北美圣诞档上主流院线,制作方可以拿到票房的65%,远超国内分成 ),更重要的是,“性感”与“残酷”元素最适合观影,“救赎”与“牺牲”主题也是A类大片法宝。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元素之间是否彼此冲撞?主题诠释是否太浓太多?目前看来,观众热泪度很高,影评家有些微词,问题还不算太大。